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血管病_ 如何预防脑血管病

2017-12-05 06:26 来源:网友分享

一、脑血管病疾病的分类情况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

  (2)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

  (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

  (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脑血管病急性期多较为严重,患者应尽快的到当地最好的医院(三级甲等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脑外科(或神经外科)就诊。如病情不能有效控制及改善,可考虑到以下这些医院就诊,以求最大限度的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对脑血管病的预防

  控制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减少发病率,但由于目前发病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生活不规律,忽视患病的风险,预防意识较薄弱,所以我们要积极干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意外的发生。

  1.有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粘度血症、动脉硬化等病的老年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科学的治疗。

  2.对有脑血管病家族史者、患肥胖症者以及有上述症状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一般为3~6个月)进行健康检查,重点观察其血压、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以及脑血流的动态变化,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理。

  3.科学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如生气、激动、焦虑、悲伤、恐惧、惊吓等。

  4.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增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爬楼梯、散步等,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调整饮食结构,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为宜,做到不吸烟,不饮酒(可饮少量葡萄酒),每日饮酒不应超过100毫升(白酒)。减少高脂高糖饮食,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豆制品,吃植物油,饮食应做到清、淡、熟、软。低脂肪的食物包括: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等。

  5.一旦发生言语不清、一侧肢体麻木、无力、突然发生视力下降、剧烈头痛、眩晕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及治疗。

  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前三位的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之一。而在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致残率持续较高,目前脑血管病发病趋于年轻化,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及经济负担,已经让全民为之担忧,然而大多数人对脑血管病的真正认识却十分肤浅,这对疾病预防、发病、治疗及恢复过程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普及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至关重要。

  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应抓紧时间系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不可逆性脑梗塞;同时还要重视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是发生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可引起中风的其他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并发脑出血的概率非常高;如果得到良好的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则可大大减少或延迟。

三、导致脑血管病的原因

  1.高血压:高血压是发生中风最危险的因素,也是预防中风的一个中心环节,应有效地控制血压,坚持长期服药,并长期观察血压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处理。

  2.心脏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的中老年人,如果发生心房纤颤,则更易形成脑血栓。

  3.糖尿病:大家可能意识不到它与卒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糖尿病能影响循环,导致循环障碍,又能影响血管,所以在糖尿病严重时,可引起眼底出血,甚至失明。同样,糖尿病也能引发脑内小血管损伤而出血,导致卒中。糖尿病还能加速动脉硬化进程

  4.高脂血症:胆固醇对于我们身体来说是一种自然而必要的物质。但是,这种好东西过量了就会变成坏东西。身体能产生胆固醇,许多食物也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如肉类、鸡蛋、奶油、奶酪等。

  5.吸烟、大量饮酒:长期吸烟能破坏动脉壁,使脑部动脉狭窄;减少血液供氧;影响血液循环。尽管吸烟对循环和血供有害,它与高血压和心脏病都有关,且研究表明,吸烟者的卒中危险性比不吸烟者增大了1~3倍,少量饮酒白酒每天1两,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大量饮酒则易形成血栓,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戒烟、限酒。

  6.脑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常见于较年轻的病人。

  7.各种血管炎:包括结核性、风湿性动脉炎,结节性、红斑狼疮性动脉炎,寄生虫性动脉炎和钩端螺旋体病等。

  8.血液疾病:如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血友病、血粘度异常等。

  9.其他(口服避孕药、遗传倾向等)。

四、脑血管病的诱发因素

  在上述原因的影响下脑血管逐渐出现病理改变,在此基础上一些诱发因素的出现促使中风突然发生。常见的诱发因素有:

  1.情绪不佳(生气、激动)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不当)

  3.过度劳累、用力过猛、超量运动、突然坐起或起床等体位改变

  4.气候突然变化、妊娠、大便干结、看电视过久、用脑不当等

  5.服药不当,如降压药使用不当

  脑血管病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前三位的疾病(心、脑血管病、肿瘤)之一。而在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致残率持续较高,目前脑血管病发病趋于年轻化,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及经济负担,已经让全民为之担忧,然而大多数人对脑血管病的真正认识却十分肤浅,这对疾病预防、发病、治疗及恢复过程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普及防治脑血管病的知识至关重要。尤其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更应抓紧时间系统治疗,避免发生严重的不可逆性脑梗塞;同时还要重视高血压的防治,高血压是发生脑血管病的最危险因素。及时治疗可引起中风的其他疾病,如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这些疾病在演变过程中并发脑出血的概率非常高;如果得到良好的控制,脑血管病的发生则可大大减少或延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