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4 14:11 来源:网友分享
尿胆原指老旧的红细胞在肝脏或脾脏会遭到破坏,此时红细胞中的血红素会变成间接胆红素,含在胆汁中输送到肠内(小肠),在肠内被肠内细菌所分解代谢而变成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会随粪便一起排泄出体外。但一部分会由肠壁吸收回到肝脏,再从肝脏进入肾脏或血液中,随尿液一起排泄,接触空气后变为尿胆素。
1、肝脏细胞受到损伤,肝功能就会出现障碍,造成红细胞在肝脏受到破坏,造成尿胆原偏高。
2、患溶血性黄疸造成红细胞破坏,从而出现尿胆原偏高。因为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进而导致产生的胆红素及尿胆原增多。
3、尿胆原偏高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心功能不全、便秘、高热等原因引起。
4、门脉性肝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败血症等原因也是会导致尿胆原偏高的。由于肝功能障碍,对于从肠内吸收的正常量的尿胆原无法将其利用和重新经胆道排出体外,所以尿中尿胆原也会增加。
尿胆原的正常值定性来说是阴性或者弱阳性为正常。在定量检测时时儿童的正常值为0.13~2.30μmol/L;成年男性为0.3~3.55μmol/L;成年女性为0.00~2.64μmol/L。尿胆原弱阳性显示可能是由于饮食不规律或者休息不好造成,基本属于正常。可能原因有:
1、患溶血性黄疸或其他溶血性疾病时候,胆红素排出量增加,在肠道内胆红素作用转化为尿胆原,过多的尿胆原重新被肠粘膜吸收而回到肝脏,肝脏无法将其全部转化为胆红素或肝脏同时受损,过多的尿胆原经肾脏排出体外,所以尿中尿胆原增加,呈阳性或者弱阳性。
2、肝功能存在异常,对尿胆原的吸收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过多的尿胆原从尿液排出,从而导致尿胆原为阳性。
3、疟疾、便秘、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也会造成尿胆原弱阳性。
4、一些正常情况下,尿胆原也会呈弱阳性,如用餐后或是碱性尿等。
1、无色尿液
如果你的尿液,像白开水一样无色透明,先想想自己是不是水喝多了,如果是,那OK你是健康的。但如果你饮水并不多,就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前兆。需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乳白尿液
乳白色的尿液,可表现为以下三种现象:
①脓尿
尿液乳白色,好比淘米水,并常有絮状物悬浮,静置还有沉淀物。患者如若同时伴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多种症状,可能是肾结核、肾积脓或因梗阻、异物引起的尿路感染,也可能是罹患了前列腺炎、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等症。患者需及早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②乳糜尿
颜色比脓尿更浓郁,像牛奶一样,有时混有白色凝块或血液。这可能是因劳累或吃高脂肪食物所致。可适当休息,或吃低脂肪性食物使尿液恢复正常。
③结晶尿
尿色白,好像石灰水样,常在尿末出现。尿白者尿道略有不适,偶然有肾绞痛发生。结晶尿不是疾病,只是尿量不够所致,所以有此情况的患者,关键是要多喝白开水。
3、深黄尿液
如果是喝水少了,那尿液呈啤酒黄,算正常。但如果尿尿黄的跟浓茶似的,而且你这几天没有吃胡萝卜、橙子这类黄色食物的话,就要考虑是不是肝脏或胆囊出了问题。因为肝炎的早期有个明显症状就是,小便颜色像浓茶似的。发现这种情况,患者要立马去看医生哦。
此外,如果你的尿液是黄色混浊的脓尿,就可能是泌尿器官化脓的表现。
4、棕褐色尿
尿液如同酱油一样的棕褐色,可见于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肾脏挤压伤、大面积烧伤、溶血性贫血、错型输血等,甚至剧烈的运动后,尿液都可似酱油色。另外,因饮食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所致的尿道炎症,尿液也会呈棕褐色。尿液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做个尿常规检查或者肾功能检查,必要时做肾脏活组织检查。
5、红色尿液
首先看你最近是否有吃过甜菜、苋菜、蓝莓等颜色的食物,如果没有,那就是尿血了。这种肉眼可辨的血尿,是常见的一个症状。比如患有泌尿系统疾病(感染、创伤、肿瘤等)、各类原发性、继发性及遗传性肾炎、膀胱、尿道结石、血管病等都是常见的引起血尿的原因。甚至可能是铅或汞中毒的表现,总之,问题还是挺严重的,去看医生吧。
6、蓝色尿液
这种颜色的尿,通常与服药有关,非疾病所致。
尿液常规检查临床意义
增高: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疾病等;
减低:阻塞性黄疸。
尿胆原结果须结合尿胆红素检查结果一起分析:
1.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阴性:见于剧烈腹泻或给予抗生素后肠内细菌减少。
2.尿胆原阴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高度肝内胆汁淤积、完全梗阻性黄疸、肝炎。
3.尿胆原正常+尿胆红素阴性:能否定黄疸,或见于Gilbert综合征。
4.尿胆原正常+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内胆汁淤积、不完全梗阻性黄疸、部分Dubin-Johnson综合征、部分Rotor综合征。
5.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阴性:见于溶血性黄疸、部分Gilbert综合征、旁路性高胆红素血症。
6.尿胆原阳性+尿胆红素阳性:见于肝细胞性黄疸,如肝炎、肝硬化、肝癌等,Dubin-Johnson综合征以及部分Rotor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