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11:46 来源:网友分享
一天一个5公里、10公里跑,或是微信朋友圈中个比个的健步走,有氧运动着实让很多人入了迷,也成为了“塑身控”们日复一日的运动追求。而运动饮食同样是健身人士的关注焦点。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王青山指出,不同人群依据不同的运动强度,需要的营养补充自然各有不同。
王青山建议,正常成人接受普通运动强度的训练,并没有必要做额外的营养补充,“把一日三餐吃好就行。”他提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针对不同劳动或运动强度的入做了膳食摄人推荐。普通入运动量不大或出汗量不多的,做到均衡膳食即可;运动量大一些的人则可根据《指南》在均衡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膳食摄入。
王青山表示,对于运动中出现疲劳乏力症状者,则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和果汁,甚至自配糖盐水予以缓解。如果运动出汗量较大,则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及矿物质以促进体能恢复、防止抽筋和肌肉损伤。而对于那些正在节食或运动后不想进食的人,则可以考虑补充一些蛋白、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长期从事运动强度高——心率达到最大心率65%以上,运动时间长——打羽毛球、踢足球、打排球、登山等项目持续1小时以上的人,在正常饮食之余可选择补充蛋白、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
蛋白质粉是现在风靡健身房的保健食品。其宣传方向无外乎“优质蛋白”、“低热量”、“低脂肪”,被推荐给运动、减重人士食用。王青山指出,普通人并没有必要额外补充蛋白质粉。从健身角度上讲,如果运动强度够高、运动时间够长,或从事力量训练后感觉肌肉疼痛的人,可以适当补充蛋白质粉;瘦身之外寻求额外增肌效果的,也可适量补充。“最好通过食用含蛋白高的食物如鸡蛋来增加蛋白摄入。这是因为食物中的营养素更为全面。”
此外,在健身队伍中,老年人群的力量不可忽视。王青山建议,老年人需要把握健身运动中的“度”,控制心血管意外、跌倒及关节损伤等运动风险。同时,为达到运动健康效果,老年人可选择中等强度,即以达到最大心率60%至70%为主的有氧运动(最大心率=220B年龄),兼顾力量、柔韧、平衡和灵敏性练习,如非对抗性项目走路、慢跑、太极、广场舞等进行锻炼。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肝肾功能以及代谢能力都不及青壮年,推荐选择低脂肪低蛋白、高维生素和纤维素且易消化的食物。
徒步怎么保持体能?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户外行走,徒步已成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户外运动项目之一。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姚维深表示,徒步对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活力、提高呼吸肌功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避免高血压的发生都有良好作用,但是徒步运动时间一般比较长,能量消耗大,因此如何保持体能水平至关重要。
作为普通的驴友,怎么做才能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最佳的体能呢?姚维深建议,首先,长时间的运动主要由糖、脂肪来提供能量,因此糖的补充是不可忽视的。同时,为了保证在夏季高温环境下拥有充足的体能,运动中水分、能量、维生素和电解质
的补充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徒步者来说,在开始徒步旅程前,不妨优化碳水化合物的储备,通过提前摄入适量主食、水果和运动饮料,让体内的糖原含
量达到理想水平。在徒步运动过程中还应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保持最佳的水合状态(运动饮料可以提供水分和盐分),这对于保持体能水平至关重要。
饮食和营养补充原则
1. 选择丰富主食类食物,如面包、面条、馒头等,保证充分能量储备;
2. 三餐选择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不要吃高脂肪肉类、油炸食品、豆制品(容易产气)等;
3. 选择香蕉、蜂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于运动前、后补充;
4. 运动前中后注意运动饮料的补充,保证身体良好的水合状态和体能;
5. 运动后及时补充快速恢复类营养品,促进疲劳恢复,保证第二天的训练或者比赛的顺利进行。
6. 运动时间超过1小时的运动,尤其是高温高湿环境下,不要大量补充白水或含盐量很少的矿泉水、维生素水,一次大量补充会引起水中毒、低钠血症,建议补充含有钾、钠盐的运动饮料。
