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4 16:34 来源:网友分享
1、混合型血管瘤的治疗:
混合型血管瘤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他类型血管瘤,两种或更多同时存在一起的良性血管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多发生在面颈部,四肢等部位,一般出生时已经存在,开始时像草莓状毛细血管瘤,但很快扩展至皮肤范围以外,而深入真皮和皮下组织。这种血管瘤发病较严重,所以一旦发现应及时治疗。
2、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通常在孩子出生或生后不久发生。这种血管瘤虽然增长较慢,但损害较大。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因外观改变明显,比较容易发现。这种血管瘤还可能发生在内脏,往往不容易发现。海绵状血管瘤容易出血,继发感染等,能危及生命,必须早期治疗。
3、淋巴血管瘤的治疗:
淋巴血管瘤是没有实质性的薄膜包裹的瘤体,手术很难切除干净,容易复发。患者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建议是尽早的治疗,目前好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微创介导配合高频电极,治愈后不会复发,不会留下疤痕。治疗血管瘤要到专科医院就诊,而且要慎重的选择治疗方法。
草莓状血管瘤是婴幼儿时期很常见的一种血管瘤的类型,草莓状血管瘤不但在婴儿刚出生时会有,出生后的几周内也会出现。那么,草莓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是什么。血管瘤专家介绍说,临床上常见的一些结节状肿物,并且突出皮肤的表面,颜色一般为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外观形状呈分叶状以及疣状,形叶草莓,瘤体较为柔软。因此以草莓状血管瘤为名。一般与正常皮肤的界限十分的清楚。草莓状血管瘤一般好发于患儿的头皮,面颈,外阴部以及背部等等。草莓状也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血管瘤一起混合存在,就称为混合型血管瘤。
草莓状血管瘤的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草莓状血管瘤一般多发于婴幼儿的面部,还有颈,胸,背等部位。
2、草莓状血管瘤的外观颜色犹如草莓的形状颜色,以此而得名。
3、草莓状血管瘤一般为鲜红色以及暗红色的突起的肿物,压之退色,没有其他病症。
4、草莓状血管瘤大多是在宝宝出生后一个月到两个月会出现。起初犹如黄豆般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瘤体面积也会逐渐增大。
1、若侵入鼻腔则鼻翼变形,鼻粘膜充血增厚,经常鼻衄,有时则出现呼吸不畅,发生喘鸣声、吞咽困难或死亡。继发感染后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最后引起败血症。
2、如果血管瘤生长在面部,影响美观,侵犯范围有时非常广,以至于眼睛、口唇、鼻或耳等组织器官都被这种不断扩展的血管组织所覆盖,可引起呼吸、饮食、视觉和听觉等功能障碍。严重者可使面部五官畸形。
3、在功能部位,如眼球、舌头、手指、足趾及关节等,可影响这些部位的功能,不同程度地压迫、破坏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形态,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若反复出血可能会危及生命。
4、若侵入口腔内,口腔粘膜充血肿胀,形成高低不平的血管瘤,其壁薄,易于破裂出血,婴幼儿影响牙齿生长,波及舌、咽腔、食道时,重者可致味蕾,失去味觉。
草莓状血管瘤是由于其形状和草莓差不多而得名,在出生时往往是看不贱有病变的,病变一般大多在出生后一个月内出现,初起只是为小的红色斑点,然后迅速增长,有的患儿1岁~2岁左右停止生长,但概率较低。女性患儿是男性的3倍。
草莓状血管瘤除发生在皮肤外,也会累及皮下组织和肌肉组织,一般不侵犯骨组织。发生于皮肤或肌肉组织的血管瘤可损伤血管引起继发感染或溃疡,综合征是相对常见的毛细血管瘤相关的综合征,于1940年首次报道。表现为婴幼儿大面积的毛细血管瘤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癜不单纯是由于血小板减少,而且也是消耗性凝血病导致的结果。此综合征在草莓状血管瘤的婴幼儿人群中仅占1%,但病死率高达50%。
草莓状血管瘤内毛细血管增生,内皮细胞也明显增生,胞体较大,草莓状血管瘤呈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胞质染淡伊红色,胞核呈不规则椭圆形。草莓状血管瘤增生内皮细胞排列不止1层,呈实性条索状或团块状,有的仅见少数很小而不清楚的管腔。
温馨提示:
及时采取治疗是婴儿血管瘤的护理方法之一,由于婴儿本身的抵抗能力就非常弱,因此妈妈对婴儿护理的重点就是,防止血管瘤的瘤体发生破裂,一旦瘤体发生破裂的话,不及时止血,严重的会威胁到婴儿的生命。可以看出对得了血管瘤的婴儿护理一定要特别的细心。
血管瘤(haemangioma)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 6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