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16 08:06 来源:网友分享
脑血管病的常见疾病、病理变化和特点:
1.动脉粥样硬化
循环血中长期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过低所致。
2.脂肪透明样变性与纤维蛋白坏死
为高血压引起,见于直径小于200μm的穿动脉壁上,好发于基底节、内囊和丘脑。
3.纤维肌肉发育不良
特点是脑动脉的中层发生节段性纤维组织增生和退变,引起动脉的环形狭窄、区域性管壁中层薄弱和弹力层断裂,最终使动脉管腔扩大甚至动脉瘤形成,也可引起动静脉瘘、动脉瘤或缺血性脑梗死。
4.亚急性动脉硬化性脑病(Bingswanger病)
特点为脑皮质下有局灶性的胶质增生和白质的退行性变,镜下可见小动脉受累最多,常见基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患者常有长期的高血压病史伴进行性痴呆。
5.淀粉样血管病
变特点为脑的中、小型动脉的中、外膜内有嗜刚果红的淀粉样物质沉积,受累动脉以软脑膜下皮质支为多,是皮质下或脑叶出血的常见原因,好发于老年人的顶叶和枕叶。
1.实验室检查
2.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可记录缺血性脑病患者头皮上的电位变化;体感和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诊断。
3.心血管系统检查
4.脑脊液检查
对CT阴性的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确诊意义,对结核、梅毒、真菌和感染性静脉炎引起的脑梗死有助于病因诊断。
5.眼底检查
(1)眼底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可作为观察颈内动脉病变的一个窗口。
(2)蛛网膜下腔出血时,眼底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1~2周后仍可见出血迹象。
(3)视网膜动脉的神经纤维层呈松散的棉花样,是反映颈内动脉供血障碍的间接证据。
(4)脑栓塞性病变时,视网膜血管内可发现乳白色发亮的栓子,表明其来自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
(5)长期患高血压病的患者眼底病变较轻者表明该侧可能有颈内动脉的闭塞或部分狭窄。
1.详细询问
发病情况、症状出现程序、过去病史、存在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家族史、烟酒嗜好、肥胖、避孕药等)。
2.体格检查
发现阳性神经系统体征。
3.初步判断
(1)有无脑部病变。
(2)病变的病理性质(出血、梗死、混合性病变)。
(3)病变的部位(大脑、小脑、脑干,弥漫、局限)。
(4)涉及的脑血管(颈部、颅内,颈动脉系、椎动脉系,ICA、MCA、ACA、PCA等)。
(5)可能的病因(高血压、心源性、先天性、代谢病、脑损伤等)。
4.实验室检查
5.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可记录缺血性脑病患者头皮上的电位变化;体感和脑干诱发电位有助于诊断。
6.心血管系统检查
7.脑脊液检查
对CT阴性的SAH(蛛网膜下腔出血)有确诊意义,对结核、梅毒、真菌和感染性静脉炎引起的脑梗死有助于病因诊断。
脑血管病(cerebralvascular diseases),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废或死亡,发病率占神经系统总住院病例的1/4~1/2。
脑血管不是再生的,如果如医生所讲的血管细,那么就是尽量通过一些扩张血管,改善脑血液循环的药物治疗, 同时还可以结合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针灸,功能锻炼,理疗等等综合康复治疗,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病情恢复。
(一)内科治疗
1.适用于全组的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为主者,和需手术处理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甚至终生都需要系统的非手术治疗。
(2)治疗的目的是为受损的脑组织提供正常的或有足够营养的血液,维持脑的正常功能和活力,并从脑移去堆积的代谢产物。
(二)外科治疗
1.脑缺血性卒中
(1)颈外动脉狭窄可选做的手术有:
①颈动脉血栓内膜剥离术(CEA)。
②血管成形术,或自体大隐静脉搭桥,或人造血管移植术。
③颈部动脉旁路术仅适用于颅外动脉完全闭塞者。
④Fogarty导管法为替代上述动脉旁路手术不能使用的备选方。
(2)颅内动脉的栓塞狭窄闭塞可选用的手术有:
①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常用的有颞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STA-MCA)吻合术,枕动脉-小脑后下动脉(OA-PICA)吻合术。
②(带蒂或游离)大网膜颅内移植术(IOT)适用于颈外动脉已结扎或闭塞者,或颅内动脉过于细小而不适合做动脉吻合者。
③颞肌脑贴附术适用于大网膜颅内移植不可能者。
④颅内动脉血栓摘除术适用于颅内颈内动脉或MCA主干栓塞的病例,发病时间<24小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