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6 08:11 来源:网友分享
1、利尿药:
适用于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病人。如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氯噻酮、呋噻米(速尿)等,主要不良反应有低钾血症、高钙血症、高血糖和高脂血症等。另外,对肾功能减退的病人也有不利影响,可引起血尿素氮和肌酐的增高。故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另外有一种利尿降压药叫吲哒帕胺(寿比山),长期服用可致低钾血症,偶可致高尿酸血症,而对血钙、血糖和血脂则无影响。
2、β-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心率偏快,心功能良好伴冠心病心绞痛的轻中型高血压病人。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和比索洛尔(博苏、康可)等,都能导致心动过缓,诱发支气管哮喘、高血糖、高脂血症等。且能掩盖低血糖的临床征象。如大剂量使用还会诱发急性心力衰竭。所以,对同时合并房室传导阻滞、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或哮喘的病人不宜使用。
3、α-受体阻滞药:
适用于伴有肥胖、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良的高血压病人。常用的有哌唑嗪(脉宁平)、特拉唑嗪(高特灵)和多沙唑嗪(喹唑嗪)等。后两者还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常见不良反应为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首剂服药时容易发生,因此首次服药时应在临睡前药量减半服用,并注意尽量避免夜间起床。
4、钙拮抗药:
适用于合并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如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常用的控释硝苯地平片(拜新同)、非洛地平(波依定)和氨氯地平(络活喜)等均可产生面部潮红、头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肿等副作用。其中硝苯地平(心痛定)偶有致高血糖的作用,因此,对合并有糖尿病者尽量不用,如必须用的话,则一般主张用小剂量,并应定期复查血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中的维拉帕米(异搏定)和地尔硫(恬尔心),由于对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导有抑制作用,容易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因此,对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病人不宜使用。但后两者无踝部水肿的副作用。另外,恬尔心偶可致畸胎或死胎,故孕妇忌用。
目前高血压药物治疗还是传统的几大类药物,首先第一类药物为钙离子拮抗剂,这一类药物最主要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的。大家比较熟悉的药物: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拉西地平,这些药物都是钙离子拮抗剂,这是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用于老年人的高血压,或者合并冠心病的高血压,这一类药物应用还是比较广泛。
第二类降压药是利尿剂,包括噻嗪类(双氢克尼噻)及速尿、吲哒帕胺等,这些都是利尿剂,目前也是主要用于老年人,尤其老年收缩压比较高的人群,还有高血压同时有水肿患者。
第三类降压药是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比索洛尔(博苏、康忻)都属于这一类降压药。这一类药物主要用于年轻人,舒张压较高者,或者高血压合并有冠心病人群。
第四类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最早的药物为开博通,还有福辛普利、培多普利等都是属于这一类药,目前主要用于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人群,或有蛋白尿的高血压人群。
还有一类降压药物为α受体阻滞剂,男性病人同时合并前列腺肥大的患者,抗高血压治疗可以考虑这一类药物。以上几类为目前比较常用降压药。
老年高血压病多是中年高血压病的延续,少数病人,甚至早在青年时期就已开始。因此,定期进行体检,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一、心理平衡
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情绪处于平稳状态。高血压患者的心理表现是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这些又都是使血压升高的诱因。患者可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遇事要冷静、沉着;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设法释放,将精神倾注于音乐或寄情于花卉之中,使自己生活在最佳境界中,从而维持稳定的血压。
二、自我管理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做好自我管理工作,这是有效调控血压所必不可少的。首先高血压患者要坚持定期测量血压,1-2周应至少测量一次。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防止或推迟机体重要脏器受到损害。患者还要定时服用降压药,自己不随意减量或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及现病情加予调整。此外,高血压患者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
三、居家自我照顾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要照顾好自己,避免血压的异常波动。在睡觉的时候患者要采左侧卧,可减轻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因而使静脉回流增加,进而增加全身血循环、胎盘和肾之血流灌注而使血压下降。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失语,呼吸困难,肢体乏力等即到医院就医。
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复正常。
1.遗传因素
大约60%的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目前认为是多基因遗传所致,30%~50%的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2.精神和环境因素
长期的精神紧张、激动、焦虑,受噪声或不良视觉刺激等因素也会引起高血压的发生。
3.年龄因素
发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4.生活习惯因素
膳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的钠盐、低钾饮食、大量饮酒、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均可使血压升高。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5.药物的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等均可影响血压。
6.其他疾病的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甲状腺疾病、肾动脉狭窄、肾脏实质损害、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嗜铬细胞瘤、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