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哪些 水杨酸摸到脸上感觉火辣辣的

2017-07-29 16:55 来源:网友分享

一、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哪些

  过敏反应的症状:

  1、过敏反应的特征是反应出现极快,特别是经注射途径接触变应原时起病异常急剧,被幸存者描述为“濒死感”。症状出现愈快,反应也就愈严重。通常最初出现的症状是口周和面部刺痛感,接着是发热感、吞咽困难、喉头及胸部发紧感。全身皮肤瘙痒出现前可能会感觉恐惧、无力和全身发汗。接着病人全身潮红,出现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水肿主要在眼周和上下唇,偶亦累及咽喉。出现一定程度的声嘶、吸气性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鼻塞、眼痒、喷嚏和喘鸣。此外,也可出现腹部绞痛、腹泻、子宫收缩等症状。严重时病人进入昏迷、血压下降、心音低钝、心动过速或过缓、甚至心律不整,进而可因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上呼吸道梗阻导致的呼吸循环衰竭常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2、绝大多数过敏反应发生于接触变应原30分钟内,尤其是注射药物或昆虫叮咬,可在数分钟甚至1分钟内即发生晕厥和休克。经处理后多数病人症状在数小时内可得以缓解。部分病人表现为双相反应,即症状缓解后1~8小时后又复发,这可能与首次给予药物的作用时间较短有关。另有部分病人,即使经过积极治疗,症状体征仍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不缓解,这种持久的过敏反应多因进食过敏原引起。双相过敏反应和持久性过敏反应多发生于接触变应原30分钟以后。

  3、食物依赖性运动性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进食敏感食物(贝类、小麦、蔬菜、水果等)2小时以内。患者通常在进食后3小时以后运动比较安全,如果不运动,这些食物对于这类患者,也不会引起任何不良反应。运动性过敏反应也可发生于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同醇类抗炎药物后。

  4、紫杉醇主要导致皮疹、面色潮红、轻度血压升高,占反应人数的40%;产生严重反应者占1%~3%,表现为荨麻疹、全身瘙痒、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胸闷、面部潮红或青紫、呼吸困难,外周血管扩张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及晕厥甚至休克,有时会有背部疼痛。

二、水杨酸摸到脸上感觉火辣辣的

  水杨酸是一种刺激性比较大的消炎、腐蚀类药物,一般是不主张擦到脸上的,面部皮肤比较嫩擦上如果火辣辣的,说明你的面部受不了这种药物的刺激,千万不要再抹了。如果擦过后红的比较厉害并且出现瘙痒症状和起斑丘疹,这就是过敏的表现,单纯火辣辣的只能说表皮有损伤,没有达到过敏的程度。

  痘痘医学上叫唑疮,俗称青春痘。中医认为,青春痘是因为内热淤积,热毒内陷所致,症状就是便秘与脸上长痘,大部分皮肤科大夫认为和内分泌失调,性激素分泌过多有一定的关系。唑疮在油性皮肤的人面部是特别容易生长。一般情况下,它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年龄、性别、工作环境、精神状况都有关系。关于治疗建议你禁食一切生冷、辛辣、冰镇、油腻食物,不吃太咸、太干食物,不吃火锅不吃烧烤,多喝热粥、勤泡温水澡,多吃山药、大枣、枸杞子、西红柿、草莓、猕猴桃、葡萄、苹果,配合外涂唑疮凝胶,口服逸痘消唑丸,安体舒通片,复方芦定片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另外,即便是不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环境的稳定,痘痘自己也会消的。经常做面膜可能会缓解痘痘的生长,清水洗脸改成温开水洗脸也有消除痘痘的作用。

三、药物过敏是怎么引起的

  药物过敏是怎么引起的?

  药物反应发生的病因机理颇为复杂,有变态反应性,亦有非变态反应性或其他特殊机制。

  (一)变态反应 大多数药疹发生与此有关。其主要依据是:

  ①几乎均发生药理学所允许的用量下;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

  ③患者仅对某种或某类药物过敏,具有高度特异性;

  ④对某种药物已经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样药物,即使微量,常导致药疹复发;⑤应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近的药物可出现交叉过敏;

  ⑥用致敏药物作皮试,可获阳性结果;

  ⑦少数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应为主的药疹可作短时间脱敏;

