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体异常引产了怎么办 染色体异常对胎儿的影响

2018-06-08 07:17 来源:网友分享

一、染色体异常引产了怎么办

  正常的人类的每个细胞里都具有23对染色体,其中44条为常染色体,常染色体是男女都具有的,剩下的两条在女性身体上为XX,在男性身体上为XY。XX和称为性染色体。不管是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都有可能发生异常发育,当染色体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我们机体表现某些疾病,染色体疾病是无法治愈的,所以当妈妈怀孕时发现胎儿有染色体异常的话,一生都会建议妈妈们做出流产或因产的选择。

  对于由于有过因为染色体异常而引产病史的女性朋友来说,除了要注意引产后的修养以外,最重要的还是在下次怀孕之前要进行的身体检查和调养。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患者朋友最好是在医生的帮助下找到根源,力保下一次能怀疑个健康的宝宝。

  有时候就是天意弄人,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事情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对于怀孕生子这样的大事儿来说,我们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也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生长发育条件和环境。

二、染色体异常对胎儿的影响

  唐氏综合征

  这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600。这种症状是由于多出一条染色体造成的。相对来说唐氏综合征患者通常能活得很长,可能会表现为严重的智力发育迟缓。大约一半的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也有不少患者表现为身体发育异常(关于这部分的详细内容请参见下一页的描述)。

  18-三体综合征(爱德华综合征) 是一种严重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为大约1/6000。18号染色体异常导致该病症,有18-三体综合征的患儿通常表现为多个器官缺陷,大多在出生后一年内就死亡。

  13-三体综合征(帕韬综合征) 发病率大约为1/5000。是因为多了一条13号染色体导致患病,患儿有多发畸形,多数在出生后三年内死亡。

  性染色体异常

  性染色体异常比较常见,发生率大约1/500,专家认为大约25%的自然流产是由于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以下是三类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症状:

  1、特纳综合征(先天性无卵巢综合征)

  在女婴中发病率为1/10000,是导致发生流产的最主要的染色体异常原因。患病女婴没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45X。女婴长大后身材矮小、颈部异常、性发育不全、卵巢异常小,常患有心脏和肾脏疾病。这些症状往往到青春发育期才能被发现。

  2、克氏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在男婴中发病率约为1/1000,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男孩达到青春期后身型非常高大。患儿有一条多余的X染色体,核型为47XXY,常常表现为性发育不全,睾丸小。

  3、脆X综合征

  是男婴发生智力发育迟缓的最主要原因,病症表现在大耳、大手和语言发育迟缓。

  致畸因子

  风疹是发现最早可致胎儿畸形的母体感染性疾病之一。其他的致畸因子包括弓形体、单纯疱疹病毒、19-微小病毒和梅毒螺旋体感染。

  致畸因子会引起胎儿出现系列问题:包括心脏异常、新生儿出生时感染。

三、孕前如何减少染色体异常的几率

  1、远离各种污染源,如药物污染,辐射,电磁波污染等;同时要避免对二手烟等有毒气体的吸入,最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注意个人营养需求的全面均衡,基本上能够减少很多不利因素。

  2、尽量避免高龄再去孕育孩子的想法,因为对女士来说,随着年龄增加,胎儿患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也会增加;之前有过染色体检查异常或畸形、习惯性流产等情况的妇女也要注意。

  3、早诊断,早预防。用来检查胎儿是否正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诊断染色体缺陷的方法就是抽取羊水;一般都是通过咨询检测,到诊断,最后建议性的流产,以防止不健康的胎儿出生,因此妇女要做到定期对身体的检查。

  4、孕妇也应适当运动,但运动方式与常人不同。孕妇不要做剧烈运动,比如打篮球、打排球等。

  5、日常,孕妇要注意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吃瘦肉、鸡等营养食品 ,但不要食用太肥腻的食物,不要吃辛辣食物,不要吃不利于身体健康的霉变食物。

四、染色体异常原因有哪些

  1、物理因素

  人类所处的辐射环境,包括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天然辐射包括宇宙辐射,地球辐射及人体内放射物质的辐射,人工辐射包括放射辐射和职业照射等。

  电离辐射因导致染色体不分离而引人注目。有试验证明,将受照射小鼠处于MⅡ中期的卵细胞和未受照射的同期卵细胞比较,发现不分离在受照射组中明显增高,这一现象在年龄较大的小鼠中尤为明显。

  人的淋巴细胞受照射或在受照射的血清内生长,发现实验组三体型频率较对照组高,并引起双着丝粒染色体异位、缺失等染色体畸变。

  2、化学因素

  如果接触了化学物质或者是人工合成物质等有害物质的话,则是会通过饮食或者是呼吸进入人体,而引起染色体畸变。

  3、生物因素

  当以病毒处理培养中的细胞时,往往会引起多种类型的染色体畸变,包括断裂、粉碎化和互换等。

  4、母龄效应

  胎儿在6—7个月龄时,所有卵原细胞已全部发展为初级卵母细胞,并从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进入核网期,此时染色体再次松散舒展,宛如同前胞核,一直维持到青春期排卵之前。

  这种状态可能与合成卵黄有关。到青春期时,由于FSH的周期性刺激卵母细胞,每月仅一个完成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自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管内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达到分裂中期。

  此时如果受精,卵子便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成为成熟卵子,与精子结合成为合子,从此开始新个体发育直至分娩。

  随着母龄的增长,在母体内外许多因素的影响下,卵子也可能发生许多衰老变化,影响成熟分裂中同对染色体间的相互关系和分裂后期的行动,促成了染色体间的不分离。

  5、遗传因素

  在临床上,许多染色体异常患者都是具有家族倾向的,所以可以看出,染色体异常跟遗传是有一定关系的。

  6、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似乎在染色体不分离中起一定作用,如甲状腺原发性自身免疫抗体增高与家族性染色体异常之间有密切相关性。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产科妇产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