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疗房颤 推荐治房颤几种药物

2018-01-01 07:29 来源:网友分享

一、心房颤动预防怎可忽视

  房颤的预防一:基础预防

  因房颤的病因主要是高血压,所以做好高血压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最基本的。其次,房颤病人生活中要戒烟,限制饮酒。避免含有咖啡因的饮食、药物,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

  房颤的预防二:药物预防

  因药物治疗是房颤治疗的基础,所以采用一些药物如地高辛、倍他乐克等控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使心室率维持在60至70次每分钟的理想标准,可使患者憋气、心慌症状消失。服用抗凝血药如华法令或阿司匹林等防止左心耳内血栓形成,预防脑中风等危险地发生。

  同时,在进行房颤预防的时候要注意:房颤一旦发生,由于电重构规律,即便除去病因,房颤仍然会发生。因此一切引起房颤的病因应在房颤发生之前给予去除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房颤。LIFE试验发现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钾、缬沙坦等可以减少新发房颤的发生,已发生过房颤复律后可巩固维持窦性心律,这类药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房颤预防的方法。

二、房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阵发性房颤的症状表现为发作开始比较突然,病人感心悸、气短、心前区不适及忧虑不安。有冠心病的老年人,房颤发作开始时心室率很快,可出现眩晕,甚至晕厥,有时可出现心力衰竭及休克。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不一,短者仅数秒,可频频发作,长者可持续数日至数周。

  二、持续性房颤症状与原有的心脏病和心室率有关。这种房颤的症状主要为:房颤病人感心悸、气短,尤其是活动后心室率明显增快。持续性房颤者易于发生心力衰竭。房颤时因心房无收缩力,血流动力学紊乱,易发生附壁血栓,导致体、肺循环栓塞,以脑栓塞和肢体动脉栓塞为多见。

  三、如果没有其它心脏病,且房颤时心跳又基本正常,病人可以没有任何房颤症状,是在偶然的机会被发现,如果房颤引起心跳过快,病人会出现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惊慌等,如果有其它的心脏病,就会加重心脏病的症状,尤其会加重心力衰竭。

  四、房颤的症状也受患者感知症状的敏感性及耐受性的影响,有的患者刚发生房颤时,可有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延长,有的患者可逐渐适应,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三、心房颤动用药讲究

  目标一:恢复并维持正常心律

  得了房颤,患者最希望心律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来说,初次患病7天以内,药物复律的成功率高于70%。目前证明有效的药物有多非利特、依布利特、氟卡尼、普罗帕酮和胺碘酮等。而患病超过7天,成功率就降低至60%以下了。有效药物包括多非利特、依布利特等,胺碘酮也同样适用。

  许多患者复律成功后,容易再次发作,仍需用原来的药物维持,不能感觉良好就擅自停药。此外,应定期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若有不适感随时告诉医生,以及早发现不良反应。

  目标二: 不能恢复正常心律者,一定要控制“心跳”

  有些患者即使早期用药,也无法让“心跳”回到原来规则的节奏。这时,首要任务是防止“心跳”过快,控制在每分钟60~115次。

  常用于控制“心跳”的药物

  症状表现 常用药物

  单纯性房颤 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美托洛尔、普萘洛尔

  房颤伴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的一种类型) 胺碘酮、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

  房颤伴心力衰竭 西地兰、地高辛、胺碘酮

  “遭遇”不良反应

  1 地尔硫桌、维拉帕米、美托洛尔及普萘洛尔的不良反应是血压下降和心率减缓。后两者还会诱发呼吸道症状,患有哮喘、支气管痉挛或阻塞性肺病者要谨慎选择。

  2 如果正在服胺碘酮,最好别和排钾利尿剂合用,否则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胺碘酮会增加地高辛在血液中的浓度,诱发中毒症状。这两种药碰到一起,地高辛必须减量。长期服用胺碘酮还可能造成肝功能受损、肺纤维化、甲亢或甲减、皮肤或角膜色素沉着等问题,别忘了定期去医院检查。

  3 西地兰、地高辛等同属“洋地黄类”药物,自行服用时,剂量不易控制。如果感觉自己“心跳”节奏突然改变,或者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失眠,视力模糊等,就该立即停药。

  目标三:慢性房颤患者,终身预防血栓

  房颤患者极易形成血栓,发生脑梗死的危险也是正常人的2~7倍,且年龄越大,风险越大。慢性房颤患者,不应忽视抗血栓治疗。

  预防房颤血栓形成的药物包括两类:抗凝药(华法林)和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华法林疗效更优。

  在临床中,不少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出院后擅自加大华法林剂量,仅1周左右就发现牙龈出血症状。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皮肤淤斑、鼻出血等副作用,患者应定期监测凝血指标,不能凭自我感觉吃药。

  阿司匹林主要针对中青年人,或不宜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口服剂量需达到75~300毫克。每日1次。值得注意的是,别擅自将小剂量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会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四、治疗房颤的新型药物

  随着社会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房颤的治疗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心房颤动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成人中总人群的发病率为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6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约1%,而80岁以上则高达6%。房颤使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增高,血栓脱落引起脑卒中或全身动脉栓塞。在过去数十年中,维生素K拮抗剂一直是惟一有证据证实有效的用于房颤相关性卒中长期治疗的口服抗凝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华法林,指南推荐用于伴有中度至重度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的标准抗凝治疗。

  但是,随着对房颤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新型药物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市面上的新型药物大致通过三个机制治疗房颤。第一类为凝血始动阶段抑制剂:包括3种非口服制剂,替法可近(tifacogin)、重组线虫抗凝肽(NAPc2)和活性位点被阻断的因子Ⅶa(因子Ⅶai);第二类为凝血发展阶段抑制剂:药物包括Ⅸa、Ⅹa以及Ⅴa因子抑制剂;第三类是纤维蛋白形成阶段抑制剂,即凝血酶抑制剂,可阻断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也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虽然新型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治疗房颤带来了药物,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是,这些药物缺乏特异性解毒药,药量过大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而用量较少的时候,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在期待之中。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