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性早搏2次严重吗 怎么治疗室性早搏

2018-06-25 08:2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室性早搏2次严重不严重

  看24小时早搏多少,心超评估的心功能如何,有没有症状,才能具体评估病情。正常人也会偶发室早,室早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进一步变化为室速室颤,以及心脏扩大。如果请看平稳的话,一般不严重的。那么室性早搏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室性早搏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这主要由于早搏后的心搏增强和早搏后的代偿间歇引起。有时患者会有心前区重击感及头晕等感觉。心悸往往使患者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可使儿茶酚胺增加,使室性早搏更为频繁,这就产生了恶性循环。如果室性早搏触发其它快速性心律失常则可出现黑蒙及晕厥症状。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人常诉说心悸、胸部有“撞击感”。大多数在心脏听诊时即可做出诊断,早搏的第一心音较正常的第一心音响亮,第二心音微弱,或者听不到,这些特点与房性早搏相同,但室性早搏后的代偿间歇时间较长,属于完全代偿间歇。如果室早频繁发生,有时不易与心房颤动区别,可让病人活动一下,若体力活动后,病人心率加快,而节律趋于规则,则室性早搏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人体活动后,窦性频率增加,克服了异位心律的显示。如果每次正常心搏后均随一个室性早搏,则形成二联律,多见于洋地黄中毒,不是洋地黄中毒引起的二联律,常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多见于正常人,要判断室早的性质,必须综合分析,如果早搏由烟、酒等一些诱因引起,多属于功能性的,一般勿需治疗。对于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室早,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治疗。

二、室性早搏的病发原因有哪些

  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上也不再局限,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于是戒备的关注起来疾病的预防。然而要想预防疾病的发生也要了解引起疾病的原因。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病因主要是生理因素。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

  早搏是指心脏在整齐跳动的过程中,突然出现一次或多次心脏的提前跳动,我们称为“早搏”。早搏分为房性、室上性与室性早搏三类,室性早搏是指来自心室的提前跳动。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室性早搏的原因有精神紧张压力大、饮酒、饮用咖啡、睡眠差等。室性早搏可发生在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以发生在有各种心脏病的患者。这些人如果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早搏多且引起患者明显的症状,干扰了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使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改善症状。

  第二,还有洋地黄中毒也是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这时应立即停药,静脉注射苯妥因钠或静脉滴注氯化钾。

  第三,有些人在奎尼丁晕厥或锑剂治疗中出现了室性早搏,这时应立即停用奎尼丁或锑剂口服药物,可选用:普鲁卡因酰胺、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适用于由心力衰竭而非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早搏)等药物进行治疗。

  第四,很多的基础心脏疾病也是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因,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等。有些患者的室性早搏是由于体内的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如低血钾和血镁等。

三、室性早搏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室性早搏的治疗涉及两个主要问题,即改善症状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因为所有治疗措施对这两个结果的影响并不是平行的。

  缓解症状

  对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治疗的第一步是判断有无心律失常的相关症状。如果明确有心律失常相关的严重症状、不管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或何种器质性心脏病,给予适当治疗改善患者的症状是必须的,尽管该治疗不一定增加患者的存活率。临床上并没有专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异地用来治疗有症状的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Ⅰ类及Ⅱ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各有不同的成功率。由于上述心律失常的症状大多是轻微的,应首先将心律失常的本质告诉患者,解除其焦虑状态,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治疗有可能出现的负作用,不首先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除非该治疗能明确地改善生活质量。对确有症状需要治疗的患者,一般首先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伴心功能不全者,由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增加患者的死亡率,此时常选用胺碘酮。

  对于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的频繁室性早搏和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β受体阻滞剂的有效率为50%。胺碘酮、普罗帕酮及钙拮抗剂的有效率相对较低。这类患者由于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其药物效果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或电生理检查结果来判断。如果这类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的治疗不敏感,则应予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导管消融这类心律失常风险很小,成功率在80%以上。

  预防心源性猝死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频繁室性早搏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此时,医生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猝死的发生而不是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本身,因为这种心律失常并不是致命性的,因此治疗基础心脏病本身或治疗触发室性心动过速的机制比治疗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更为重要。

  1)充血性心力衰竭:chf-stat和gesica是两个充血性心衰患者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大型临床实验。由于两者入选患者的构成比不一样,其实验结果有差异。但综合分析提示,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者,预防性服用胺碘酮并不降低心源性猝死,而非冠心病患者伴心功能不全,预防性服用胺碘酮可降低患者的猝死发生率。13个有关胺碘酮的临床试验,包括6553个患者经荟萃分析发现,胺碘酮可使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总体死亡率下降13%,而心律失常性死亡和猝死下降29%,且胺碘酮的作用并不受射血分数、心功能及是否存在无症状性的心律失常等因素影响。另一项覆盖15个临床试验,包括5864个患者的荟萃分析报道了类似的结果,且提示入选前有室性异位心律者比无室性异位心律者更受益。在胺碘酮治疗期间必须注意其副作用的发生。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甲状腺机能减退(约5.9%),其次是肺间质纤维化(1%)。 2)心肌肥厚:心肌肥厚伴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尚无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但由于室性早搏并不直接增加心肌肥厚的总体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因此预防性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尚无必要,但确有症状者应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

  3)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心肌梗死近期出现室性早搏或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其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cast试验[44]的入选患者均在2年内有心肌梗死病史,holter检测发现其每小时的室性早搏次数在6次以上,约20%的患者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治疗组服用英卡安、氟卡安或莫雷西嗪,结果显示治疗组随访10个月的猝死发生率是4.5%,而安慰剂组仅为1.2%。总体死亡率在治疗组也按相应的比例升高,且有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发生率高于无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者,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多的患者猝死发生率高于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少的患者。而安慰剂组却无差别。此结果使cast试验被迫提前终止。改良后的castⅡ试验,选用药物是莫雷西嗪,其结果与cast实验相似。

四、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呢

  室性早搏心电图的特征如下:

  (一) 提前发生的QRS波群,时限通常超过0.12s、宽阔畸形,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二) 室早与其前面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称为配对间期)恒定。

  (三) 室早很少能逆传心房,提前激动窦房结,故窦房结冲动发放未受干扰,室早后出现完全性代偿间歇,即包含室早在内的两个下传的窦性搏动之间期,等于两个窦性RR间期之和。如果室早刚好插入两个窦性搏动之间,不产生室早后停顿,称为间位性室早。

  (四) 室早的类型室早可孤立或规律出现。二联律是指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早;三联律是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早;如此类推。连续发生两个室早称成对室早。连续三个或以上室早称室性心动过速。同一导联内,室早形态相同者,为单形性室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或多源性室早。

  (五) 室性并行心律(ventricularparasystole)心室的异位起搏点独立地规律发放冲动,并能防止窦房结冲动入侵。其心电图表现为:

  ① 配对间期不恒定,与室早的配对间期恒定不同;

  ② 长的两个异位搏动之间期,是最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问期的整倍数;

  ③ 当主导心律的冲动下传与心室异位起搏点的冲动几乎同时抵达心室,可产生室性融合波,其形态介乎以上两种QRS波群形态之间。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早搏

挂号科室:心血管内科

温馨提示:
避免长期饮酒和吸烟,不要过度熬夜,要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

过早搏动(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收缩、期外收缩,简称早搏。是一种提早的异位心搏。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最多见,其次为房性,窦性过早搏动罕见。过早搏动是常见的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群体 常见症状:心悸、心音异常、心前区重压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