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5 22:07 来源:网友分享
本病好发于颜面中部,以鼻尖、鼻翼为主,其次为颊部、颏部、前额,常对称分布,多发于中年人,妇女较多,患者多并发皮脂溢,颜面犹如涂脂。皮损表现为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和有炎症的毛囊丘疹及脓疱等。病程缓慢,可分为三期,但无明显界限。分为3期:红斑期、丘疹期、肥大期。
1.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期
颜面中部,特别是鼻、两颊、眉间及颏部出现红斑,对称分布,红斑初为暂时性,在进食辛辣食物或热饮、环境温度升高、感情冲动时面部潮红充血,自觉灼热。反复发作后鼻翼、鼻尖和面颊处出现浅表树枝状毛细血管扩张,出现局部持久性发红,常伴有鼻部毛囊孔扩大和皮脂溢出。
2.丘疹期
在红斑与毛细血管扩张基础上,反复出现痤疮样毛囊样丘疹,脓疱。损害较深较大时形成疖肿,囊肿,深在的炎症性结节。鼻部、面颊部毛囊口扩大,可在数年内此起彼伏,时轻时重。中年女性患者皮疹常在经前加重。
3.肥大期
又称鼻赘期。仅见于少数患者,多发生40岁以上男性由于长期充血,反复感染,鼻部结缔组织增生,皮脂腺异常增大,鼻端肥大,呈暗红色或紫红色。鼻部有增大结节,表而凹凸不平,形成赘瘤状称为鼻赘。
除皮肤表现外,眼往往受累。临床表现为眼睑炎,结膜炎,偶可引起角膜炎和巩膜炎,患者可出现眼部干燥,异物感,流泪,畏光,视力模糊等,眼部受累症状与酒渣鼻症状严重程度无平行关系。
除上述症状外尚有一些特殊类型酒渣鼻,如类固醇性酒渣鼻,是由于局部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导致皮肤变薄,毛细血管扩张加重,表面镶嵌囊样、圆形、位置较深的丘疹或脓疱、硬结,皮肤呈黑红色,自觉不适和疼痛。肉芽肿性酒渣鼻是一种特殊性酒渣鼻,常发生在面部口周形成蝶状,玻片压诊呈黄褐色或果酱色样小结节。
由于病因不明,治疗多为对症性,尽量防止加重本病的因素,调整内分泌,纠正胃肠道功能紊乱,禁烟、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使用刺激皮肤的碱性肥皂、酒精、洗洁剂、染色剂、收敛剂等,以及避免曝晒,过冷过热刺激。生活规律,避免精神紧张。
1.系统治疗
可选用甲硝唑、四环素、克拉霉素等抗生素。对抗生素治疗无效者,可小剂量口服异维A酸。对绝经期严重酒渣鼻患者,用雌激素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2.局部治疗
可选用克林霉素凝胶、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夫西地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等也可选用甲硝唑凝胶、替硝唑凝胶、低浓度维A酸制剂等。起到杀菌消炎,促使红斑丘疹,脓疱消退,维持用药可减少复发。
3.物理和手术治疗
毛细血管扩张者激光治疗效果较好。鼻赘期也可手术切割治疗,以达到美容效果。
当归尾、赤芍各12克,生地15克,川芎、陈皮各6克,桃仁、红花、黄芩各10克,大黄3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酒渣鼻鼻赘期
侧柏叶、丹皮、赤芍、黄芩、桑白皮各15克,白茅根、玄参、生地各20克,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服。
生地25克,当归、川芎、赤芍、黄芩各15克,陈皮、红花、苦参、甘草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栀子、枇杷叶各15克,杏仁、硫黄各10克,石菖蒲12克,轻粉、冰片各3克 制用法:共研粉末,凡士林调糊状。外敷患处。
赤茯苓、金银花、虎杖各12克,当归10克,生地黄、赤芍各9克,川芎、黄芩、栀子、陈皮、红花、五灵脂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生地、赤芍、黄芩、生栀子、桃仁各9克,当归6克,川芎、红花各4。5克,地骨皮1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露蜂房500克 制用法:研末。每次3克,日服2次,白酒送下。
丁香12粒,蜂蜜15毫升 制用法:丁香研粉,以蜜调。敷患处。
轻粉6克,杏仁、硫黄各12克制用法:先将轻粉研细,次加杏仁同研,最后三者共研和匀。可用手指或棉签蘸药搽患处。 适应症:酒渣鼻、痤疮
党参、黄柏、桑白皮各9克,黄连、甘草各6克 制用法:水煎服。
荆芥穗120克,防风、杏仁(去皮尖)、白蒺藜(炒去刺)、僵蚕、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饭后清茶调服9克,每日3次。 适应症:肺风酒渣鼻
陈皮、桃仁、红花、赤芍、甘草各9克,生地、生石膏各15克,金银花30克,黄芩、栀子、枇杷叶、桑白皮、川芎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5天为1疗程。
绿豆450克,荷花瓣干品60克,滑石、白芷、白附子各15克,冰片、密陀僧各6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用时将患处洗净,白天以药末擦之,晚上则以温水将药调成糊状,封涂于患部,次晨则洗掉。
饮食宜忌
1、多吃些富含维生素B6、维生素B2及维生素A类的食物和新鲜水果、蔬菜。
2、少吃油腻食物,如动物油、肥肉;油炸食品、糕点等,以减少皮脂的分泌。
3、饮食上应避免促使面部皮肤发红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生葱、生蒜、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此外,对口服能杀死蠕形螨虫的灭满灵药片,每次0.2克,每日3次,连用2~4周。严重者可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特点
酒糟鼻俗称红鼻子。它发病的罪魁祸首是寄生螨虫。螨虫主要寄生于人的面部,尤其是鼻部的毛囊和皮脂腺中,也可寄生于猫、狗等动物身上。此病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女性发病年龄为30~50岁,男性发病较早,而且症状较重。此病具有家族遗传因素。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神经紧张。病灶感染、嗜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冷热刺激等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皮损主要分布在鼻部、面颊部、眉间及颏部。起病初期,鼻、颊处出现红斑,范围较小,以后出现丘疹,毛细血管扩张,呈蛛网状,纵横交错。重者可发展成鼻赘。
温馨提示:
禁烟,咖啡,辛辣刺激性食物,勿暴饮暴食,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