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4 07:54 来源:网友分享
一:治疗原则:
1.先用皮质类固醇等抗炎药物治疗,辅以抗生素。
2.皮质类固醇治疗不佳或减量后复发,或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有全身并发症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3.药物及放射治疗均效果不佳,或诊断难确定、眼球突出严重,可试行手术部分或全部切除,术后继续用皮质类固醇治疗。
二;用药原则:
1.诊断明确者,一般病例口服强的松、环磷酰胺,辅以抗生素及支持治疗为主。
2.病情较重者,静滴地塞米松,口服环磷酰酰胺及碘化钾,辅以抗生素及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不佳者,可考虑放射治疗。
4.药物及放射治疗效果均不佳者,可试行手术切除,术后用皮质类固醇等治疗。
5.降温,以物理降温为主,可用30%酒精擦浴,在腹股沟、腋下、颈部放置冰袋;也可用降温床或冷褥,早期应用。
1.神经检查
有无视力障碍、视神经盘水肿、眼肌瘫痪、听力减退、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病理反射、肌张力改变、共济失调、不自主动作(震颤、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感觉障碍、大小便潴留、失禁及脑膜刺激征等。
2.辅助检查
(1)一般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0~20)×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血沉,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细胞学、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测定以及血混合玫瑰花环率测定。
(2)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脑诱发(视觉、听觉、体感)电位。
(3)影像学检查 脑CT或MRI检查。
(4)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或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血及脑脊液中单疱病毒。取双份血清作流行性乙型脑炎、腺病毒、麻疹病毒、脊髓灰质炎、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补体结合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16以上可确诊。)、血凝抑制试验(双份血清效价增长4倍以上者或单份血清效价1:320以上可确诊)以及腺病毒免疫荧光检查、脊髓灰质炎中和试验。
(5)脑活体组织检查 免疫荧光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
1.急性病毒性脑炎
(1)感染症状 如发热、全身不适、肌痛、喉痛,可由数大到数周,而有些病例可突然发热,热程约7~10天。少数有出血疹。白细胞正常或增加至(15~30)×10/L。
(2)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改变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虫媒病毒所致的脑炎早期中性白细胞占主要成分。糖正常或略高,少数可降低。蛋白可轻度增加至0.5~1g/L,单纯疱疹病毒脑炎脑脊液内可有红细胞存在。少数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脑脊液可以完全正常。
(3)局限性或弥漫性脑炎症状 有精神症状,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抽搐,失语,强握,吸吮反射,偏瘫。腱反射不对称,病理反射阳性等。脑于损害有脑神经麻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小脑损害有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轮替运动不能等。
(4)原发病变的有关体征 如麻疹、水痘、腮腺炎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些病例以精神症状或高颅压症状为突出,如病变主要在脑干称为脑干脑炎。不同种类的病毒脑炎也可有其特殊的表现。
2.慢病毒脑炎和脑病
已知者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炎、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Kuru病。
慢病毒感染的特点为:感染与发病的潜伏期长,由数月到数年甚至数十年。亚急性或慢性发病。患者有免疫缺陷,主要为细胞免疫缺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比较弥散呈多灶性。
3.其他几种病毒性脑炎
(1)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脑炎 病毒直接侵犯脑部,大多数表现为脑膜炎症状,剧烈头痛、嗜睡、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非化脓性改变,亦可出现偏瘫、四肢瘫,视力丧失,耳聋,癫痫、意识改变、听觉丧失、失语等。腮腺炎多与脑炎同时或先后发生,一般诊断不难。无腮腺炎者可借血清免疫学检查确定诊断。
(2)带状疱疹脑炎 很少见,个别病例在出现躯干或头面部疱疹后发生脑膜炎和脑炎。儿童首先是小脑受累;通常自限或出现严重脑炎;常有精神错乱。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广泛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证据,如视网膜炎、局部肺炎、脊髓炎等,多为胎儿及新生儿感染,偶见于儿童和成人。大多表现脑发育不良小头畸形,脑室周围及脑内钙化,脑积水。成人则可表现为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任何小头畸形婴幼儿,特别是伴有眼脉络膜炎、视网膜钙化、白内障、视神经萎缩时均应疑及本病。44%的患儿血中可找到特异抗体。可试用阿糖腺苷治疗性诊断。
(4)进行性风疹脑炎 系指母亲在怀孕期患风疹,小孩出生后14岁以内发生的脑炎,属于慢病毒感染。症状为进行性,头痛、眼花、行为异常后1~6天内出疹、可有癫痫、耳聋和痴呆等。或表现各种脑发育畸形。后天性风疹脑炎症状多轻微,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感染期间的病毒分离和血清免疫试验可确定诊断。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脑炎 多在全身疾病的情况下发生,偶有先于血液及内脏症状而发生者。可有瘫痪、失语、多动、脑神经损害、小脑共济失调和截瘫、颅神经
一是怎样预防乙脑。
乙脑是蚊虫传染的,灭蚊是预防乙脑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除了消灭蚊子外,还防止蚊子叮咬,如装纱门、纱窗。睡觉的时候,可以挂上蚊帐或点上蚊香,另外,在乙脑流行期间,晚上最好不要让孩子光背在外面睡觉,以减少传染的机会。
10岁以下儿童应在4~5月份开始接受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注射。据上海市传染病院统计,凡注射了疫苗的一般都不发病,即使发病也很轻。所以家长不应忽视按时给孩子注射乙脑预防针。
二是做好疫苗预防。
接种这是预防与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我国乙脑病例中10岁以下儿童占80%以上,5岁以下占50%。一般要求1岁接种2次,2岁加种1次,5岁再加种1次,共4次,若有遗漏者应去地区卫生服务中心补种,外来人口中有遗漏接种者也应去补种。
三是加强动物传染源管理。
搞好家禽、家畜棚舍的环境卫生。
四是搞好预防接种及时注射乙脑疫苗。
注射乙脑疫苗效果明显,保护率高。流行地区接种对象一般为6个月以上、10岁以下的儿童。乙脑灭活疫苗第一年需注射2次,间隔7~10天,以后每年加强一次;减毒活疫苗不分初免,每年一针至6岁,可获得持久免疫力。注射剂量为6~12个月婴儿0.25毫升;1~6岁0.5毫升;7~15岁1毫升;16岁以上每次2毫升。因为疫苗接种后,大约40天左右才产生免疫力,所以一定要提前接种。在乙脑流行季节,用大青叶、板兰根、银花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天,有预防作用。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同时,普及乙脑的防病知识,及时发现病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尽量减少乙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乙型脑炎病儿常在数日内病情迅速加重,所以应在医院治疗,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如腰椎穿刺输液等。不要因疼爱孩子延误诊断。病儿应隔离在有防蚊设施(沙门、沙宙、蚊帐)、凉爽(室温低于30℃)、安静的病室内。发热时应多补充水分,可给西瓜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米汁,菜汤等清凉流质食物。对高热多汗病儿应勤擦皮肤。用热毛巾定期擦摩骨隆起处(如骶、尾部等)皮肤,以防褥疮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