  ⑧抗过敏药物,特别是皮质类固醇治疗常见显效。

  化学性药物多属半抗原,在进入体内后必须先与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组分作共价结合成为全抗原(半抗原-载体复合物)才开始发挥作用。药物抗原性的强弱与其其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一般认为高分子量的或具苯核或嘧啶核的药物,其抗原性较强,如青霉素G及其衍生物、多聚体、长效磺胺、苯巴比妥、复方阿司匹林等所引起的药疹就比较多见;而抗原性弱或不具抗原性的药物,如氯化钾、碳氢钠等则很少引起或不引起药疹。

  变应性药物反应的类型不一,它可以Ⅰ至Ⅳ型任何一型表现出来,有时在同一患者可以兼有两种以类型反应。

  (二)非变态反应及其他

  1.毒性作用 多由于用量过大所致,如大剂量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抑制;氮芥、白血宁等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肝损害;农药1059、1605吸收引起的中毒反应等。

  2.药理作用 如抗组胺药物引起的嗜睡;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欣快感;菸酸引起的面部潮红等。

  3.光感作用 服用氯丙嗪、磺胺药后,再受日光照射,可引起主要发生暴露部位的皮炎。按其发生机理又可有光变应性和光毒性反应两种。

  4.酶系统的扰乱 如大仑丁可通过干扰叶酸盐的吸收和代谢,引起口腔溃疡;13-顺维生素A酸可改变脂质代谢引起黄瘤;异菸肼可影响维生素B6代谢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5.沉积作用 药物或其产物沉积于特殊组织中引起的反应,如铋、汞、银、铅等重金属盐沉积于齿龈,砷剂沉积于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及阿的平引起的皮肤发黄等。

  6.特殊的局部刺激作用 如阿司匹林可直接腐蚀胃粘膜,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磺胺结晶阻塞肾小管、肾盂和输管,引起尿痛、血尿、尿少甚至尿闭等。

  7.菌群失调 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多年共同进化过程中能相互适宜,一些菌群能抑制另一些菌群过度繁殖,某些菌群尚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供机体健康需要。总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机体间均达到矛盾的统一。但如果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可扰乱这些平衡。如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常可导致条件致病菌的感染。

  8.致畸、致癌作用 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如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及维A酸(tretinon)等。

  (三)影响因素 除上述作为直接致病因素的药物本身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在药物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也往往直到一定作用。

  1.用药情况

  ⑴滥用:多数是由于医师用药原则掌握不严,随意投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一知半解地应用自备药物或自购药物服用而引起药物反应。

  ⑵错用:医生开错处方,或药房发错药,抑或患者错服药物,当然这些都属偶然事件。

  ⑶服药自杀:这是极少见现象。

  ⑷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甚至死亡。但有时正常剂量也可出现药物反应,这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有关,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密切注意。

  ⑸用药疗程;急性病症,用药时间一般不长,即使所用药物毒性较强,其危害性也可能较少。但慢性病症,特别象癌肿患者,所用抗癌药物疗程较长,往往发生药物的积蓄作用,产生毒性产生。当然,也有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等,在长期重复应用搬弄是非,可引起药瘾作用。

  ⑹用药种类过多:对于有过敏体制的有,一般用药种类越多,发生反应的机会亦越多。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或协同作用所致。

  ⑺用药途径:一般认为药物通过注射比口服较易引起反应。外用抗原性强的药膏,如磺胺、四环素软膏等吸收后药物反应的姓率亦远高于口服者。外用硼酸溶液湿敷因药物吸收过量引起婴儿死亡的事例早有报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可进入胎儿或婴儿体内引起反应。

  ⑻交叉过敏:很多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的药物,例如含有共同“苯胺”核心的磺胺药、普照鲁卡因、对氨水杨酸等均可引起相同的反应,称之为交叉过敏。这种反应在第一次用药10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而不需要经过4~5日以上的潜伏期。

  ⑼重用致敏药物:如患者对某一种药物已发生过敏而以后再重复应用可发生更为严重的反应。致敏药物的重用通常是由于:①医生的疏忽,未了解患者过去的药物反应史;②患者未主动告诉医生他的药物过敏史;③用了可发生交叉过敏的药物;④个别处于高敏状态的药疹患者,容易对本来不敏感的药物发生过敏反应。

  ⑽注射器不洁:不洁的注射器、针头、针筒、药瓶、皮管等均可能由于将某些致热原带入体内引起不良反应。

  2.机体情况

  ⑴性别:药物反应男女均可姓,但男略多于女(3∶2)。由于性别上的差异,雌性激素、灰黄霉素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而雄性激素会引起女性患者的男性化。

