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8 08: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发病原因
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有关:
1.感染 细菌、病毒及血吸虫感染或其他寄生虫感染。多数有前驱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表现。
2.药物 抗生素(如四环素、Vancomycine等),磺胺、异烟肼、水杨酸、巴比妥、奎宁、碘化物、链激酶、接种疫苗(麻疹疫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等),结核菌素试验等。
3.食物 食用乳、虾、蟹、蛤等。
4.其他 花粉或虫咬、寒冷刺激。也有小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大量资料表明本病系一免疫复合物疾病。
二、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系一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个包括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循环和沉积于血管的过程。患者血清中可测得循环免疫复合物,主要为IgA,在感染后IgA升高更明显,病变血管及肾小球可检出IgA、C3颗粒状沉着。因此,资料表明,IgA在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病理技术证实,沉积的IgA无分泌片但有J链,提示是多聚IgA沉着,IgA于肾脏、肠系膜及皮肤的沉着率均高于其他器官组织。至于IgA在本病发病中确切机制尚不清,有人认为是抗原,也有认为是抗体,或是非特异性抗体,为某种抗原对机体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时同时产生。目前对IgA的作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IgA可能是机体对不同抗原反应所产生的抗体,然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另一种认为IgA为抗体,直接针对肾小球系膜结构或已固定于系膜的抗原而沉积于系膜中。近来也有人提出,IgA不是抗体,而是抗原。
1.肾外表现
本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绝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皮肤紫癜常发生在四肢远端伸侧、臀部及下腹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大小不等,为出血性斑点,稍突出皮肤,可融合成片,有痒感,不痛,可有一次至多次复发,也可分批出现,1~2周后逐渐消退,也有4~6周延缓消退者。有时也可分批出现荨麻疹及出血性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1/2~2/3的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在较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其次为腕和手指关节,常表现为关节周围触痛和肿胀,但无红、热,不发生畸形。
约2/3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以腹部不定位绞痛为多见。体检腹部有压痛,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伴有恶心、呕吐,常有胃肠道出血,肠段水肿、出血或僵硬,可形成肠套叠,肠穿孔,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也有合并胰腺炎的报道。
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可有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偶尔发生鼻出血或咯血,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头痛、行为异常及抽搐等。少数病人有心肌炎表现。
2.肾内表现
过敏性紫癜的肾脏受累率极高,本病即便尿液检查正常的患者,作肾组织学检查均发现肾小球炎症病变。肾脏症状可见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4周内多见,也可出现稍晚,甚至在发病后数月至2年以上才出现。偶有少数患者,先有镜下血尿,以后才出现皮疹等症状。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关节、胃肠道受累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肾脏受累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肾脏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持续或间歇出现,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者较成人多见,且在感染或紫癜发作后加剧。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绝大多数由肾炎引起,偶尔因输尿管、膀胱或尿道黏膜表面出血所致。
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大多为中等度,定量多低于2g/d,和血尿严重度不一定成比例。血清蛋白水平下降程度较蛋白尿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蛋白除了经肾脏漏出外,还可以从其他部位如胃肠道、皮下组织等处漏出。部分病例可有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
根据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肾脏组织学改变,病情程度轻重悬殊,临床表现一般分为5型:
本型临床特点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起病急,类似急性肾炎,多数属此型。组织学变化多属局灶性增殖性肾炎或弥漫增殖性肾炎。
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此型发生率仅次于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预后好。病理上多属轻微异常或局灶性节段性改变。
本型起病缓慢,皮肤改变消退后肾炎症状持续存在,常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以成人为多见,预后较差。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改变,可伴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
此型具备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多数伴有肾功能减退,预后差。肾小球病变严重,呈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常伴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病人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病情急剧恶化,常在短时间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此型少见,病理检查有50%以上有新月体形成。
诊断
过敏性紫癜肾炎必须具备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的特征才能确诊。由于本病有特殊的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表现,肾脏有以IgA沉着为主的系膜增殖性病理改变,因此确诊并不困难。约有25%患者肾脏受累表现轻微,需反复尿液检查才能检出肾受累的主要依据。必要时通过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协助确诊。血清检查IgA及IgM大多升高,IgG正常,不少病例血中冷球蛋白增多。本病肾脏病理改变同IgA肾病相似,但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坏死及纤维素沉着程度较重,应注意与之鉴别。
1.一般治疗
急性期或发作期应注意休息、保暖。在有明确的感染或感染灶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但应尽量避免盲目地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肾毒性药物。积极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过敏原,如药物、食物或其他物质过敏所致者应立即停用。重视对症治疗,服用维生素C及维生素P可改善毛细血管壁的脆性。
2.抗组胺药物
常用药物如氯苯那敏、阿司咪唑(息斯敏)、赛庚啶等。亦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2次/d,连用7~10天。或用盐酸普鲁卡因50~100mg加入5%葡萄糖水250~500ml中静滴,1~2次/d,10~14天为一疗程。
3.止血药
无明显大出血者一般不用止血药。如出现严重咯血、消化道大出血,可选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或卡巴克络(安络血)。
4.皮质类激素
由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疾病,与机体本身的高敏状态有关,故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相继应用于临床。糖皮质激素对控制皮疹、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肯定有效,但对肾脏受累一般认为无效。但也有报道于肾受累之前给予皮质激素可减少及减轻肾受累。近年来对皮质激素在过敏性紫癜肾炎中的应用有新的不同看法,认为临床表现为肾炎综合征、肾病综合征,伴或不伴肾功能损害,病理呈弥漫性增殖性改变者可用激素。也有认为过敏性紫癜肾炎应用一般剂量激素多数无效,加大剂量可使部分病人症状缓解,血尿和蛋白尿减轻,但疗程不宜短于8周。如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病理呈弥漫增殖,广泛大新月体形成者,可采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成人用甲泼尼龙1g/d,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h滴完,连续3天为一疗程,2周后可重复使用,冲击间期及冲击以后以泼尼松30~40mg/d维持。一组儿科病例报道,对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的疗效可达55%,而未治疗组仅11%。经验证明,不仅新月体肾炎,而且在肾脏炎症病变严重、肾功能损害严重的患儿应用激素冲击治疗和(或)血浆置换疗法,均能使肾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因此,目前不少临床工作者认为,合理使用激素,积极治疗,可获一定疗效。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