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2 09:08 来源:网友分享
1、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
但晚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转变为急性型。此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可出现剧烈的头痛和呕吐。
2、贫血
慢性过程,常见苍白,乏力、头昏、心悸、活动后气短等症状。经输血症状改善,但维持时间不长。感染: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高热比急性型少见,感染相对容易控制。出血:出血倾向较轻,以皮肤出血为主,内脏出血少见。晚期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有发生脑出血者。
3、眼、鼻腔、口腔
患者的相关症状表现很明显,可有黏膜出血,以睑结膜出血为多见,呈点状或小片状。眼底视网膜也可有点状,或小片状出血,但通过及时处理可以逐渐吸收。鼻腔可见鼻中隔出血,常为小静脉出血,小动脉出血少见,比较容易止血。口腔可有牙龈少许渗血,用力刷牙后可加重。舌面血痕少见;患者一般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当合并感染时,可有局部浅表淋巴结肿大。
4、倦怠无力
要及时发现慢性障碍性贫血症状,以便尽早去治疗,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慢性再障的主要症状表现,不是非常的明显,患者自身如果对此疾病不了解,那么更难以看出身体的异常,但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这些症状,如果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察觉出的,患者如果出现出血的情况,但也是轻微的,不会伤及到内脏出血,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
1.出血:血小板减少所致出血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并发症,表现为皮肤淤点和淤斑,牙龈出血和鼻出血,在年轻女性可出现月经过多和不规则阴道出血,严重内脏出血如泌尿道,消化道,呼吸道和中枢神经出血少见,且多在病程晚期,患者出现严重鼻出血,视物不清,头痛,恶心呕吐,常是致命性颅内出血先兆表现,临床要充分予以注意。
2.贫血:红细胞减少所致贫血常为逐渐发生,患者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耳鸣等症状,患者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较缓慢,多为每周降低10g/L左右,少数患者因对贫血适应能力较强,症状可较轻与贫血严重时合并贫血性心脏病。
3.感染:白细胞减少所致感染为再障最常见并发症,轻者可以有持续发热,体重下降,食欲不振,重者可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此时因血细胞低使炎症不能局限,常缺乏局部炎症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感染多加重出血而导致死亡。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症除出现感染,内脏出血外,慢性型病例,由于长期贫血,晚期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如输血过多,达10000毫升以上者,可发生血色病。
①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骨髓损伤,造血功能衰减引起的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骨髓的损坏会向近心端发展,疾病由轻到重,从易到难。从治疗效果看,病程短者、轻者疗效好;病程长者、重者疗效差,所以强调早期治疗勿误时机。
②定期检查血象。以便调换方子,切不要抱着一个处方数月不变。
③坚持治疗:骨髓是造血的场所,要使遭破坏的骨髓,重建恢复其造血功能,就需要有长的时间及疗程。骨髓破坏得越严重者,须时越长。
④维持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系统不是同步恢复,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有易有难。一般说来,有效病例血象三系恢复的次序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其中血小板较难恢复,但也有少数三系统统不恢复者。如果血象恢复即停药,不能维持治疗,复发率较高。一般血象恢复正常后,短者需一年时间要维持治疗;长者三年以上,但药的数量和剂型可减少,病情稳定未见复发。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维持治疗时间。总之,维持治疗不可缺少,对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1、供给高蛋白饮食:各种红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再生,都需要依赖蛋白质作为基础,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在饮食方面更需要供给营养价值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如含蛋白质丰富的瘦肉、蛋类、鱼类、乳类、鸡肉、豆制品及动物肾脏等。另外多吃鳖、龟及动物骨或骨髓熬汤等。
2、补充造血物质:虽然再生障碍性贫血不是由于造血物质缺乏所致,但由于反复出血,常可导致慢性失血性贫血,从而加重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贫血程度,因此食物中常应补充含铁质、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k、维生素c丰富的食品。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饮食治疗要求:
烹调方法及饮食卫生对于急性型病人,由于粒细胞显著缺乏,极易并发感染。因此,对食物和餐具都必须严格消毒,不吃生冷和不卫生的食物。菜肴的烹调应细软清淡、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可采用软饭或半流质膳食。
温馨提示:
注意对引起贫血的病因的防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臧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就有贫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