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咬“它”竟会对健康有害

2015-10-12 08:42 来源:网友分享

  咬指甲在高度紧张的孩子中比较常见,而且还有遗传倾向。

  这些孩子一感到紧张就开始咬指甲——例如,在学校等待探访的时候和看到电影中的恐怖镜头的时候。

  如果孩子平时很快乐,也很有成就,那么,他即使有这种习惯,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迹象。

  尽管如此,这种现象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如果对咬指甲的孩子唠唠叨叨地责骂或者惩罚,通常也只能让他停止一会儿,因为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

  不仅如此,责骂和惩罚最终还会使孩子更加紧张。

  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涂上苦味的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

  而且这样做只能使他更加紧张,从而使这种习惯继续延长。

  因此,比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压力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排除这些压力。

  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纠正、警告或者责备?你是不是对他的学习期望得太多?

  你应该向老师咨询一下有关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如果他看到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时比一般孩子显得紧张,就干脆地禁止他看这类节目。

  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不要过多地说他咬指甲的事了。

  但是,如果他是表现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或者找家庭机构的社会福利工作者商议一下。

  总之,应该注意的是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这一行为本身。

  有些孩子咬指甲只是一种与其他无关的紧张习惯。如果这些孩子能意识到同学和朋友可能会嘲笑他们,他们一般都希望改掉这种习惯。

  同辈人的鄙视常常会对他们产生刺激,从而迫使他们去努力改掉这一习惯。如果给女孩一套修指甲用具,就可能给她提供额外的动力。

  还可以在孩子不咬指甲的日子奖励他们贴画,或者在他们的手指头上粘上小贴画,这样就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再去咬指甲。

  有些大一点的孩子能够懂得,父母在他们的指甲上涂抹苦味的药并不是对他们的惩罚。

  他们觉得这是提醒自己不咬指甲的好办法。但是,如果父母唠唠叨叨地责骂,就可能产生相反的效果。

  要记住,咬指甲的行为虽然不好看,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多数孩子最终都会自愿地停止这种行为。

  因此,不要把这个小习惯看得太严重,不要让它影响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不要把本来与此无关的孩子个性问题牵扯进去。

  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早纠正小孩子咬指甲是一种常见现象,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

  因此,一些年轻父母对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往往不在意。其实,咬指甲是一种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危害。

  专家介绍说,人的手接触外界最多,特别是孩子,出于好奇,总喜欢这儿摸摸,那儿抓抓,甚至在地上爬,在指甲缝中和指尖上会沾有大量的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指甲缝是利于细菌滋生的场所,虫卵在指甲缝中可存活多天。

  孩子在咬指甲时,无疑会在不知不觉中把大量病菌带入口腔和体内,导致口腔或牙齿感染,严重的还会引发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或者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等。

  经常咬指甲还会对儿童的牙齿造成伤害,造成牙齿排列不整齐,如牙齿外暴,门牙缺角,影响孩子的容貌。

  咬指甲还可能造成指甲畸形,破坏甲床,引发出血或感染,损伤甲板,使甲板缩短,周边不整齐,甲板板面粗糙,失去原来光泽,如侵及甲沟,造成甲沟炎。

  据报道,目前中国很多儿童体内含铅量过高,除了大气铅污染外,儿童玩具、食品包装和学习用品等带颜色的塑料产品铅含量较高。

  孩子在玩这些玩具时,手上就会沾染铅,咬指甲时就会把铅吃进体内。

  因而,纠正爱咬指甲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儿童铅的摄入。

  专家说,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

  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手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

  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

  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如何矫正

  专家发现,用习惯扭转法治疗神经性习惯,包括咬指甲、揪头发、吸吮拇指,及一些嘴部的不良习惯如咬唇和磨牙,是最管用的一个方法。

  步骤1

  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步骤2

  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步骤3

  让孩子想象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子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再闹肚子疼了。

  步骤4

  父母要给予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再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以表扬,这叫作社会支持。

  对抗反应应该是一种容易做而且与神经性习惯不相容的自然行为。

  结语:以上就是三九养生堂为您介绍的经常咬“它”竟会对健康有害,你们都知道了吧。对于特别喜爱咬手指的人来说,真是极好的。看了上面说的习惯的力量以及养成好习惯,以后别再咬手指了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生活保健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