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10 07:21 来源:网友分享
1.对于该病,要仔细分析情况后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症状较急性期轻。有时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半数以上患者有急性肾盂肾炎既往史,实际上不是急性肾盂肾炎,而是慢性肾盂肾炎的首发症状。而后间断反复出现尿路刺激症状,一般较轻,不如急性肾盂肾炎明显,其后有乏力、低热、厌食及腰酸痛等症状,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急性发作时全身症状与急性肾盂肾炎相同,有发热、腰痛、腹痛、膀胱刺激症状。肾损害进展时,可有肾小管功能损害,如浓缩功能减退、低渗、低比重尿、夜尿增多及肾小管性酸中毒等。到晚期,可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氮质血症直至尿毒症。
2.如尿浓缩功能受损而出现多尿、夜尿,易发生脱水;肾小管重吸收钠的能力差而致低钠;可发生低或高血钾;可发生肾小管性酸中毒。上述肾小管功能损害往往比肾小球功能损害更为突出。
(一)体征
静脉肾盂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缩窄,双肾形态学检查(B超、CT等)显示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肾小管功能有持续性损害,如尿渗透压降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及尿β2微球蛋白升高。
(二)确诊标准
1.影像学检查
(1)在静脉肾盂造影中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
(2)肾外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
2.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检查仅在部分病例中可发现菌尿和脓尿,有时可发现蛋白尿,这表明病变已累及肾小球,意味着病情较严重。
(2)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ml可以肯定为感染,同时可明确致病菌的种类及药敏。
(3)肾功能检查一般无肾功能障碍,当病情加重时先表现为肾小管功能受损,尿比重降低。晚期则出现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升高。
3.膀胱镜检查
可见有膀胱内有充血、水肿等膀胱炎征象,患侧输尿管开口有炎症变化,有时可显示输尿管瓣膜功能不全或膀胱输尿管反流。双侧插入输尿管导管收集尿液并培养可确定感染部位。
(一)治愈标准
1.临床治愈
症状消失,停药72小时后,每隔2~3天作尿常规及细菌培养,连续3次阴性。
2.痊愈
临床治愈后,尿常规及细菌培养每月复查1~2次,连续半年均阴性。
(二)药物治疗
1.治疗原则
(1)选用细菌敏感而毒性较小,且在肾实质和尿内都具有较高浓度的抗生素。
(2)采用较长疗程(4周或6周),以期达到彻底清除细菌的目的。
(3)如不能清除细菌而尿路感染反复急性发作,采用低剂量长疗程的抑菌疗法,至少用药1年以上。
(4)发生尿毒症时,既要注意保护肾功能,避免药物蓄积中毒,又能很好地抑制细菌生长。
2.药物的选择
轻者可用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或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口服,重者需联合用药和静脉用药,如哌拉西林加三唑巴坦或亚胺培南加西拉司丁钠。
(三)用药安全
避免肾脏功能损害的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离子型造影剂等。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形成瘢痕,以至肾发生萎缩和出现功能障碍。
1.注意外阴及尿道口的清洁卫生。要勤换内衣,特别是在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不注意外阴的清洁卫生,细菌可以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并由膀胱、输尿管逆流的动力入肾盂,然后再侵及实质,形成泌尿系统的感染。
2.在饮食方面需高热量、高维生素、半流质或容易消化的普通饮食。要多饮水,每日入量不得少于3000毫升,以增加尿量,有利于冲洗泌尿道,促进细菌、毒素和炎症分泌物的排出。
3.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便秘。
4.女性患者急性期治愈后,一年以内应注意避孕。
5.女性患者禁止盆浴,以免浴水逆流入膀胱,引起感染。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