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3 07:59 来源:网友分享
1.基础疗法
糖尿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中医认为,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的效果,不节饮食“纵有金丹亦不可救!”因此首先要控制饮食;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都和情绪有一定关系。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2.中医辩证论治糖尿病
中医治疗糖尿病以三消论治,《医学心悟三消》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
症状: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皮肤干燥、舌变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方(黄连、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芩、知母)
中消: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
症状: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尿黄频数、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肺泻火,养阴増液
方药:七味白术散(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甘草、木香、藿香、葛根、天冬、麦冬)
下消: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
症状:多饮多尿、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怕冷、尿如膏脂、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补肾,生津止渴
方药:六味地黄丸(山茱萸、熟地黄、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
3.降糖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必须适合该品种的证型,切忌盲目使用。
天芪降糖胶囊:用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一次5粒,一日3次。可以有效地改善倦怠乏力、口渴喜饮、五心烦热、气短懒言和心悸失眠的症状。其疗效同时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和《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推荐。
金芪降糖片:用于消渴病气虚有热者,一次7~10粒,饭前服用。
糖脉康颗粒:用于糖尿病气阴两虚兼血瘀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舌质红少津,舌体胖大,舌薄或花剥,或舌黯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数,或沉涩等症及2型糖尿病并发症见上述证候者。一次1袋,一日3次。
4.针灸疗法
(1)艾灸
穴位:肺俞穴、脾俞穴、大椎穴、足三里穴
具体操作:
脾俞穴用艾灸罐灸,肺俞、足三里两穴用温和灸,每次每穴20分钟;大椎穴用艾灸盒灸,每次30分钟。上述操作每日1~2次,每10日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5日后继续下一疗程。
治疗原理
本病所选穴位具有补充人体元阳、调节脏腑阴阳平衡的功效,从根源上调节人体的元阳,促进阴阳达到新的平衡,使五脏六腑,尤其是肺、脾、肾的功能恢复正常,从而使糖尿病所致的机体气血亏虚的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按摩
按揉足部的胰反射区
用拇指指腹由下向上推按胰反射区10~20次,力度以按摩部位产生酸痛感为宜。按摩此处能治疗糖尿病、胰腺炎等胰腺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
结语: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代谢疾病,目前的降糖药物虽多,但是仅有3成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近7成患者控制不佳。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治疗糖尿病的误区,利用科学的方法治疗糖尿病。
误区一:糖尿病可以根治
虚假夸大的医疗广告层出不穷,依然有不少糖友误信这些广告,认为“老中医祖传秘方、纯天然植物提炼药物、高科技纳米理疗仪、欧美最新保健品”等可以治愈糖尿病;也有些患者入院经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内,认为血糖恢复正常即是痊愈,将出院带药服完后就再无规律就医,导致出现严重的急性并发症。那么,糖尿病是不是真的可以根治呢?
糖尿病病因目前还未完全明确,糖尿病无法根治,是一种需要终生控制的慢性疾病。在糖尿病发病早期,可以仅凭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干预或较少量的药物让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应继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此外,在用药上建议长期用药,切忌擅自停药,否则高血糖必然卷土重来,导致病情恶化。如果出现随病程发展,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减退,血糖会出现波动,则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误区二:胰岛素使用会成瘾
很多患者非常抗拒打胰岛素,认为胰岛素会成瘾,一旦使用就无法停用或认为胰岛素是降血糖的终极方法,应在口服药治疗完全无效后才开始使用。胰岛素真的那么可怕吗?
担心打胰岛素会‘成瘾’完全是杞人忧天。胰岛素是正常人体内存在的降糖激素,糖尿病正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被抵抗等因素而产生的疾病。
事实上,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副作用最小的生理性疗法,根本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部分患者打胰岛素后真的撤不下来了,也并不是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他们的病情需要长期的胰岛素治疗。例如有的患者并发症严重,不打胰岛素就无法有效延缓这些并发症的发展;有的患者胰岛功能已经衰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不打胰岛素就无法理想控制血糖。当然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理想后,配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改用相对方便的口服药治疗。
误区三:根据他人的经验用药
在临床,医生常常会碰到一些哭笑不得的状况:比如有患者对医生的嘱咐不以为意,而对朋友、病友的“经验”深信不疑,认为朋友用过的方案已经经过了实践证明,对自己也必然有效,于是就自行在药店买药,甚至服用一些所谓祖传的“偏方、秘方”。这种“隔壁老王吃某某药血糖控制很好,我按他的药吃就行”的认知对吗?
