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4 08:29 来源:网友分享
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病毒通过呼吸道粘膜进入人体,经过血行传播,在皮肤上出现水痘,但大多数人感染后不出现水痘,是为隐性感染,成为带病毒者。此种病毒为嗜神经性,在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沿着神经移动到脊髓后根的神经节中,并潜伏在该处,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如患感冒、发热、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恶性肿瘤时,病毒又被激发,致使神经节发炎、坏死,同时再次激活的病毒可以沿着周围神经纤维再移动到皮肤发生疱疹。在少数情况下,疱疹病毒可散布到脊髓前角细胞及内脏神经纤维,引起运动性神经麻痹,如眼、面神经麻痹以及胃肠道和泌尿道的症状。
VZV属疱疹病毒,为嗜神经病毒。完整的VZV呈球形,直径约150~200nm,核酸为双链DNA,由正20面体的核衣壳组成,外层由疏松的脂蛋白形成包膜,散布有病毒编码的糖蛋白,病毒颗粒仅外壳具有传染性。水痘和带状疱疹在临床上是两个不同的疾病但是由同病毒引起。VZV原发感染后大约有70%的儿童在临床上表现为水痘,约30%的人为隐性感染,二者均为带病毒者。
一、辨证要点
本病多发于单侧,一般不超过身体正中线,多急性发病,初起患部皮肤可见红斑,继则出现成群的粟米至绿豆大的丘疱疹,迅即变成水疱,累累如串珠,聚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水疱壁紧张发亮,疱液初透明,5~6日后转为浑浊,部分破裂、糜烂、干燥结痂。
二、治疗原则
辨证施治,缠腰火丹的水疱不宜挑破,若呈大疱者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宜除去,以防继发感染。
三、证治分类
1、毒热炽盛
主证:患部皮肤焮红,可见集簇成群带状分布的丘疱疹或疱壁紧张之水疱。伴咽干口苦、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
治法:清热泻火,解毒止痛。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中药: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黄、车前子、泽泻、木通、甘草、当归。
2、湿热搏结
主证:患部皮肤淡红,水疱密集成群,破溃流水,疱液浑浊。伴有纳呆、腹胀等全身症状。舌质淡,苔厚腻。
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滑石、防风、栀子、木通、肉桂、甘草。
1、针灸疗法
热毒炽盛:取外关、曲泉、太冲、血海、侠溪、阿是穴。心烦加郄门、期门;便秘加支沟。阿是穴施刺络拔罐法,以少量出血为佳;太冲点刺;余穴直刺。上述各穴均用泻法。
湿热蕴结:取足三里、阴陵泉、脾俞、中脘、阿是穴。阴陵泉、中脘直刺,用泻法;足三里、脾俞直刺,用补法,留针20分钟。阿是穴施局部围刺。大便溏泄者加刺中枢以调理肠胃。
2、艾灸疗法
(1)取穴:局部皮损处;
(2)操作:用艾条温灸局部,疱疹初起阶段每天2次,吸收后每天1次。
3、2、外治
初用玉露膏外敷,水疱破后可用青黛散油膏。不论初期后期,均可用黄连膏加30%雄黄粉调匀外敷。如水疱不破,亦可用三棱针刺之,以减轻胀痛。
带状疱疹病程有自限性,约2~3周,愈后很少复发。本证常发生于春、秋两季,伴有剧烈的局部灼痛,在皮疹消失后,有些病例疼痛仍持续较长时间。
1、慎食肥甘油腻之品
肥肉、饴糖、牛奶及甘甜等食物,多具滋腻、肥甘壅塞之性,易使本病之湿热毒邪内蕴不达,病情缠绵不愈。
2、慎食酸涩收敛之品
酸涩收敛之品有豌豆、芡实、石榴、芋头、菠菜等。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久郁化火,复感毒邪而致,故治疗应以行气活血祛瘀为主。而上述酸涩收敛之品,易使气血不通,邪毒不去,疼痛加剧。
3、忌食辛辣温热食物
酒、烟、生姜、辣椒、羊肉、牛肉及煎炸食物等辛辣温热之品,食后易助火生热。中医认为,本病为湿热火毒蕴结肌肤所生,故该病患者应忌食上述辛辣致热食品。
带状疱疹患者要保持皮肤衣被清洁,以穿棉布旧内衣为佳。对于出现的水疱,不要挑破,若疱太大可用消毒注射器抽去疱液,但疱壁不要除去,防止继发感染。一巨疱疹破碎,渗水较多时要及时洗净更换内衣饮食要清淡,吃些易于消化的食物。一流神经痛时要及时的治疗,最好是中医治疗。
温馨提示:
患者要根据自身的病情、症状、发病原因选择正确的医院进行对症治疗,不要偏听偏信,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