2017-04-17 08:04 来源:网友分享
第一步,【呼气注意心窝部】
1,方法:练功条件准备好,即缩小视野,心不外驰。注意鼻尖少时,即可闭目内视(也就是注意)心窝部,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不要加任和意识行为。再呼时仍如前法,久久行之,真气即在心窝部集中起来。这个方法,就是排除杂念的好方法,如果还有杂念纷扰,也可用数息法,即呼气默数一,再呼气默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再从一到十反复操作,直到杂念不再兴起,即可放弃数息法。为了达到气沉丹田的目的,必须要注意呼气,不要在吸气上打扰。思想不能集中,是初步者的必然现象。杂念一起,即便打断,屡起屡断,不要畏难而退。坚持一两周,自然就克服了。
2,时间:如果想要如期完成这一段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若是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练习,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有帮助。没有定时的条件也不要紧,只要抓紧练习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三次,每次20分钟。如果认真操作,十天左右即可完成第一步功候。
3,反应:练功三至五天,即感到心窝部沉重。五至十天,每一呼气时即感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打好了基础。如果开始就想气沉丹田,初学不易掌握,一是见不到效果,就有可能因此而终止。
4,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会感到头晕,腰背酸困,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必然的现象。不要顾虑,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会自然。
第二步,【意息相随丹田趋】
这一步功即“气沉丹田”,“沉”的方法为“意息相随”。“相随”一词力图说明中丹田的气聚集到一定程度,应该以完全自然的呼吸为好。有了注意丹田的意念,真气自然随之而下。
1,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2,时间:依法每日三次,每次25分钟或半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3,反应:每次呼气都感到一股热流送入丹田。往往小腹汨汨作响,肠蠕动增大,矢气现象增多。这是真气到小腹,肠功能发生改变,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
4,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加,大小便异常现象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心理和灵魂受囿于自身本来素质和外界条件,但人类可以有意或其后无意地调整心境与灵魂状态。人类的感知还有两种非意识的心理隐态:潜意识态与无意识态。意识——潜意识——无意识三种心态有着一定的联系:意识目的而为、潜意识不自觉而为、无意识不自主而为,其纽带是人体自序场。而体序场在传统被称为“神”:识神、元神、本神。 元神是沟通识神与本神的桥梁。本神无极体是前世记忆痕迹,是维系识神和元神存在的基础,就是本能的物质基础。识神也可以从广义上统一、调整元神和本神,但在狭义上是不能入主元本二神干涉内政的,否则就会有气功过持、着相或走火的偏差。
通过气功修炼而达到了三神衡溶、生息并存的全息生命体是能够长久独立能动存在的生命的升华与超越。中国道家内丹术是达成生命进化的主要途径。当然,亡灵和阳神是有本质区别的灵魂四维信息体,都是以反物质为动力。内丹术的修炼过程其实是三神与经络气、元气反物质、精气合一而超越生命的灵魂信息加强的过程。
说明
气功就是通过特定的修炼方法使机体的组织、器官在功能上更佳有序化与协同化的生理变化过程。由于修炼的方法不同,所导致的生理变化也会不一样,这种不一样就是气功的生理效应。是通过心理活动使生物能对机体或事物产生作用。气功学即心理物理学。
气功在保健方面有独特的功效。他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气功与中医、武术一起,被认为是重要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受到世界范围内许多人的喜爱。
有人认为气功是深呼吸疗法。实际上气功锻炼包括调心、调身、调息三类手段,每一类手段又有多种方法,深呼吸只是众多呼吸锻炼方法中的一种。气功一词古已有之,词义不定。古时,各家具体功法传播范围很小,而气功一词比具体功法的传播范围还要小。现代,正好相反。气功一词的传播范围要比具体功法的传播范围大的多。转折点是上世纪50年代刘贵珍推广气功。刘贵珍得习传统功法治病疗效甚好,便大力推广传统功法治病。并定名气功疗法。从此气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神秘世界的一扇大门。
刘贵珍之事本身就是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性的。他推广亦带有非常强烈的功利性。后几十年间,各家各派的各种功法均被冠以气功之名,出版、口传心授。但在出版、传播之时。这些功法大都被删掉了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属性。以及一些高层次的危险地内容。
