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07:33
一般考虑有囊肿的情况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没有其他的方法的,如果囊肿较小无症状的话也可以暂时不做治疗,建议去医院心外科进一步检查确定治疗方案。
那么,心包囊肿有哪些治疗方法?
良性肿瘤,早期手术切除,晚期和心脏大血管粘连,使手术切除困难,或不能全部切除。恶性肿瘤广泛不能切除,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剑突下心包引流术
排除心包积液,缓解心脏受压症状。
②心包内滴注射性磷酸铬
此法能减少心包渗液,1968年开始应用。方法是先经剑突下作心包穿刺,经穿刺针置入导管,排液后滴注32P。一般用量为5Mci溶于35ml等渗盐水。滴注完毕后,拨除导管,即行扫描,以确定注入32P的分布情况。一般都极均匀,可使症状缓解。
③放射疗法
需经组织学确定为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放疗后可暂时缓解症状。
④化学疗法
有局部心包腔内注射噻替派和全身静脉滴注环磷酰胺、自力霉素和长春新碱等,达到抑制恶性细胞生长。首先应争取手术切除,以后加用其它综合治疗,可达到一定疗效。
1、X线表现:
①囊肿常发生在心隔角区,右侧多见。
②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
③侧位上,囊肿靠前,贴近前胸壁。
④透视下,胸腔压力变化可致变形。
2、CT表现:
①2/3心包囊肿位于右心隔角区,余见于左心膈角,心后等处。
②病变通常与心包相连,但少数带蒂而与心包无明显连接。
③呈单房囊性肿块,圆形或卵圆形,水样密度,壁薄而均一,边缘光滑,大小为2~16cm,很少钙化。
④增强检查,病变无强化。
3、MRI表现:
①心包囊肿通常位于右心膈角区,少数见于左心膈角区或其他部位。
②病变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光滑。
③浆液性心包囊肿呈长T1低信号和长T2高信号,但当囊内蛋白含量高时,则为短T1高信号。心膈角处,特别是右侧心膈角区单房性水样密度肿块,边缘光滑,可确诊为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的症状
心包囊肿比较少见,约占纵隔肿瘤与囊肿的8.9%,纵隔囊肿的17%,其发病率较低的原因,除本病少见外,尚因多数无症状,有的囊肿小又与纵隔阴影互相重叠,不易被发现,发病年龄多为青壮年,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多为其他原因胸部透视偶然发现,有症状者为心悸,气短,咳嗽及心前区不适,也有患者可查见心电图异常,可能与肿物压迫有一定关系,少数病例因囊肿压迫膈神经而使患侧季肋部痛,并向肩部放射,疑似慢性胆囊炎;有的病例可因过劳或体位改变而使疼痛加剧;如果囊肿发生破裂可并发炎症表现。
胸部X线检查在心膈角处有明显阴影,深呼吸和体位改变可见阴影形态和大小都有明显改变。
心包囊肿的预防
增强体魄,适量锻炼。
心包囊肿的护理
由于本病当囊肿较大时会产生一些压迫症状,故对确诊的患者,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手术,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1、皮样囊肿
大多位于前中纵隔,块影轮廓清,边缘锐利,但密度往言行不一不均匀,CT值为-10~10Hu,有1/3到半数可见钙化,与支气管相通可形成液气腔,如咳出毛发等,有助于鉴别诊断。
2、支气管囊肿
好发于支气管和支气管周围,圆形或椭圆形,水样密度均匀影,边缘光滑锐利,与支气管相通进可随呼吸大小改变,如含有部分液体时,形成气液囊肿,CT表现密度均匀,囊壁薄,内缘光整,可造成邻近气管或支气管受压变窄,CT值为30~50Hu。
3、食道囊肿
位于后纵隔前部,食道旁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块,轮廓光滑,囊壁较厚>4mm,呈肌性软组织,局部食道可压,CT值为50Hu左右。
4、心包脂肪垫
常见于肥胖者,以左心膈角较多,没有完整轮廓,密度相对较心包囊肿更低,侧位片往往显示不清,CT值呈现负值(-50Hu以下),MRI对区分脂肪或水样物质很敏感,在SE序列TI-WI图象上脂肪垫表现为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