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用什么泡水喝 低血压怎么治

2018-08-13 08:14 来源:网友分享

一、低血压的症状起因

  (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低血压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继发性低血压常见病因为: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漫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抑郁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二、低血压的诊断

  (一)性别、年龄

  低血压女性发生低血压者大多为体质性低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老年男性则以特发性低血压或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的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多见。

  (二)病史

  1、如有软弱乏力、畏寒、毛发脱落、性欲减退、闭经、阳萎、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异常等,可提示垂体、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引起的低血压。

  2、如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大小便控制失常、阳萎、无汗、行走不稳,手足震颤等,应考虑为继发于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位性低血压或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寻找病因时尚须注意有无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震颤药,抗抑郁药史等。应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亦可发生低血压。

  (三)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功能等。

  1、低血压见于明显消瘦、浮肿的患者,应考虑营养不良或糖尿病。

  2、如在大量利尿后出现脉搏细弱增快、血压下降、晕厥、虚脱、意识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表现应考虑低钠综合征的可能。

  3、皮肤和粘膜呈明显的黑色素沉着提示为Addison病。

  4、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常有特殊的心脏体征。

  5、系统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对于慢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特别是无一般病因可以解释时是必不可少的。

  (四)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疑诊糖尿病者需进行血、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经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三、低血压的临床症状

  (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低血压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二)原发性低血压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四、低血压的食疗医治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无需治疗,继发性低血压应着重治疗原发病。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

  1、饮食营养方面

  低血压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皇浆也有裨益。

  1)红枣15枚去核,栗子150克,净鸡1只,这些对于血压低的人来说是主要的食材和辅助的食材。鸡切成块状,大火煸炒,后加佐料,煮至八成熟,加红枣,栗子闷熟食之。

  2)韭菜适量,捣烂取汁,每日早晨起来服1杯,这个量一定要把握好的,常服用,可使血压恢复正常。

  3)当归、黄芪红枣各5O克,鸡蛋4只同煮熟,把这些东西放在一块儿给煮熟了,吃蛋喝汤,每日早晚各1次,空腹吃。

  4)栗子2OO克(去壳),猪脊肉200克,洗净切块,把这些都给清洗干净了,然后煲汤,加食盐及味精调味服食。每周1次,一个星期选择这种食物一次就可以的,连服1月。

5)优质回答党参、黄芪、大枣泡水。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

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可酌用小剂量激素。

  4、对症支持治疗。

  5、中医药治疗

温补通阳,辅以补脾健运。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