80年代,气功武术热。不少人增加了气功的意识形态属性,招摇撞骗。直至90年代末之事。之后传统与气功皆消沉。不过,气功一词却壮大了起来。道、武、医在对外宣传时皆言气功。
旧时,丹道就是丹道、导引就是导引、止观就是止观、吐纳就是吐纳。道、武、医各练各的。没有人将他们统称起来,因为其功法都与理论紧密结合。正所谓孤阳不生独阴不长。
旧时,阴阳和谐尚有邪教。近代,有阳无阴,阳自找阴。玉石俱焚。
从气功的前世今生,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是没有什么能脱离世俗世界而独立存在的。是没有什么世外的。以前,文化知识传播不广,接触这些的人自然是知之甚深,道、武、医十分不同。新中国成立后,文化知识广泛传播。外行要了解内行,便要对其进行最笼统的概括。再加上要符合时代,自然要改造内行。内行要迎合时代,也接受改造。这是唯物。事物的发展自有其规律。人为地改变规律,最终还是要回到原来的规律。这也是唯物。总的来说世界还是唯物的。
按练功内容分
古称气功为“性命”之学,内容可分为:
性功
性指心性、神意活动,《坛经》曰:“心为地,性为王,王居心地上。”性功主要从炼神入手,完全集中于意识活动的锻炼。开始多从上丹田练起(但守上丹田者并非都属于性功),或不搞意守,任其自然。佛家的参禅,意念意守法的“以一念代万念”等法属此。涵养道德、陶冶性情也属性功范畴。脑力劳动者宜练此功。
命功
命指肾精以及身躯有形之物与气。命功从炼精入手,有聚津生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阶段。开始多守下丹田。周天功、强壮功多属此。欲健壮体格者宜练此功。
性命双修功
性命双修功(任何一种功法之高级阶段都双修):有先修性功、而后修命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先修命功、后修性功以完性命双修者;有开始就上炼神慧以修性、下炼元精以修命而行双修者(性命双修之方法随门派而异)。现在很少真双修者(这是因为性与命是人体生命的两个互相联系、相互依存的侧面,两者不可能截然分开,只是每一种功法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
从练功体态分
站功
以站式练功,又称站庄。站功对增力、壮体、发动真气、提高身体健康素质效果明显。近人王芗斋、秦重三所传是也。站庄不仅是一种气功锻炼方法,而且是武术的基本功,是达到武术上乘功夫的重要途径。古语云:“要把骨髓洗,先从站庄起”。练武术,尤其练内家拳的都注重站庄,如太极拳的小马步庄、川水庄、形意拳的三才式、通臂拳的罗汉庄,长拳的童子拜佛庄……故站庄不仅适于体质较弱的病人,而且适于健康人以及体育爱好者。
坐功
以坐式练功,是练清静法门、周天搬运法门的重要方法。此法易启动真气而不外散。坐功的姿势,一般分为座具坐(坐在椅、凳上)、盘膝坐和跪坐三种。盘膝坐又分三种,即散盘——自然盘膝;单盘——一足抵于会阴部,一足置于另一大腿根部;双盘——两足分别压于两腿上,俗称“五心朝天坐”。
卧功
以卧式练功,有仰卧与侧卧之分。作用与坐功相似,启动真气稍慢。但身体极度衰弱和不能坐者或高度倦劳时,以卧姿练功,气机发动却较其他方式明显。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卧功是唯一可行的好方法。对一般练功者来说,卧功只作为睡前、醒后辅助的练功方法。
行功
古人未设行功,只是练功到一定程度后,要求走路也保持练功状态。所谓“行、站、坐、卧,不离这个”,“这个”就是内在的练功状态。武术很注重步法的锻炼。现在所传的行功就是从武术中某些基本步法脱胎演绎而来,它与太极拳的狮子滚球丹法、少林拳的逍遥步、五禽戏的熊形步……很相似。此法易学、易练,有和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宜于慢性病人的锻炼。
1、提高人的免疫能力
练气功到一定程度,口中津液增加,唾液中含多种免疫细胞,能增强人的免疫力。经过科研检测发现,练气功组的人与不练气功的对照组的人相比,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增加,人体免疫能力增强。这些实验可以证明,人通过练气功能减少感冒、减少感染、减少老年疾病发生是有科学根据的。
2、开发智能
气功可以开发人的智能,这一点在古代气功典籍中有很多明确的论述。随着气功研究的深入,逐步证实了气功的这一作用。通过气功锻炼,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气功有可能成为提高人类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3、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人到中年脏器则开始衰老,人到老年脏器老化或发生病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血液循环受阻。例如胆固醇高、血脂高、血液粘稠高度、血管粥样硬化等均可造成动脉硬化、血循环不畅等,这些都属于祖国医学中气滞血瘀的范围。练气功可以降低人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胆固醇、血脂;可以增强人体内脏的功能,延缓人体脏器的衰老。
4、陶冶性情
中国传统气功强调练功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气功锻炼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长期坚持气功锻炼,就能起到陶冶情操、开阔心胸、培养意志、塑造健全的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的作用。练功还可使人感到做事得心应手,效率增加,而且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