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3 09:12 来源:网友分享
辅助检查
患了病毒性脑炎的检查
患了病毒性脑炎的检查图册
① 脑脊液检查: 压力增高,细胞轻度增多,一般在(10~500)×106/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② 病毒学检查。
病原学诊断
1、脑脊液送病毒分离;
2、脑脊液细胞作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3、血清学检查,其抗体滴定度在恢复期较急性期高出4倍以上方可诊断。也可测定脑脊液中的抗体。
影像学检查
脑部CT或MRI一般无异常。
脑电图
在病程早期脑电图己有明显的改变,虽然上述改变无特异性,但结合临床对诊断及预后的估计仍有一定的价值。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化脓性脑膜炎(包括未彻底治疗的)、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等鉴别。
诊断依据
1、起病急、常有病毒感染史。
2、出现发热、头痛、嗜睡、昏迷、惊厥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精神症状。
3、脑脊液的变化:外观清亮,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可在30-500×10的6次方/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脑脊液分离到病毒可确诊。
5、血清中和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6、血清补体结合试验滴定度在急性期及恢复期相差4倍或4倍以上。
7、血凝抑制试验,恢复期的滴定度较急性期高出或低于4倍以上。
8、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阳性。
9、脑电图示不同程度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
饮食适宜:1、宜吃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食物;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3、宜吃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折耳根。含有鱼腥草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100g清炒食用。
鱼肉。蛋白质丰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对机体的免疫力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促进病毒性感染的恢复。500g清蒸食用。
番茄。维生素C丰富,可清楚氧自由基,缓解本病造成的发热症状。与鸡蛋花同煮食用。
饮食禁忌:1.忌吃发物的食物;2.忌吃热性的食物;3.忌吃油腻的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墨鱼。蛋白质含量丰富,但有发物的特性,不利于脑炎的修复。宜吃新鲜的淡水鱼。
海菜。属于发物性的食物,对于本病可加重炎症反应。宜吃多吃新鲜的高维生素的蔬菜。
鲶鱼。脂肪含量非常丰富,可增加机体的炎症反应,不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宜吃低脂肪的
一、病理改变
散发性脑炎又名散发性病毒脑炎、非特异性脑炎及非典型性脑炎等。它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之一,主要包括散发的、病原一时不明的病毒性脑炎和感染后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病等两类疾病,但临床上难以区分。
病毒分离与血清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包括ECHO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脱髓鞘性脑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损害了患者的免疫机能,从而导致脑的变态反应脱髓鞘改变,与急生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机理在致相同。
1、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肉眼可见脑膜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脑脊液轻微混浊或呈淡黄色,个别甚至呈胶冻样,脑组织明显肿胀,脑回增宽、脑沟变窄。脑皮质改变较著;软化、坏死、或形成含坏死组织及淡黄色液体的液化腔。软化坏死区血管减少,易被吸除。脑的切面见白南区呈粉红色,脑室变窄。脑干体积可增大,切面见结构模糊不清,若软化灶形成。镜下观察明显,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溶解、消失,核偏位及固缩,染色质甚至整个细胞溶解。脑实质内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为主的围管性浸润(血管袖套),散在性胶质增生。一般脑白质病变较灰质为轻,可见结构疏松,散在性软化和出血灶,小胶质细胞轻度增生,邻近出血灶的血管常有纤维素性坏死及血管内血栓形成。
药物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每次5~10mg/kg,每8小时1次。或其衍生物更昔洛韦(丙氧鸟苷),每次5mg/kg,每12小时1次。两种药物均需连用10~14天,静脉滴注给药。主要对单纯疱疹病毒作用最强,对其他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病毒性脑膜炎由柯萨奇或埃可病毒所致者,一般采用激素地塞米松(氟美松)静脉滴注以控制炎性反应,成人剂量为15mg/d,儿童酌减。早期适量应用甘露醇及呋塞米(速尿)脱水剂可减轻脑水肿症状。当考虑尚难排除单纯疱疹病毒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者,应及时应用抗病毒制剂。对发生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及抽搐的患者应对症采用呼吸机,鼻饲饮食及药物处理。
预后:因肠道病毒感染所致者,一般病程比较良性,预后较好;单纯疱疹病毒所致者,若未及时采用药物治疗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