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2 10:26 来源:网友分享
后天是二十四节气的霜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食宜甘淡润燥,衣应防寒保暖。
为何要淡补防燥防郁?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多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此时食以甘淡之品,补津液不足,养肺以润燥。晚秋时节,天地肃杀,万物收敛,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抑郁。所以,防秋燥、防秋郁是健康防护重点。
添衣保暖,为冬天做准备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初候豺乃祭兽”,是说豺这类动物从霜降开始要为过冬储备食物;“二候草木黄落”,草木枯黄,落叶满地;“三候蛰虫咸伏”,准备冬眠的动物开始藏在洞穴中过冬了。此时大自然处在向寒冬过渡的阶段,我们人类也应该把“秋冻”放在一边,为健康地度过寒冷的冬天做些准备了。
霜降养生首先要重视保暖。深秋时节,风大转凉,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老年人极容易患上“老寒腿”,慢性支气管炎也容易复发或加重。对抵抗力差的老人和儿童,应及时关注天气,添衣保暖,以免湿邪、寒邪入侵,导致生病。
益胃生津,都该吃些啥?
秋末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宜多吃生津润燥、宣肺止咳作用的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萝卜等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两侧,练练“嘶”音字功等,都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
霜降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饮食调养方面,此时宜平补,要注意健脾养胃、调补肝肾,可适当食用如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有益于健康。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此时的进补佳品。霜遍布在草木土石上,俗称打霜,而经过霜覆盖的蔬菜如菠菜、冬瓜,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霜打过的水果,如葡萄就很甜。闽台民间在霜降的这一天,要进食补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贴秋膘”。一些地方要吃红柿,认为这样可以御寒,能补筋骨。
还得注意运动“护膝”
“霜叶红于二月花”。霜降过后,枫树、黄栌树等树木在秋霜的抚慰下,开始漫山遍野地变成红黄色,如火似锦,非常壮观。大家在外出登山、欣赏美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要保护膝关节,切不可运动过量。膝关节在遇到寒冷刺激时,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冷时应注意保暖,必要时戴上护膝。老年人运动时,不宜做屈膝动作时间较长的运动,要尽量减少膝关节的负重。
用“登高”护情绪乐观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忧,悲忧易伤肺。深秋时节日照减少、温度降低、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凉、垂暮之感,产生惆怅、烦躁等悲秋情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此时满山枫叶红胜火,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一切不良情绪顿然消散,是调解精神的良剂。
防寒保暖有重点部位
暖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体许多经络的路线都起源于脚,尤其是脚腕以下部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刺激或锻炼脚,就能通过经络给全身器官以积极有益的影响。每日热水泡脚20分钟可以有效疏通足部筋脉。
暖肩肩膀是容易被忽视的受凉部位。秋冬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但是只要露着肩膀,就会觉得很冷,如果不理会它的话,第二天起来肩膀立马就会变得又疼又酸,这其实就是肩膀受凉受寒引起的。霜降时节要注意保持肩部暖和,不要穿露肩衣服。
暖腹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露脐服装不要再穿了,无论室内温度多高,晚上睡觉也要盖好被子,不要露出腹部,否则受凉轻则腹泻腹痛,重则引起肠炎。
暖颈脖子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很多人一换季就会咳嗽,嗓子发炎,其实主要根结在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所以,霜降时节,一条温暖的围巾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人人适用。
暖膝很多日韩女孩子秋冬季节仍然短裙露膝,其实这是对膝关节的一种伤害。由于关节周围的末梢神经对温度和气压变化特别敏感,因此受凉以后,会导致周围的血液循环变差,局部毛细血管和组织发生了变化,释放出一些炎性物质,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进而引发关节炎。此时年轻人要注意多运动,保持膝关节温度,不轻易露出膝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