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不要太猛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2016-12-13 22:46 来源:网友分享

  据中国心血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来,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成倍增长,目前中国约有2000多万糖尿病患者,而耐糖量低减者也有2000万,并成年轻化发展。“糖尿病已经是比较常见的疾病,而即便如此,还是有许多朋友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对其不了解,错过最佳治疗方法及护理而引发诸多并发症及相关合并症。”曹鲜艳表示道。

  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

  糖尿病低血糖症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从而临床上表现为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出汗、心慌、面色苍白、四肢颤抖、饥饿感、软弱无力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意识模糊、头痛、头晕、言语障碍、幻觉、精神病样发作、痴呆、甚至昏迷等)的症候群。对于任何糖尿病患者,不管应用口服降糖药还是胰岛素,均可能发生低血糖症。而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并发症。

  “主要原因就在于现实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往往关注高血糖,却没有意识到低血糖的危害性。”曹鲜艳提醒道,然而低血糖的危害性远远超过高血糖。因为持续的低血糖除可危及生命外,还可导致脑功能障碍,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的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智商损伤明显,并且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低血糖纠正后要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

  以目前临床治疗现状来看多以严格控制病情,施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为主,好的方面是确实能达到减少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但由此也使低血糖的发生率增加2-4%。因此,当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但自我防护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加强对低血糖的认识,掌握必需的防治知识,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当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应立即监测血糖,确认低血糖发作应立即进食饼干或糖块,并监测血糖变化。

  如经上述处理低血糖仍未纠正时,或发生严重低血糖时,需立即上医院静脉注射葡萄糖40-60ml。低血糖纠正后要及时调整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剂量,祛除诱因,防止低血糖发生。

  当然对于低血糖症的处理我们最重要的就在于做到一个“防”字,要以预防为主,因为预防低血糖发作是治疗糖尿病低血糖的最佳治疗措施。在低血糖预防中应该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 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药物使用过多是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并发肾病、肝病、心脏病、肾功能不全者。掌握各种胰岛素的特点及正确的注射技术。定期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防止产生皮下硬结,影响胰岛素吸收。

  2.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保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食量。积极采用分餐制,一日至少进食三餐。易出现低血糖患者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还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食用。糖尿病患者一般可在上午9:00-10:00,下午3:00-4:00及晚上睡前加一次餐。这是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采用。

  3 .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病人综合治疗五驾马车之一。运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糖降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精神面貌等。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主张中、轻度的运动方式。剧烈运动可致低血糖发生,因此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增加时应及时加餐或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4. 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可在睡前适量加餐。对于无症状地低血糖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的剂量,调整饮食和运动治疗方案。

  5. 作为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时急用,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诊断、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急救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

扩展阅读:


一、低血糖的病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