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5 08:08 来源:网友分享
1、肾上腺皮质激素针剂:可用于慢性肾炎。多采用强的松,成人初量一般为40~60mg/日,持续4~6周,以后每周的日用量减去5mg,直至停药,全疗程约3~4个月。口服维持量的时间多较长,常需半年以上。
2、免疫抑制激素针剂:通常将免疫抑制剂和激素、抗凝剂等药物合用,来治疗重度或顽固不愈的慢性肾炎肾病型。常用的肾炎免疫抑制药有环磷酰胺、6-巯基嘌呤和硫唑嘌呤等。用药过程中要注意剂量不宜过大并要及时查血象。
3、抗凝剂:联合应用肝素50~80mg/日和尿激酶2~8万u/d静脉滴注(2~8周)的治疗慢性肾炎,肾功能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一例肾炎发生严重的出血。对顽固性或难治性肾静脉血栓形成者,经肾动、静脉插管技术注射尿激酶20万u治疗肾静脉血栓形成取得良好疗效。
4、别嘌呤醇针剂:少数慢性肾炎氮质血症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血尿酸增高与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并不呈比例,说明高尿酸血症不是氮质血症的结果,使用别嘌呤醇降低血尿酸可改善肾功能,但剂量宜小,用药时间要短,减药要快。不宜用增加尿酸排泄的药物。
1、水肿
可出现眼睑、颜面、下肢、会阴部和生殖器水肿。轻者仅有体重增加(隐性水肿),重者可全身肿胀,甚至出现胸腔和腹腔积液。
2、蛋白尿
肾小球肾炎时血液内不能够从肾脏滤出的某些蛋白滤过至尿液内,出现蛋白尿。主要表现为尿中泡沫增多,且长久不消失。
3、管型尿
尿中既有蛋白质又有管型时,提示肾小球的病变。
4、高血压
肾脏通过排出水和钠盐,影响血管内循环血容量;同时产生肾素,产生缩血管作用,参与调节血压。肾小球肾炎时肾脏排水和钠盐能力下降,肾素产生增多,出现高血压。
5、贫血
肾脏可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肾病进展,肾功能受损害后,此种激素产生减少,出现贫血。
6、肾功能不全和尿毒症
是肾小球病变逐渐进展,并发展到终末期的渐进性过程,但并不是所有肾小球肾炎患者都有的表现。
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急进性肾炎综合征、隐匿性肾炎(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一般所称肾小球肾炎如不加说明常指原发性慢性肾炎。
(1)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表现为急性发作的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可伴有肾功能下降。可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常见如急性感染后肾炎,典型的急性肾炎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此外其他细菌和病原微生物菌如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都可导致;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时或病程中的某个阶段;继发于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过敏性紫癜、血管炎等。
(2)慢性肾炎综合征。可见于任何年龄,尤以青壮年男性青年发病率高。是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疾病。此病常见,但是症状和肾病进展存在个体差异性,表现多样化。总的来说,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出现贫血,血压升高等,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出现慢性肾衰竭。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类型是决定肾功能进展快慢的重要因素。
(3)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在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了尿量减少或者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病情危重,且预后差,一般要求及时肾活检尽早诊治。
(4)隐匿性肾炎。缺乏泌尿系统局部症状,也无全身症状,一般在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筛查时发现血尿(和/或蛋白尿),不合并水肿、高血压等。
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从表面看肾炎是指肾脏发生了炎症反应,但是区别于其他炎症,肾炎又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肾脏发生了病理损伤,需要及时的修复,如果发现的太晚或发现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很容易发展为尿毒症,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尿毒症是由肾炎发展而来的,而肾炎也是发展为尿毒症的主要诱因之一,那么如何有效防止肾炎向尿毒症发展呢?关键是要早期明确肾炎病因、及时发现肾炎、积极规范的治疗、做好保健巩固治疗工作。
其实引起肾炎的病因有很多,具体分析,引起肾炎的诱发因素有:
一、急性肾炎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其中以链球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如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与丹毒等。冬春季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都可能引起肾炎。
二、病毒感染原因引起的肾小球肾炎,如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肝炎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等,它们都可以引起肾脏病变。病毒可直接侵犯肾组织,也可以病毒为抗原引起免疫复合物肾炎。
三、寄生虫感染(如血吸虫)、原虫感染(如疟原虫)、花粉、蜂毒、重金属、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等原因,都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肾小球肾炎。
四、疾病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损伤,导致肾病综合征。成人的2/3和大部分儿童肾病综合征为原发性,包括原发性肾小球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和急进性肾炎等。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