如何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
在日常锻炼中我们都有过这种感觉,平时运动很少,突然参加比较剧烈的运动以后,局部肌肉有时产生酸痛现象。乐从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林绍仪指出,肌肉酸痛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人们往往在力量训练或一个不太适应(运动量偏大或新的运动项目)的练习后,会产生明显的肌肉酸痛和不适。
林绍仪介绍,肌肉酸痛往往不是锻炼后即刻出现,而是在第二或第三天出现,持续2至3天后才逐渐缓解。这种一般在锻炼后24小时后出现的肌肉酸痛在运动医学上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症”。锻炼后24至72小时酸痛达到顶点,5至7天后疼痛基本消失。当再次或连续进行同样的运动时,肌肉酸痛症状会明显减轻或不产生。
林绍仪表示,缓解肌肉酸痛大多采用伸展拉长肌肉的方法,这可能是由于在拉长肌肉时,刺激了肌肉的高尔基氏腱器官,使其发生抑制性冲动的结果。从中枢来看,牵拉肌肉可以改变相应中枢的兴奋性,并通过负牵张反射的作用来阻断由于肌梭兴奋过高引起的痉挛,以及改善由痉挛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从而改进肌肉的血流,促使受损组织的康复。从肌电图也可以见到,牵拉酸痛的肌肉可使其放电逐渐减少,并呈现电静息状态,说明静力牵张可以改善酸痛肌肉的兴奋性。在运动后即刻到肌肉产生酸痛前反复用拉长肌肉的方法,对缓解肌肉的酸痛效果更为明显。
3类运动可促进心肺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大量减少,导致人们因运动少而患有心肺功能上的疾病。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姚维深表示,心肺功能的运动能够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以及代谢性疾病,但是心肺功能的运动必须是规则性、持续性、有节奏的运动才能有效。
姚维深指出,长期不运动的人需要遵照慢慢递增运动量的方式来运动,唯有这样,才能减少运动危险性并得到运动的最大益处。运动中发病大部分是由于运动过于激烈或时间过长,尤其对长期不运动的人较容易发生,其实这些都是能够预防的。在发作前心脏可能有一些预警,如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眩晕等。当有这样征兆出现时,要马上停止运动,找医生诊断,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锻炼。
促进心肺功能的3类运动:
第一类是有一定运动量,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最为有效的运动,如骑车、游泳、爬楼梯、慢跑、快速走路、爬山等。每周从事这类运动3~4次,每次30分钟。即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二类运动虽然不激烈,但仍然是可以选择的运动,比如中速快走等。每周3~4次,每次30分钟以上,对心肺功能还是有促进或是维持的作用。
第三类运动是不太激烈或是不持续性的运动。虽然对心肺功能的促进有限,但仍能改善肌肉张力,减少精神紧张,消耗多余的热量。其中低运动量的园艺工作、家务事、跳舞等。只要能每天持续做还是能降低心脏病发病率。
运动提醒
当心患上“运动强迫症”
专家表示并不是每天高强度运动对身体就好
近日,雾霾天气较多,大部分人都宅在家里不愿出门,张先生却在朋友圈里大晒戴着口罩健身的照片。有朋友留言:“雾霾这么重,这锻炼和不锻炼有区别吗?”不料张先生却回复,现在每天跑步都已经成了习惯,感觉一天不来健身房就浑身不舒服。南海区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王青山表示,保持运动是好习惯,但要防止过犹不及。
热衷于跑步的小曾更甚,时常半夜不睡起来跑步,凌晨两点多钟还在晒跑步轨迹图。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网友表示,自己开始健身之后,每周都要锻炼四五天,一旦稍微停下来,就担心身体回到原来的状态。还有的网友发帖求助,称自己因为坚持跑步实现了减肥目标,后来达到理想体重后,不跑步心里就会有愧疚感。还有的以极为苛刻的健身标准要求自己的饮食,对蛋白质摄入、饮水等都有异常严格的规划及执行。很多影视明星也自嘲得了“运动强迫症”、“健身强迫症”,不运动就不舒服。
王青山表示,患有“运动强迫症”的人往往疯狂锻炼身体、消耗体内热量,追求一种自我控制的心理感受。但并不是大运动量就意味着是运动强迫症,还要根据各人情况而定,界限比较难把握。很多时候并不是每天高强度运动对身体就好,尤其随着冬季临近,雾霾等不适于运动的天气增多,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当终止健身,防范运动伤害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