降糖药的选择因人而异,不同个体、不同阶段身体状况都有不同,降糖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疗效、心血管安全性、年龄、肝肾功能、低血糖风险、是否怀孕等,不是适合别人的用药方案就一定适合自己,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切忌自作主张、看心情吃药。
误区四:血糖控制得越低越好
有些病友对自己的血糖控制要求过高,甚至到了“强迫症”的程度,血糖偏高恨不能分分钟内降至正常范围,血糖稍有波动即会万分紧张。在很多糖友眼中,血糖越低越好,这种看法对吗?
过分苛求血糖的严格控制会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高血糖的危害主要是会引起各种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是寿命,不过高血糖的危害通常都是长期、逐渐发生的,暂时不会威胁生命。
而低血糖的危害却是快速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如果平素血糖就偏高,体内环境对血糖突然下降是无法马上适应的,严重的低血糖可能引起脑中风,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等,并使患者原有的视网膜病变加剧。
因此,血糖并不是降得越低越好,而是应该平稳降糖,控制在一个较理想的范围,并尽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一般患者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3.9-7.2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1c<7.0%。
误区五:饮食控制就是全素,只吃粗粮
不少糖友在饮食上容易走极端,比如认为某些食物一定不能吃,视甜品、水果为绝对禁忌,而某些食物对改善血糖有益要多吃,如市面上所谓的“糖尿病无糖食品”。因而,在饮食上有的基本只吃素或者粗粮。
“无糖食品”这个名称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认为它不含糖,对血糖无影响,可以随便吃。但事实上,会影响血糖的不仅是人们意识中带甜味的蔗糖、果糖,几乎所有的食物种类,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等都会产生热量而影响血糖。所谓“无糖食品”指的仅是不含蔗糖的食品,而并不是没有热量的食品。
归根结底,无论是吃主食、副食、水果还是所谓的“无糖食品”都要考量它所含的热量。世界卫生组织为糖尿病患者的膳食平衡提出这样的建议:每天主食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其他25%-30%是脂肪,应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副食荤素食搭配。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那么糖尿病患者看中医贵吗?
糖尿病患者看中医贵吗要看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和当地的消费情况。糖尿病的情况是住要控制饮食平时饮食要非常注意,不要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点儿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吃点儿出现胃的食物,不建议吃油腻的食物可以采取中药调理。
糖尿病前期亦称“糖耐量异常”,即指血糖高于正常人,尚不能确诊为糖尿病。但若不加以干预则可能发展成糖尿病。除了控制饮食外,可酌情用西药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中药方面可选用生黄芪、生地、苍术、元参、葛根、丹参等,这些药物可阻止糖尿病前期转化成糖尿病。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其是终身代谢性疾病,又常常并发多种疾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糖尿病患者除正规使用药物治疗外,多吃蔬果,利用它们的降糖作用也能收到一定的功效。
糖尿病都有什么危害呢?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糖尿病患者除动脉硬化、高血压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白内障外,糖尿病视网膜病与糖尿病性白内障为糖尿病危害眼球的主要表现。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引起失明。
糖尿病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溃烂,严重供血不足可导致肢端坏死。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末稍麻木、灼热感或冰冷刺痛,重者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植物神经病变表现为排汗异常,腹胀、便秘或腹泻,站立位低血压,心动过速或过缓,尿不尽或尿失禁。在所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阳痿中,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原因。
这样大家就可以知道了,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这些并发症便如同潜在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威胁到了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所以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上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在饮食上也要少吃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稳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