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7 07:49 来源:网友分享
治疗霉菌性外阴炎应该坚持外阴清洁枯燥,部分涂擦2%龙胆紫液或制霉菌素软膏每日2~3次。同时应治疗霉菌性阴道炎,如有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及时停用广谱抗生素,男方有生殖器霉菌感染者应同时治疗。
关于霉菌性阴道炎可用2~3%的苏打液冲洗外阴及阴道或坐浴,悄悄拭干后,置制霉菌素栓剂于阴道深部,或用制霉菌素霜剂涂于阴道壁上,每晚一次或早晚各一次,共10~14天,约50~80%的患者经上述治疗可治愈。也可用2%龙胆紫涂擦阴道,但疗效较差。念珠菌在枯燥的环境中不易增殖,坐浴或冲洗后应坚持外阴枯燥,用霉康唑或克霉唑栓剂或软膏每天2次,共3天或每晚一次用7天,疗效好,有85~95%的患者可治愈。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同时应治疗外阴炎,清洁外阴后,用制霉菌素软膏涂擦,如有糖尿病,须同时治疗。为防止感染重生儿,孕妇患霉菌性阴道炎时,仍应停止部分治疗,操作须留意轻柔。本病可经过性生活感染,治疗期间应防止性生活,夫妇应同时停止治疗。顽固性及重复复发的病例多见于应用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止药物的患者,或者是由于未应用有效的抗霉菌药物,未对丈夫停止治疗,或未治疗霉菌性外阴炎,未消灭肠道念珠菌都是招致复发的缘由。
霉菌性外阴炎主要是由于病菌引起的一种疾病,这个平常的外阴炎还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家对于这样的霉菌性外阴炎可能了解的也不是很多,所以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霉菌性外阴炎的一些症状。
1.灼热感;
2.瘙痒:外阴、阴道搔痒
3.小便痛,并发尿道炎,排尿时尤为明显,还可有尿频、尿痛;
4.性交疼痛;
5.外阴周围常发红、水肿;
6.表皮炎:可发生很浅的水疱丘疹,成群出现;亦可形成湿疹状糜烂,局限于外阴或向周围扩展至会阴、肛门周围及股生殖皱襞,直至大腿内侧,外表完全类似急性或亚急性湿疹,阴唇之间及阴蒂附近粘膜增厚,互相接触的皮肤表面潮红糜烂;个别可引起微小的白色脓疱,严重时发生溃疡,患处疼痛,局部淋巴结发炎。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霉菌性外阴炎不止引起外阴瘙痒,在性交的时候还会引起性交疼痛,然后还会引起皮炎的发生,所以大家在发现自己得了霉菌性外阴炎时,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引发其他的一些严重症状。
作为女性生活中总是会被很多的妇科疾病侵袭,像是很多女性会患上的就是霉菌性外阴炎,这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健康、和谐性生活都有很有影响的疾病,下面主要给广大女性朋友们介绍一下霉菌性外阴炎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呢?
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
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总之,要是女性生活之中患上霉菌性外阴炎的话,一般都是因为感染了霉菌造成的,要是生活之中想要进行预防的话,当然需要做的就是要霉菌的预防的工作,建议女性生活之中一定要做好外阴的清洁工作,还有就是注意性生活的卫生。
正常人体自身就是念珠菌的携带者,念珠菌作为人体的共生细菌,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致病,因此只要消除可能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致病条件,就能达到预防目的。
1、锻炼身体,均衡饮食,不过食含糖量高的食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上厕所前也应该洗手;不滥用不洁卫生纸;排便后擦拭外阴时宜从前向后擦;每日清洗外阴,换洗内裤并放于通风处晾干;自己的盆具,毛巾自己专用;内裤与袜子不同盆清洗。
3、合理穿衣:不穿化纤内裤,不借穿他人内衣,内裤及泳装。
4、使用公共厕所时尽量避免坐式马桶;提倡淋浴,不洗盆塘;浴后不直接坐在浴室坐椅上;不在消毒不严的泳池内游泳。
5、不过度讲究卫生:有些病人就诊时说自己非常注意卫生,每天要清洗外阴2—3次,每次还用冲洗器或手清洁阴道,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阴道内环境呈弱酸性,又有许多菌群共同存在,菌群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能抑制某种菌属过度增长而致病,这是人体的一种自然防御系统,清洗阴道无疑将阴道的弱酸环境和菌属间的相互制约关系破坏了,使阴道上皮的抗病力下降,引起念珠菌或其他细菌所致的阴道炎。
6、不滥用抗生素:长期大量应用抗生素会破坏阴道细菌间的制约关系,使念珠菌失去抑制过多生长而致病。
7、积极治疗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平时可用苏打水清洗外阴,提高阴道pH值,抑制霉菌生长。
8、药物避孕的妇女如果反复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应停用避孕药,改用其他方法避孕。
温馨提示: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