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3 07:20 来源:网友分享
新近发生的精神错乱,严重的淡漠,木僵或昏迷都提示大脑半球。小脑幕上结构的局灶性病变可广泛地损害两侧大脑半球,也可以通过严重的脑水肿使半球结构压迫到间脑的激活系统与中脑,引起经小脑幕切迹的脑疝导致脑干损伤。原发的小脑幕下(脑干或小脑)病变可压迫或直接损伤自中脑中部至间脑(通过向上的压迫)之间任何部位上的网状结构。代谢性或感染性疾病可通过血液成分的改变或直接的毒素的存在抑制大脑半球和脑干的功能。脑血流量的减少(如晕厥或严重心力衰竭)或脑的电活动的改变(如癫痫发作)也都能造成意识障碍。脑震荡,抗焦虑药物以及麻醉剂可以引起意识障碍而不伴有可被察觉的脑部结构性变化。
大脑两半球极度严重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造成的自觉的思维活动能力的丧失,但间脑与脑干的功能有充裕的保留,因此一些自主神经反射与运动反射都有保存,并可有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
在若干种弥漫性脑损伤后可以出现暂时性的植物人状态(vegetative state)。持续超过4周以上的植物人状态被人为地称为持久的植物人状态。持久的植物人状态最常发生在严重的脑外伤或全面性缺氧(例如由于心脏停搏)之后,恢复意识的预后较差。
一旦植物人状态持续超过数月,很少见有好转,无人能完全恢复。处于持久植物人状态中的成年人,大约有50%的机会能在头部受伤后开始的6个月内重新恢复一定程度的意识对环境能有所反应。通常会发生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过了半年以后,愈来愈少的病人能对周围环境有任何系统性的感知。在医院中发生心脏停搏后出现植物人状态的病例中,只有10%~15%能恢复意识,在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者能恢复意识的不超过5%.在脑外伤后处于持久植物人状态的儿童中,大约60%在1年之内能恢复意识,但缺氧性脑损害的儿童病例的预后则与成人病例大致相同。只有极小一部分病例能在6个月以后有相当程度的意识恢复以致可以独立照顾自己。
一般体格检查包括:⑴肛温测定;⑵皮肤:色泽,外伤或皮下注射(麻醉品,胰岛素)的证据,皮疹,瘀斑;⑶头皮:挫伤,裂伤;⑷眼:瞳孔大小与瞳孔对光反射,眼肌瘫痪,角膜反射,头眼反射(转动头部时出现"洋娃娃眼"反应,只有在没有颈椎骨折的情况下才可进行测试),眼底镜检查有无视乳头水肿,眼底出血,血管硬化,糖尿病性或尿毒症性视网膜炎;⑸耳鼻喉:脑脊液或血液外漏,舌头咬伤或瘢痕,呼气的气味(酒精,丙酮,副醛,氰化物的苦杏仁味);⑹呼吸型式:过度换气,Cheyne-Stokes(周期性)呼吸;⑺心血管系统体征:心尖区心率与心律,脉搏的特征,两侧上臂的血压,心脏功能失代偿的征象,周围血管硬化,手指与足趾有无发绀或呈杵状;⑻腹部:痉挛,强直;以及⑼神经体征:瘫痪,颈项强直,各种反射,肌肉抽搐,惊厥发作。
神经系统体检有助于判断小脑幕上病变,小脑幕下病变或代谢性疾病。周期性Cheyne-Stokes呼吸见于双侧大脑半球疾病或间脑病变,不规则的呼吸型式(延长的或共济失调性吸气)则见于桥脑下部或延髓上部的病变。过度换气通常反映代谢性或肺部疾病,但有时候也反映桥脑上部或中脑的损害。在下丘脑疾病,桥脑疾病与麻醉品中毒时,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射保存;当中脑受损,或发生严重过量的导眠能中毒时,瞳孔呈中等大小,反射消失。在缺氧或动眼神经受压时,瞳孔扩大;在大多数代谢性疾病,半球疾病或心因性意识反应消失病例中,瞳孔反应都正常。在半球受到抑制的病例中,外耳道灌注冷水引起的前庭眼球反应显示出可向双侧的强直性同向性偏斜,哪一侧外耳道接受冷水灌注,双眼球就向该侧同向偏斜。脑干受损时前庭眼球反应消失或出现非同向的眼球偏斜;在心因性反应丧失病例中只见轻微眼球震颤或随机的不规则眼球活动。在半球病变中,偏瘫的肢体对疼痛刺激不起运动反应。去大脑强直(颈项与背脊后仰,四肢伸直,牙关咬紧)见于间脑-中脑功能障碍;桥脑延髓脑干障碍则引起四肢松弛性瘫痪。对称的运动障碍,往往包括扑翼样震颤或多灶性肌阵挛在内,见于代谢性疾病,特别是缺氧,以及药物中毒引起的弥漫性神经元异常,或Creutzfeldt-Jakob病。
1、物理治疗
包括物理因子治疗和运动疗法。用痉挛机刺激肌张力高的肌群,用FES刺激肌肉萎缩的肌群。用牵伸技术治疗关节挛缩,用关节被动活动训练(PROM)治疗瘫痪肢体。
2、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网状结构的激活和大脑功能重建
3、亲情疗法
植物人虽然无意识、有认知功能障碍。但往往对听觉刺激有反应。所以家属要像对正常人样和他聊聊天、讲讲故事。
4、中医
针灸或醒脑开窍的中药。
5、充分利用各式刺激以促醒
听音乐、触摸、嗅觉刺激及味觉刺激等。
一旦植物人状态持续超过数月,很少见有好转。处于持久植物人状态中的成年人,大约有50%的机会能在头部受伤后开始的6个月内重新恢复一定程度的意识对环境能有所反应,通常会发生永久性的脑功能障碍,过了半年以后,愈来愈少的病人能对周围环境有任何系统性的感知。在医院中发生心脏停搏后出现植物人状态的病例中,只有10%~15%能恢复意识,在医院外发生心脏停搏者能恢复意识的不超过5%,在脑外伤后处于持久植物人状态的儿童中,大约60%在1年之内能恢复意识,但缺氧性脑损害的儿童病例的预后则与成人病例大致相同,只有极小一部分病例能在6个月以后有相当程度的意识恢复以致可以独立照顾自己。
清醒的意识状态应是对外界环境和自身状况均有完整的反应和判断能力,这种状态有赖于大脑和脑干的结构与机能的完整。脑干中有一种神经结构叫作网状结构,它是保持人的醒觉状态所必须的。一般来说,只要网状结构完整,昏迷病人就有可能醒来。
在广泛的大脑损伤之后,例如脑炎、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及各种原因的缺氧性脑病等,有些病人从昏迷状态醒来,虽然可以睁眼,但不说不动、不吃不喝,大小便不能控制,也没有意识活动。这种情况只能说明病人有醒觉状态,但仍有意识障碍,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有人称之为“睁眼昏迷”,这种病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植物人”。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就是大脑的广泛损害导致大脑机能严重丧失,而脑干结构与机能得到保留的缘故。根据脑损害的范围和临床表现,可分为“去皮层状态”和“去大脑状态”,统称为“植物状态”。
鉴于中风病人的脑损伤多半是一侧性的,而且即或是两侧性,也不一定是广泛的大脑损伤。所以,中风后昏迷的病人醒来很少成为“植物人”,只是因为不同部位的病变造成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当然,如果是多次中风发作或进行性动脉硬化性脑病,造成两侧大脑的广泛性损害,也有最后演变成“植物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大脑已然广泛软化和萎缩,几乎不可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