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21:45 来源:网友分享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刘浥研究组科研人员新近揭示了胰岛素调控肝脏生物钟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自然·通讯》上。专家认为,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作为一种重要的进食信号,胰岛素调节肝脏生物钟的机理,而且也为了解不规律饮食与生物钟紊乱及代谢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启示。
生物钟根据其存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存在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中心生物钟,又称主生物钟;另一种存在于外周组织,如肝脏、肌肉等,称之为外周生物钟。外周生物钟除了受中心生物钟的调控之外,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调控,如温度、饮食等。近年来,学界研究发现,改变饮食能够重置外周生物钟,而对中心生物钟几乎没有影响。这表明饮食对于外周生物钟的调控是独立于中心生物钟的调控之外的,并且饮食对于外周生物钟的调控作用要大于中心生物钟的调控。但是其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在刘浥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生党法斌、孙秀杰等通过食物牵引试验改变小鼠正常的饮食节律发现,胰岛素分泌的节律会随之改变,导致生物钟Bmal1基因在细胞核内的聚集模式发生变化,表明肝脏生物钟的节律被重置,证实了Bmal1基因在调控生物的昼夜节律中发挥一定作用,并在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糖代谢、能量平衡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另外,科研人员发现,小鼠通过增加饮食来储存食物,导致胰岛素分泌剧增,致使胰岛β-细胞遭受巨大的压力,这可能是造成胰岛β-细胞在饮食牵引状态下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