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3 20:30 来源:网友分享
每年手上都会长水泡的人大部分都是长了一双汗手的人,每年一般都是在夏天的时候长,因为夏天出汗多,手上细菌较多,很容易长水泡。
手容易出汗的人一定要经常保持手的干净干爽,要勤洗手,这样可以减少长水泡的次数。
手在没有长水泡前每天用白醋温水稀释后泡手五分钟,有杀菌功效,或者用白矾加热稀释后泡手或脚有止汗功效,在热天经常这样泡手可以预防手上长水泡。
当手指上已经开始长水泡了,那就用针尖沾点碘酒将水泡刺破用棉签吸干,再用棉签沾着碘酒在刺破的水泡多擦几次,五指张开相互不要碰到了,一般第二天就会结痂了。
当手掌上长很多水泡又痒的时,那就用足光散加热水泡手,手掌上大部分水泡会破掉,泡完手擦干后再擦碘酒,将手晾干,第二天手上水泡大部分都会变成白皮,等它自己掉了就好了。
其实有一个可以让手上不长水泡的方法,治皮肤科的医生跟我说可以做个小手术将某个汗腺切掉可以治好汗手,水泡自然就不会长,具体情况请咨询正规医院。
中医治疗本病有很久的历史,早在明代就称之为“蚂蚁窝”。由于表现为深在水疱为主,所以应属湿邪偏盛。中医的治疗是多方面进行的,综合内外治疗,加以饮食、情绪调理。
1、内治法
①湿热内盛证
掌跖多有深在水疱,集簇成群,针尖大小,瘙痒钻心,揩破水疱,滋水黄粘,伴舌红苔腻,脉象滑数。治宜清热除湿法。
药用:黄芩10g,黄连10g,苍术15g,陈皮 10g,茯苓10g,六一散10g(包煎),生苡仁30g,丹皮10g。水煎服,每日1剂。
②脾虚湿盛证
掌跖散在水疱,针尖至粟米大小,半透明状,疱液清稀,时有瘙痒,伴舌淡水滑,脉象濡滑。治宜健脾除湿法。
药用:茯苓12g,白术10g,泽泻10g,白扁豆10g,车前子10g(包煎),炒苡仁60g,炒山药30g,冬瓜皮60g。水煎服,每日1剂。
2、外治法
根据本病以湿邪为主的特点,可用收湿敛疱法:王不留行60g,明矾30g,石榴皮30g,水煎取汁,泡洗患处,每次5分钟,日2次。
3、饮食疗法
①多吃有健脾除湿功效的蔬菜、水果,如山药、甘薯、冬瓜、西瓜、赤小豆、南瓜。
②少吃辛辣厚味,肥甘酒酪。
4、其他
减少接触肥皂、碱、洗衣粉、洗涤灵、汽油、酒精等物;保持情怀畅达,避免七情不遂;不要用手撕脱蜕皮,以防染毒成脓。
一般引起手部皮肤脱皮、干裂的疾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剥脱性角质松解症。是一种掌跖部角质层浅表性剥脱性皮肤病,病因不明,皮损初期为小米大小的白点,逐渐向四周扩大,类似疱液干涸的疱膜,容易自然破裂或经撕剥成薄纸样鳞屑,无明显炎症变化,无瘙痒感,治疗上可选用低浓度角质剥脱剂或温和的润滑剂。
二、手部湿疹。多发生在指背及指端掌面,可蔓延至手背和腕部,界限不清或小片状皮损,常因手指活动而有皲裂,常受继发因素影响而顽固难治。因此,治疗上应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暴力搔抓,过度洗拭等,可内服抗组胺类药物,外用皮质固醇制剂和焦油类制剂等。 最好使用湿立康。
三、手癣。为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常局限于一侧,伴瘙痒。角化过度型主要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无汗,每到寒冷冬季皮肤皲裂,治疗宜用各种抗真菌外用药,重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癣康宁喜建议首选。 先对照一下是否患了以上其中的一种。 也可以先买了达克宁涂抹和服用维生素c片先试一下。
手起水泡脱皮可能是患有水疱型手癣,临床表现为:在掌心、指侧发生针头至米粒大小的深在性水疱,疱壁发亮、较厚,可融合为多房性水疱,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瘙痒。多发生在夏季。水疱自行干燥后可形成白色点状及环状鳞屑。手癣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水疱鳞屑型:此型多以一侧手开始,在掌心或戴戒指的指根部开始,初起为局部发痒,抓后发红,显出针头大小的水疱,壁厚发亮,多成簇成群,在皮下如粟米状;自觉剧痒;除非抓破、糜烂,否则不久水疱就干涸,开裂脱皮;边缘有粘着的鳞屑,逐渐向四周扩大,呈现环形或多环状。
(2)角化增厚型:多数是由上一型缓慢发展而来的,单手或双手受累及,呈现为无明显水疱的环形脱屑斑。日久者全掌或大部弥漫发红,掌皮增厚、粗糙、皮纹加深,如鹅掌。冬天则更加显得厚、干,甚至有皲裂、出血和疼痛。患者感到指掌伸缩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