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和肝癌b超表现有什么区别 B超检查肝癌会发现什么呢

2018-09-04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肝血管瘤和肝癌b超表现的区别

  临床上肝血管瘤易与小于3cm的肝癌相混淆,不易鉴别。临床多从病史、化验、CT等辅助检查作鉴别。 一般来说,肝血管瘤与肝癌主要有以下区别。

  1.肝细胞癌:一般有肝炎、肝硬变病史,AFP可为阳性,静脉增强扫描有助鉴别。

  2.肝转移瘤:部分肝内转移瘤增强扫描可表现边缘强化,类似血管瘤早期表现,但延时扫描呈低密度可资鉴别。

  3.肝脓肿:一般病变周围界限不清、模糊,脓肿周围可见低密度晕环,典型的病变周围强化,病变内气体存在。需结合临床表现。

  多发性肝血管瘤:B超示肝右叶三个高回声结节,境界清楚,内部回声呈亮光点。

  肝血管瘤:CT平扫示肝右叶后有两个大小不等类圆形低密度灶,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增强示病变边缘呈斑点状、C字型粗条状所形成的环状增强征象,密度与主动脉接近。延迟扫描示病变全体被填充,与周围肝实质呈等密度,轮廓显示不清。

  需要说明的是:有时肝癌与血管瘤可同时存在,因此必须重视CT表现。动态CT是小肝癌与小血管瘤鉴别的主要手段,两者早期均可出现显著强化,小肝癌往往是整个病灶强化,均匀或不均匀,而小血管瘤以边缘强化多见,两者明显区别在于峰值特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延迟扫描病灶是否缩小或出现等密度充填。少数病例动态CT仍然不能区分的可行CTA检查。增强效果差的CT图像对两者的鉴别价值不大。

  无论CT、MRI若发现病灶周围有假包膜存在则高度提示小肝癌诊断。部分转移性肝癌病例边缘强化很显著,类似血管瘤的早期增强表现,但延迟扫描可资鉴别。动态观察小肝癌终究会发展,而海绵状血管瘤变化较慢。另外,血池扫描,肝动脉造影亦有助于两者鉴别。

二、肝癌在B超检查中的四大表现

  包膜

  直径<3cm的肝癌结节常常包膜完整。包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声阻抗较周围肝组织及癌肿均高,因此形成界面反射,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但声像图上的包膜在结节两侧始终显示中断,此为大界面的回声失落效应。肝癌体积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包膜仍然非常完整,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

  内部回声

  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除均匀低回声结节以外,其他各种癌结节回声均属不均匀分布。<1cm的肝癌结节,超声检测的检出率为33%一37%。癌结节按回声的高低分类如下: 1、低回声结节 2、高回声结节 3、混合性结节 4、等回声结节 5、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

  癌结节的彩色血流

  肝癌结节及其周围因血供丰富,而可获得各种有关的血流信息。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肝癌的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肝癌结节的流人血管、流出血管及瘤内血管,流人血管可为肝动脉,也可为门静脉。流出血管可为肝静脉,也可为门静脉。瘤内血管表现为树干状、彩点状或彩色镶嵌的“簇状”斑块,在频谱多普勒分析中可为肝动脉、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癌结节周围的血流可表现为整圈状或弧形围绕,可用频谱多普勒测出是连续性门脉血流或搏动性动脉血流。

  淋巴结转移

  ●第一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声像图于胆囊颈部、胆总管、门静脉周围显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0.5-2cm大小,单个或数个。多个肿大的淋巴结可导致胆总管受压,并发黄疸 。

  ●第二肝门区淋巴结转移 肝脏靠头端、横隔部的淋巴管汇流至下腔静脉的3支肝静脉流人处(第二肝门)的周围淋巴结。此处因位置较深,常不易检出肿大的淋巴结。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及胰腺周围的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灶,单个或多个。

三、肝癌的检查方式有几种

  1.原发性肝癌实验室检查

  (1)肝癌血清标志物检测 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对诊断本病有相对的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测定持续血清AFP≥400μ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临床上约30%的肝癌患者AFP为阴性。如同时检测AFP异质体,可使阳性率明显提高。②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 肝癌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及其同功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同功酶可高于正常。但缺乏特异性。

  (2)影像学检查 ①超声检查 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所在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其诊断符合率可达90%。②CT检查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对肝癌的诊断符合率可达90%以上,可检出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③MRI检查 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与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④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检查 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1cm,对<2.0cm的小肝癌其阳性率可达90%。⑤肝穿刺行针吸细胞学检查 在B型超声导引下行细针穿刺,有助于提高阳性率。

  2.继发性肝癌

  大多数继发性肝癌患者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但少数来自胃、食管、胰腺及卵巢的肝转移癌则可有AFP的升高。有症状者多伴有ALP、GGT升高。癌胚抗原CEA升高有助于肝转移癌的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时CEA阳性率高达60%~70%。选择性肝血管造影可发现直径1cm的病灶。选择性腹腔或肝动脉造影多显示为少血管型肿瘤;CT表现为混合不匀等密度或低密度占位,典型的呈现“牛眼”征;MRI检查肝转移癌常显示信号强度均匀、边清、多发,少数有“靶”征或“亮环”征。

四、肝癌患者怎么办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治疗方法包括手术、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以及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方法。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肝癌也多有应用。

  1.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癌的首选,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法有:根治性肝切除,姑息性肝切除等。

  对不能切除的肝癌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术中肝动脉结扎、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冷冻、激光、微波等治疗有一定的疗效。原发性肝癌也是行肝移植手术的指征之一。

  2.化学药物治疗

  经剖腹探查发现癌肿不能切除,或作为肿瘤姑息切除的后续治疗者,可采用肝动脉和(或)门静脉置泵(皮下埋藏灌注装置)作区域化疗栓塞;对估计手术不能切除者,也可行放射介入治疗,经股动脉作选择性插管至肝动脉,注入栓塞剂(常用如碘化油)和抗癌药行化疗栓塞,部分患者可因此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

  3.放射治疗

  对一般情况较好,肝功能尚好,不伴有肝硬化,无黄疸、腹水、无脾功能亢进和食管静脉曲张,癌肿较局限,尚无远处转移而又不适于手术切除或手术后复发者,可采用放射为主的综合治疗。

  4.生物治疗

  常用的有免疫核糖核酸、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5.中医中药治疗

  采取辨证施治、攻补兼施的方法,常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以提高机体抗病力,改善全身状况和症状,减轻化疗、放疗不良反应。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