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9 11:17 来源:网友分享
“我死后,请不要再去烦其他人了,我的死只和我个人有关……下辈子不做穷人家的孩子。”8月31日,在抽屉里留下两张字条后,安徽六安市高二学生陈伟(化名)离开租住的房子出走,没带手机和钱包,7天没有音讯。
是怎样的伤心与绝望让刚上高二的学生动了“死”的念头,又是何等的脆弱让他写下“这个世界太累,而我又是个弱者”这样心酸的话语?关于孩子的心理成长状态,家长关不关心?学校有没有教育到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记得,曾经震惊整个社会的“马加爵事件”,也跟“穷”字撇不开关系。这个当时因为“穷”而发酵出来的校园惨案,让很多人意识到了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政府部门也煞费苦心,相继颁布多个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但作为政策贯彻者和执行者的学校,又有多少能够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呢?
从心理学角度看,部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与教育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如互相攀比、虚荣心强、校园暴力等等,从而会产生“心理缺陷”。而作为“心理缺陷者”,他们并不知道限制自身的越轨冲动。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他们人格的塑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如今,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重视力度不够的问题。社会对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的不少,但督导落实的办法和措施还不得力,至今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与督查体系。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作为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人,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影响最深的。报道中,陈伟(化名)的父母并没有像其他舍友的家长一样陪读,而且每次只给他两百块钱的生活费,导致了他长时间没钱用。父母的无空关心与教育,使得陈伟(化名)的心理逐渐极端化,发酵成了如今的“失踪事件”。
由此看来,学校与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共同携手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学习与成长的空间。对学校而言,要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切莫让“心理健康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只流于形式。而家长们,也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注重素质教育,不要让“忙于工作”、“一味哭穷”等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杀手”。
同时,我们的政府也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责任,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监管,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与督查体系。而青少年自身,更要端正心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自觉抵制与教育规范不协调的行为,努力为良好的教学环境“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