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啥意思 哪些人容易得这个病

2018-04-29 07: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2型糖尿病是什么

  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最早阶段可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所谓“高危人群”,就是指目前血糖完全正常,但得糖尿病的危险较大的人群。1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是指家族史阳性、具有某种遗传标志和免疫学标志的人群。如家里有别人是1型或2型糖尿病,具有某种类型的HLA或者胰岛细胞抗体(ICA)、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阳性者。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者,肥胖者,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者,生过8斤以上的巨大胎儿者以及血压或血脂不正常者。

  高危人群者如果不注意,血糖就会一定程度地升高,走进第二阶段,即糖调节受损(IGR),也可称为糖尿病前期。所谓糖调节受损阶段,就是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糖调节受损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空腹血糖受损,英文代号IFG。意思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又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他们的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110~125毫克/分升)之间,当然他们的餐后2小时血糖也必须未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糖耐量受损,英文代号IGT。他们在进行糖耐量试验时,空腹和服糖后两小时都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指标,但后者在7.8~11.0毫摩尔/升(140~199毫克/分升)之间。糖调节受损者已不再是正常人,糖尿病的帽子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上,随时可能掉下来,他们得心血管病变的机会显著增加。但有人发现,此时如加以注意,大多数人可以不进展为糖尿病,所以说这是不得糖尿病的最后关口。有人发现,处于血糖调节受损阶段者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甚至仅在高危人群阶段,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即已增高。所以,预防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必须从高危人群开始。

  可以说,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的人是预防糖尿病和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重要人群。糖调节受损者要是还不提防,在不久的将来,就很有可能发展到最后阶段,变成糖尿病病人了。

二、哪些人容易得2型糖尿病

  1.年龄大于40岁;

  2.有糖尿病家族史或遗传倾向;

  3.女性曾生过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或患过妊娠糖尿病;

  4.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

  5.出生前宫内发育迟缓或早产儿;

  6.处于糖尿病前期,这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前期,也称为“糖调节受损”,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IFG)。如果两者都处于高血糖状态,患上糖尿病的风险就非常高。正常情况下,IGT的空腹血糖应小于7毫摩尔/升,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应处于7.8~11.1毫摩尔/升之间;而IFG的空腹血糖应处于6.1~7毫摩尔/升之间,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7.8毫摩尔/升;

  7.患有代谢综合征(腹部肥胖或超重,脂代谢、血压、血糖等均异常);

  8.超重、肥胖,或患有抑郁症。超重或肥胖通常用BMI系数(体重/身高)2来衡量,超过24为(超重),超过28为肥胖。

  9.长期服用抗精神病、抗抑郁药物;

  10.日常饮食热量摄入超标,经常久坐,体力活动少。

三、2型糖尿病应怎样饮食

  1.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谷类是日常生活中热能的主要来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给碳水化合物约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麦、燕麦片、荞麦面、玉米渣、绿豆、海带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现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无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这些食品后,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血糖上升。这是由于人们对“低糖”和“无糖”的误解。认为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无限制的摄入这类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实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无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这些食品都是由淀粉所组成,当人们吃进淀粉食品后,可转变成葡萄糖而被人体吸收,所以也应控制这类食品。

  3. 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具有吸水性,能够改变食物在胃肠道传送时间,因此主张糖尿病饮食中要增加膳食纤维的量。膳食中应吃一些蔬菜、麦麸、豆及整谷。膳食纤维具有降解细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纤维食品后,能够在大肠分解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及细菌代谢物,并能增加大粪便容积,这类膳食纤维属于多糖类。果胶和粘胶能够保持水分,膨胀肠内容物,增加粘性,减速胃排空和营养素的吸收,增加胆酸的排泄,放慢小肠的消化吸收。这类食品为麦胚和豆类。以往的理论是纤维素不被吸收,因为大多数膳食纤维的基本结构是以葡萄糖为单位,但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与淀粉有很多不同之处,以致于人体的消化酶不能将其分解。但最近发现膳食纤维可被肠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链脂肪酸可被人体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麦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这就可以降低餐后血糖急剧升高,因而机体只需分泌较少的胰岛素就能维持代谢。久之,可溶性纤维就可降低循环中的胰岛素水平,减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需求。同时还可降低胆固醇,防止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当肾功正常时,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质应与正常人近似。当合并肾脏疾病时,应在营养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质量。乳、蛋、瘦肉、鱼、虾、豆制品含蛋白质较丰富。应适当食用优质蛋白,目前主张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10%?20%。谷类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类300克,就可摄入20克~30克的蛋白质,约占全日蛋白质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价值低于动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应适当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并肾病时,应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四、2型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

  遗传因素:和Ⅰ型糖尿病类似,Ⅱ型糖尿病也有家族发病的特点。因此很可能与基因遗传有关。这种遗传特性Ⅱ型糖尿病比Ⅰ型糖尿病更为明显。例如:双胞胎中的一个患了1型糖尿病,另一个有40%的机会患上此病;但如果是Ⅱ型糖尿病,则另一个就有70%的机会患上Ⅱ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能就是肥胖症。遗传原因可引起肥胖,同样也可引起Ⅱ型糖尿病。身体中心型肥胖病人的多余脂肪集中在腹部,他们比那些脂肪集中在臀部与大腿上的人更容易发生Ⅱ型糖尿病。

  年龄:年龄也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因素。有一半的Ⅱ型糖尿患者多在55岁以后发病。高龄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也与年纪大的人容易超重有关。

  现代的生活方式:吃高热量的食物和运动量的减少也能引起糖尿病,有人认为这也是由于肥胖而引起的。肥胖症和Ⅱ型糖尿病一样,在那些饮食和活动习惯均已“西化”的美籍亚裔和拉丁美商人中更为普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