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尿蛋白是肾病 尿蛋白偏高就一定是肾病吗

2018-02-08 09:50 来源:网友分享

一、怎样通过尿蛋白判断肾病

  很多肾脏病患者在做检测时,显示尿蛋白为2+,那么尿蛋白2+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也许这个检测结果对平常的人会觉得很陌生,但是这样的检测结果对某些肾脏病患者来说应该不陌生。

  尿蛋白是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其中包括,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尿蛋 白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

  上面关于肾病的检查指标尿蛋白的相关讲解,权威肾病专家指出,如果大家在接受检查时,发现尿蛋白2+,这时一定要认真的重视了,肾病并非一种小的疾病,健康的群体一定要提高重视,避免错过这种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

二、尿蛋白偏高就是肾病吗

  产生尿蛋白高的原因很多,只能说是肾病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其它疾病或生理性蛋白尿的可能。尿中出现了蛋白也不一定就是肾病,不能以一次尿蛋白定量检查就下诊断。

  正常人在特殊状态下,也会出现尿蛋白高的状况。比如人体在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应激状态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尿蛋白,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尿蛋白即可恢复正常。

  当然,尿蛋白阳性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其阳性程度与肾脏损害程度不一。饮水太多,尿液稀释,即便原来尿蛋白阳性也可转为阴性。   因此,如果随机收集一次尿去检查尿蛋白,它的临床意义是不大的,纵使结果是阳性也不能确诊为肾脏病。

  但检查晨尿就要准确得多,且可排除体位性蛋白尿。只要晚饭后饮水适量,次晨的第一次小便尿蛋白阳性提示可能有肾脏病,但确诊仍有赖于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

  也就是说,尿蛋白高了,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您肾脏已经受损,发生了炎症反应。

三、尿蛋白高的危害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进入肾衰竭后,将有大量的血浆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可引起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

  2、尿蛋白可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滤过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质被接近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在溶酶体内进行分解。病理状态下,肾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到肾小管腔内,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重吸收白蛋白导致胞浆内溶酶体活性增高,可致细胞损伤。

  3、大量蛋白尿使肾小管重吸收蛋白质增加,促进氨的生成增加,而肾组织中氨的生成在进行性间质病变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除此之外,重吸收和消化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这可造成小管细胞缺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引起小管细胞损伤。

四、怎么根据尿蛋白辨别自己是什么类型肾病

  肾小管性尿蛋白的定量通常小于2.0g/d,尿蛋白定量高于2.0g/d以上时通常有肾小球病变引起的蛋白尿。当尿蛋白定量大于3.5g/d并伴有低蛋白血症时称为"肾病综合征",此种情况的原因也多为肾小球病变。

  1、如伴有明显水肿、血浆白蛋白过低、a1和r球蛋白降低、a2球蛋白增高,B球蛋白和纤维蛋白、血清胆固醇、磷脂和脂蛋白增高--见于肾病综合征  2、如伴有水肿、血尿、高血压、管型尿等--多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动脉硬化等

  3、如伴有尿路刺激症状,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出现脓尿、白细胞管型,尿培养有致病菌----见于肾盂肾炎

  4、如伴有高尿酸血症--见于痛风性肾病或白血病侵及肾脏

  5、如应用抗菌药物、镇痛药或其它化学药品后出现蛋白尿--考虑为药物性肾损害

  6、如年轻肾炎患者伴有耳聋、眼异常和家族病史--考虑为遗传性肾炎。

  当然有了尿蛋白还需要积极的治疗,对尿蛋白的治疗推荐菌疗养肾方-苓白多菌粉,解决中西药治肾也伤肾的弊端,由茯苓、虫草、白木耳、猪苓组成的苓白多菌粉,可清除导致肾小球基底膜损伤的免疫复合物,改善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天然食药用真菌,不加重肾脏负担。益肾养肾,对潜血、尿蛋白、肌酐都有明显的效果,并且可以长期服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肾病的复发,是一个可持续的绿色方法。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肾病

挂号科室:内科、肾病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肾病综合症简称肾病,是以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的症侯群,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及全身水肿。本病在小儿肾脏疾病中较为常见,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可分为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先天性肾病三型。小儿以单纯性肾病最为多见,约占儿童肾病综合征中的80%以上,此型发病年龄多在2-7岁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肥胖人群、高血压人群、劳累人群、反复感染患者 常见症状:尿量异常(少尿、无尿、多尿)、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尿失禁、腰痛(肾绞痛)[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透析治疗、手术治疗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