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0 14:35 来源:网友分享
整段门诊的前15%-40%时间,医生态度最好;最好不要在7月份进医院手术,因为死亡率和并发症在这个月都高;手术不要排周五,不然周六没有足够的医生……微信上这样的“看病潜规则”在朋友圈非常火。那么,这些口口相传的潜规则是真有道理还是瞎扯呢?记者也请医生们来评说一番。
门诊“潜规则”
1.看病最佳时间是周一至周三,权威医生在这个时间坐诊的最多。
这个说法不对。“首先‘权威医生都在周一到周三坐诊’就不成立。”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江浩说,一般医院在周一到周五都安排专家门诊。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专家也说,“从一周的时间来看,周一、周二人确实非常多。”
2.医生对待患者的态度是:退休返聘老专家>年轻医生>中年专家。
这个说法也不对。很多人的感受是,老专家的态度最好。但是其实态度取决于医生的职业素养及性格特点,与年龄关系不是特别大。
3.看病时衣着整洁,不花哨、不土鳖。虽说医者父母心,但不可否认外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生是否耐心。
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江浩告诉记者,外观不会决定医生的耐心,医生一般不会“以衣取人”。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去医院穿什么衣服也是有讲究的。需要做检查时要穿容易穿、脱的宽松衣服,取掉佩戴的首饰和装饰品,鞋子应是平跟、容易穿脱为好,女性最好不穿连裤袜。
4.医生态度最好是在整个门诊前15%~40%的时间里。太早没进入状态,晚了又陷入疲劳期、抱怨期。
这不准确。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江浩说,每个专家在门诊上都会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但医生的精力和普通人一样,一个上午要看几十个病人,到后面是进入了疲劳期,有的时候说话的口气会有些着急,所以在就诊的时候,医患双方应该相互体谅。
5.先挂普通号做基础性检查,再挂专家号。第一次检查医生都会让你进行前期的检查准备。
有一定道理。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部副主任兼门急诊党总支副书记徐婕说,初诊病人不要一开始就着急挂专家号,可以提前挂个普通门诊号。这主要是因为初诊病人一般都需要做相应的检查,有些检查还很费时间,结果也不一定当天就能出来。把检查预备工作做好,拿着结果再找专家,性价比才是最高的。
6.询问有没有更便宜的药不会影响到医生看病认不认真,这是你的权利。
这个有道理。南京市中医院门诊办公室副主任江浩说,一般来说,医生会尊重病人在药物方面的选择,尽可能让病人感受到相对规范的医疗服务。
住院“潜规则”
1.不要没事就去办公室找医生鬼扯。如果真想聊天拉家常,在医生值夜班的时候去。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找医生“鬼扯”。即使是在值夜班的情况下,医生也可能有紧急的病人需要处理。
2.最需要搞好关系的是管你床的小医生以及你床位的护士,而不是主任或者带组医生。
有一定的道理,但重点不是“搞好关系”。相比较主任和带组医生,管床医生和床位护士是和病人接触时间最多的,对病人的情况也有充分了解,因此沟通起来更方便。
3.带点小礼物给医生和护士们。
一位护士告诉记者,按照规定,她们是不可以收取患者的礼物的,也并不会因为患者送了小礼物而区别对待。
4.医生一天查两次房,询问病情请最好集中在这两次时间,医生都会解释清楚,这是义务,也是为了避免麻烦。
这种说法是对的。医生一天查房两次,主要就是为了掌握患者情况的变化,进而调整医疗方案。这时候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时间是比较充分的。
手术“潜规则”
1.7月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比其他月份都高。
这个说法源自美国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提出的原因是,在美国每年的7月份是毕业生进入医院的日子,众多医学“新手”齐聚医院。但是南京市第一医院一名外科医生告诉记者,这个说法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新医生入院之后有严格的培训过程,根本不可能一进医院就拿手术刀上手术台做手术。
2.下午4点开始的手术麻醉出问题的比例是一天中最高的。公共假期入院手术的死亡率比平时入院病人的死亡率高出48%。
这个说法也是没有道理的。虽然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疲劳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医生在做手术前肯定会对自己进行一个评估。一般来说,麻醉师工作一上午之后,下午排班会换一位麻醉师。
3.手术后第一天是问题多发期,不要把手术安排在星期五下午,否则星期六门诊医生的办公室关门,各科室人手不够,急诊室人满为患。
手术后24小时-72小时,确实是需要密切观察的。一位外科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医院会有意识地控制,将较为轻症的病人安排在周五做手术。但即使是在周六,病房也肯定会有医生值班,不会出现找不到医生的情况。
(原文标题:“看病潜规则”朋友圈热传 医生解答辨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