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护理 科学护理糖尿病的方法

2015-11-03 16:52 来源:网友投稿 作者: 宗又晴

  糖尿病的已经频繁出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也让不少人感到害怕,所以大家不得不引起重视。由于疾病的影响,患者们所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多。

  随着现代生活的改善,许多人都出现了糖尿病的情况,糖尿病对我们的生活也确实是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  。那么糖尿病引发的 原因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具体的了解一下吧。

  一、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我们首先就要观察糖尿病患者的生命体征的情况。以为之后的治疗以及护理做好准备。

  2、血糖、尿糖、动脉血气分析、电解质。

  二、护理措施

  1. 执行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患者的病室内部要整洁,干净,患者要在一个比较适宜的温度下疗养。

  3.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以减轻体重,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4. 饮食

  (1)进行卫生宣教,使病人和家属了解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以取得配合。

  (2)每餐前查对饮食,严格分配饮食,定时定量进餐。

  

  (3)患者要严格的控制各种的甜味食品,在这类食品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糖分,这对患者的疗养是没有好处的,患者还要多吃一下含有纤维素的食物。

  5. 并发症的护理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

  ①有抽搐者,设专人护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心率及血压的变化。

  ②保持液体通畅,纠正脱水。保证胰岛素持续滴注,防止过快滴入引起低血糖和脑水肿。

  ③氧气吸入。

  ④详细记录出入量,及时正确留取血、尿标本。

  ⑤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⑥昏迷者执行昏迷常规护理。

  (2)周围神经病变感觉异常者要注意防止烫伤、冻伤。

  (3)眼部病变者要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安全防护。

  (4)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皮肤疖肿要及时处理,以免感染扩大。

  (5)糖尿病性心脏病者执行心脏病常规护理。

  (6)糖尿病肾病者执行肾病常规护理。

  6. 降糖药物治疗

  (1)严格遵医嘱给药,如磺脲类降糖药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在餐后20min 服用;拜糖平应与第一口食物嚼服。

  (2)观察药物副作用 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病人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等。服用双胍类降糖药病人注意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头昏及乳酸性酸中毒发生。

  7. 胰岛素治疗

  (1)按时注射胰岛素。

  (2)注射剂量要准确无误。

  (3)长效胰岛素与速效胰岛素合用时,应先抽速效胰岛素后抽长效胰岛素,以免降低疗效。

  (4)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硬结节、皮疹等。

  (5)注意观察低血糖反应,如出现头昏、饥饿、乏力、心悸、出汗、颤抖等症状,应测血糖,并速服糖水或甜食,必要时注射50%葡萄糖。

  8. 鼓励病人勤洗澡、勤换衣服,宜选择质地柔软、宽松的内衣,避免穿有松紧带的衣服和使用各种约束带。保持皮肤清洁,以防皮肤感染。

  9. 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的知识,关心和帮助病人,给予精神支持和生活照顾。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病人提高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的能力,了解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血糖、尿糖监测对疾病控制和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

  2、教会病人掌握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会对低血糖反应的判断和应对。

  3、生活有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足部护理。

  4、指导病人定期复诊。

  5、病人外出随身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四、I型糖尿病者活动时

  ①应把握好胰岛素剂量、饮食与活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因其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常波动于相对性胰岛素不足和过多之间。前者可因活动时肝糖输出明显增多而葡萄糖利用不增加导致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对代谢产生不利影响;后者则易产生低血糖反应。

  ②一般可在活动前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餐前腹壁下注射胰岛素可减慢活动时胰岛素吸收速度。

  ③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注意以上3点可预防1型糖尿病活动后低血糖反应的发生。活动前后检查足部,并注意活动时的周围环境和建筑物,避免受损伤。活动时随身携带甜点及写有姓名、家庭地址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五、病人教育主要内容有

  ①教育病人知道发生低血糖的常见诱因,其一是胰岛素应用不当,主要见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其中胰岛素用量过大是最常见的原因。

  低血糖多发生在胰岛素最大作用时间内,如短效胰岛素所致低血糖常发生在餐后3小时左右;晚餐前应用中、长效胰岛素者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此外还见于注射胰岛素同时合用口服降糖药,或因运动使血循环加速致注射部位胰岛素吸收加快,或胰岛素种类调换如从动物胰岛素转为人胰岛素时,或胰岛素注射方法不当,如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前未充分混匀,剂量错误等。

  其二是磺脲类口服降糖药剂量过大。其三是饮食不当,包括忘记或延迟进餐、进食量不足或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过低,运动量增大的同时未相应增加食物量、减少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剂量以及空腹时饮酒过量等。

  ②按时按剂量服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生活规律化,定时定量进餐,延迟进餐时,餐前应少量进食饼干或水果。运动保持恒定,运动前适量进食或适当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经常测试血糖,尤其注射胰岛素者及常发生夜间低血糖者。

  ③教会病人识别低血糖反应的表现,掌握自救的方法。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想必大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也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了吧,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是非常挑剔的,不能吃太多含糖分高的食物,他们应该多吃有助肠胃蠕动的食物,这样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
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视物不清[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内分泌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