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方法 引起的原因

2018-01-02 07:58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肉芽肿性乳腺炎引起的原因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乳腺炎中的一种。近年来值得广大女性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肉芽肿性乳腺炎多见于年轻女性,因此大家要注意起来,适当的时候,要了解肉芽肿性乳腺炎相关问题非常的有必要。所以,首先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有哪些

  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

  肉芽肿性乳腺炎因素一、病变中可见有微脓肿,上皮样巨噬细胞及异物肉芽肿的形成,创伤及化学物质引起的炎症,因炎性损伤导致导管上皮破坏,引起肉芽肿性炎症。

  肉芽肿性乳腺炎因素二、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乳汁所引起的局部免疫现象及局部超敏反应。非细菌感染,与口服避孕药的应用有关。也可能为感染、创伤、化学刺激引起炎症,毁坏导管上皮,腔内容物进入小叶间质,引起肉芽肿反应,并进一步破坏小叶结构有关。好发于生育年龄、已婚经产的妇女。

  肉芽肿性乳腺炎因素三、可能由于导管内的乳汁、分泌物及角化上皮逆向外逸于小叶间质内,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及超敏反应,导致肉芽组织的形成。

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

肉芽肿的临床表现包括:1、病因表现为“3个3”特点,即30多岁的女性、3~5岁的孩子、3个月的病程;好发年龄为20-45岁,平均年龄为35岁,发病突然。2、多为单侧乳房发病,也有少数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病。除乳晕下区外,乳房4个象限均可发生。乳房外周部位突发肿块,生长迅速且伴红肿,随时间向乳晕部或乳头乳晕部中央侵犯,少数可见全乳侵犯,且红肿部位早期出现皮损,严重出现四肢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等全身症状;3、B超可显示乳房内部潜在窦道或前腔,在前腔内可看到无回声区域,脓物形成后可见流沙样改变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常为多个,疼痛,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也可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红肿破溃此起彼伏,可形成慢性窦道。肿块型(肿块期)肉芽肿性乳腺炎酷似乳癌,易造成误诊误治。脓肿型(脓肿型)肉芽肿性乳腺炎少数患者可合并细菌感染。

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方法

  1、乳腺超声检查

超声表现与乳腺癌相似,表现为单个或多个不规则形低回声区,边缘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CDFI 显示低回声边缘及内部均可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部分病例不规则低回声区潜行至皮下形成皮下及皮肤病灶。

  2、乳腺钼靶检查

主要表现为乳头后方腺体增厚,局部散在分布钙化,非对称性致密影及局部乳腺组织结构扭曲或紊乱等。

  3、乳腺磁共振检查

MRI检查能很好地显示GLM的病变范围、病变形态,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依据。主要表现为乳腺皮肤水肿增厚伴脓肿,病变腺体表现为非肿块样病灶,以区域性分布为主,部分病例病灶可呈跳跃性。T1WI为稍低、等信号,抑脂T2WI表现为不均匀的稍高信号,与正常腺体分界不清,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减影后病灶边界清晰。病灶中可伴大小不等的薄壁脓腔形成,脓肿与皮肤连通形成瘘管,表现为“轨道征”。有些病例病灶可向深部发展,累及乳腺后间隙,表现为乳腺后间隙模糊,见条索样、线样病灶。乳房静脉可增多、迂曲,包绕病灶。动态增强曲线主要以上升型和平台型为主。

  4、病理诊断

空芯针穿刺(CNB)病理学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符合GM病理改变:以乳腺小叶单位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炎,可伴微小脓肿;小叶内有多种炎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以及多核巨细胞。

  5、细菌培养

伴脓肿者均应行穿刺抽脓普通细菌培养,多数细菌培养为阴性,少数(10%)可合并细菌感染(多数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偶见棒状杆菌感染。

四、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1、注意清洁

  早期注射休息,暂停患者乳房哺乳,清洁乳头、乳晕,促使乳汁排出(用吸乳器或吸吮),凡需切开引流者应终止哺乳。这是治疗乳腺炎的首要前提,

  2、使用回乳药

  停止患侧哺乳,以吸乳器吸出乳汁。可适当使用回乳药,口服乙烯雌酚一次l毫克,一日3次,或溴隐亭一次2。5毫克,一日3次。

  3、抗生素

  全身应用抗生素。为防治严重感染及败血症,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用抗生素,必要时静脉滴注抗生素。

  4、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剂。早期乳腺炎的治疗,初起阶段主要表现为乳汁淤积,热毒内盛,其治疗原则为解毒清热、通乳消肿。内服药:可服瓜蒌牛蒡汤(瓜蒌、牛蒡子、天花粉、黄芩、陈皮、栀子、金银花、柴胡、连翘、穿山甲漏芦、气郁加橘叶、川子)。肿胀痛者加乳香、没药、赤勺。

  5、热敷

  局部热敷,或用鲜蒲公英、银花叶各60克洗净加醋或酒少许,捣烂外敷。用宽布带或乳罩托起乳房。乳腺炎的治疗方法

  6、封闭

  0.25%普鲁卡因60一80毫升乳腺封闭,可减轻炎症。选用广谱抗生素口服或静滴。并可用青霉素100万单位溶于20毫升生理盐水中,注射于炎症肿块周围。乳腺炎的治疗方法6、排脓已形成脓肿,应切开排脓。切口应与乳头成放射方向,避开乳晕。乳腺后脓肿或乳房下侧深部脓肿,可在乳房下胸乳折处作弧形切口。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乳腺炎

挂号科室:乳腺外科

温馨提示:
防止乳头损伤,有损伤时要及时治疗。

乳腺炎是指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是产褥期的常见病,是引起产后发热的原因之一,最常见于哺乳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而哺乳的开始最为常见。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哺乳期的任何时间均可发生,但以产后3~4周最为常见,故又称产褥期乳腺炎。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产妇,哺乳期妇女 常见症状:乳房胀痛、乳房红肿、乳头皲裂、乳头溢液[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女性专题健康男女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