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0 06:20 来源:网友分享
1: 1、较小(直径1cm内),多发脂肪瘤,一般不需处理。2、较大者宜行手术切除。治愈:肿瘤切除完整,无复发。
2: 方法选择在治疗上惟一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对于多发者(有的患者可达百余个),也只能先选择影响大的、较疼痛的进行切除。尚无法根治。有的采用吸脂术,在皮肤上作小切口,插入吸管,去除较大脂肪瘤或局部脂肪过多症,不留显著瘢痕。当然,这也是局部治疗。
3: 手术切除表浅脂肪瘤影响功能、劳动和美观者,可考虑手术。术前准备:清洗局部皮肤。麻醉:采取局麻。
4: 手术步骤:沿皮纹切开脂肪瘤的表面皮肤。用弯止血钳沿瘤体包膜分离肿瘤,钳夹及结扎所有见到的血管。脂肪瘤多呈多叶状,形态不规则,应注意完整地分离出 具有包膜的脂肪瘤组织。用组织钳提起瘤体分离基底,切除肿瘤。止血后,分层缝合切口术后处理:切口敷料要妥善包扎。术后6~7日拆线。
1、辨病思维:
(1)诊断依据
体征:触诊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有时呈分叶状。有时可呈多发性,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皮下,为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稍硬,可伴有压痛。
辅助检查:X线摄片可见肿物阴影,透光性较好。
(2)鉴别诊断:本病需与气瘤、脂瘤相鉴别(参照“气瘤”鉴别诊断部分)。
2、辨证思维:
皮下肉中多个肿块,软如绵,肿似馒,如肉之隆起,大如桃、拳,按之稍软,皮色不变,一般无疼痛。少数病人因肿块巨大而出现面部重坠感,全身无特殊不适。
(1)重点掌握的症状为皮下肉中生肿块,软如绵,肿似馒,如肉之隆起,大如桃,拳,皮色不变,无痛。
(2)局部体征为触诊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富有弹性,边界清楚,与皮肤无黏连,有时呈分叶状。若为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瘸稍硬,可伴有压痛。
肉瘤从发病机理上并结合现代生物分子学理论,终于总结出各种类型肉瘤形成的根本原因,那就是“脂肪瘤致瘤因子”。
在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致瘤因子,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一种失活状态(无活性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病,但在各种内外环境的诱因影响作用下,这种脂肪瘤致瘤因子处于活跃状态,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机体内的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对致瘤因子的监控能力下降,再加上体内的内环境改变,慢性炎症刺激、全身脂肪代谢异常等诱因条件下,肉瘤致瘤因子活性进一步增强与机体的正常细胞中某些基因片段结合,形成基因异常突变,使正常脂肪细胞与周围组织细胞发生一种异常增生现象,导致脂肪组织沉积有关,并向体表或各个内脏器官突出的肿块,即脂肪瘤。诱发脂肪瘤的外界因素包括:
1、饮食因素
过度饮酒,经常进食肥肉、动物内脏、无鳞鱼或蛋黄等人群因为进食过多肥腻之品,高胆固醇食物,导致新生脂肪组织过多,使体内过多的脂肪细胞异聚,变硬。
2、压力因素
工作压力过大,心情烦躁,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组织和淤血交织在一起,长时间可形成结缔组织包裹脂肪细胞,形成脂肪瘤。
3、不良生活习惯
经常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使人体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原有的脂肪组织和新生的脂肪不能正常排列,形成异常的脂肪组织,即“肉瘤”。
纤维肉瘤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大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0%)。会在任何性别及年龄中发病,但大约在30~70岁间的发病率较高,平均发病年龄为44岁左右,很少会在10岁前发病。部分是先天性发病者。纤维肉瘤最常发病的部位是大腿,其次顺序为,躯干及其它的四肢骨。肢体的远侧部位,包括手部和足部可能是儿童纤维肉瘤的好发部位,但在成人却罕见。
(1)饮食应高蛋白低脂肪:乳腺纤维瘤的女性应多食高蛋白低脂肪的饮食,如奶制品、鱼类、豆类、鸡蛋等,高蛋白可以多补充体氨基酸,增加患者的营养和抵抗力,低脂饮食是为了避免脂肪摄入过多,堆积在乳房,加重乳房的负担,加重病情,要少吃油腻食品、如过多的肥肉、猪油等。
(2)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食品:患病者应该多补充维生素,新鲜的水果蔬菜里面就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胡萝卜、青菜、芹菜、苹果、猕猴桃、椰子等。
(3) 宜吃猪的瘦肉、鸭肉、鸡蛋、莲菜、白菜、西红柿、黄瓜、茄子、芹菜、豆腐、苹果、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