  ⑵年龄:儿童除对麻醉剂较成人敏感外,对一般药物有较大的耐受性。儿童对药物的过敏反应亦较少见。

  ⑶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即不是通过免疫机理发生的一种对药物的异常反应。发生原因不明。

  ⑷遗传因素:如具有遗传过敏(atopy)体质的患者,对青霉素类药物有发生严重反应的潜在危险性。

  ⑸过敏或变应性体质:大多数药物反应是发生在具有一定的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其变应性发病机理已在前面论及。

四、急性过敏反应如何处理

  

  (1)药疹 有些药物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紫癜,水泡及表皮松懈,瘙痒疼痛,有时还会伴随低热.皮疹消退后多无色素沉着.西药过敏较为多见,如青霉素,磺胺类(如smz),安乃近过敏.而中药中的某些成份也可作为过敏原.据报道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草药有鱼腥草,鸦胆子,天花粉,冰片,大黄等.中成药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复方当归注射液,丹参舒心片等.药疹发生后,必须立即停用该类药.

  (2)接触性皮炎 指皮肤接触某种物质后,局部发生红斑,水肿,痒痛感,严重者可有水泡,脱皮等现象出现.能使皮肤产生接触性皮炎的物质有首饰,表链,镜架,凉鞋,化纤布料,外用药,化学品,化妆品等.一旦发现有上述症状,立即寻找导致过敏的物品,并停止接触,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人多属于过敏体质人群.

  (3)湿疹 有明显渗出.近年来湿疹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与化学制品的滥用,环境污染,三废治理不善,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等因素有关.发病特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反复发作;局部或全身可见红斑,丘疹,水泡,糜烂,渗出,结痂,脱屑,色素沉着;剧烈瘙痒.

  (4)荨麻疹(风团,风疹块) 定义:机体对各类刺激在皮肤上表现的一种血管神经性反应(皮下组织的小血管扩张,管壁的通透性增大,发生渗出作用,形成局部水肿).病因:一外在接触冷,热,日光等刺激;蚊,虫叮咬;荨麻,漆树等植物;二内部接触鱼,虾,海产品,蘑菇,磺胺类药,水杨酸,青霉素,血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三身体不适,月经不调,精神紧张,疲倦,抑郁等;四家族遗传史(过敏体质的遗传).症状:一皮肤突然剧烈瘙痒或烧灼感.二出疹:患处迅速出现大小不等的,局限性块状的浮肿性风团,小到米粒,大至手掌大小,常见为指甲至硬币大小,略高于周围皮肤.

  (5)皮肤划痕症皮肤瘙痒,用手抓后起一条条伤痕.严重时稍与硬物挤碰就会发病,症状同荨麻疹.

  (6)紫外线过敏 阳光中的uva和uvb这两种穿透性紫外线,会直达皮肤真皮层,使过敏体质的人身上出现红,灼,热,痛,这便是医学上常说的日光性皮炎即紫外线过敏.同时,紫外线辐射还会导致健康杀手--自由基在体内急剧增加,使局部皮肤产生皱纹,色素沉积,细胞损害,甚至改变免疫系统,造成更严重的光毒性和光过敏反应.常规紫外线防护措施包括防晒霜和防紫外线遮阳伞的使用,防晒霜只能阻挡部分uva,对uvb则不太管用,而防紫外线遮阳伞对从地面和墙面反射来的紫外线根本无能为力.专家指出:日光性皮炎,紫外线过敏者必须内治.

  (7)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的表现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皮疹最为常见,多发生脸部,口周的红斑,躯干部也较多见,瘙痒脱屑,并可有色素沉着.另有一种,在食用野菜后,经日光照射皮肤可出现光感性皮炎,面颈手部呈现慢性浮肿,全身乏力,恶心,腹泻,腹痛.引起过敏的常见食物有海鲜(尤其是贝类),笋,香菇,牛奶,番茄,大麦,野菜,水果,果仁,大豆,花生,巧克力等,但有时引起过敏的并非食物本身,而是消毒剂,防腐剂等.

  (8)化妆品过敏 化妆品能导致皮肤红,肿,热,痛,起水泡等过敏症.从医学角度讲,如果发现对某种化妆品过敏,最好不用.但生活中有时却又离不开,如中老年人染发和职业女性的淡妆.这时最科学的方法是从根本上改善过敏体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皮肤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