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1 07:02 来源:网友分享
传染源(30%):
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30%):
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孕妇感染本病可通过胎盘传染胎儿,而导致胎儿畸形或死亡,流产的发生率也增加。
易感性(25%):
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
病原学
腮腺炎病毒(paramyxovirusparotitis)与副流感新城、麻疹、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同属于副粘液病毒系核糖核酸(RNA)型,1934年自患者唾液中分离得,并成功地感染猴及“志愿者”。病毒直径约为85~300nm,平均140nm。对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均甚敏感,1%来苏、乙醇、0.2%福马林等可以在2~5min内将其灭活;暴露于紫外线下迅速死亡;本病毒耐寒,对低温有相当的抵抗力。-50~-70℃可活1年以上,在4℃时其活力可保存2个月,37℃时可保持24小时,在55~60℃的条件下20分钟即会死亡。该病毒只有人类中发现但可在猴、鸡胚羊膜和各种人和猴的组织培养中增殖。猴对本病最易感该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
潜伏期8~30天,平均为18天,患者大多无前驱期症状,而以耳下部肿大为首发病象,少数病例可有短暂非特异性不适(数小时至2天),可出现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倦怠,头痛,低热,结膜炎,咽炎等症状,近10多年来我国流腮病情较前加重,表现为热程长,并发症增多,住院患儿占门诊患儿的比例也增高。
起病大多较急,有发热,寒意,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至1~2天后,腮腺即显著肿大,发热自38~40℃不等,症状轻重也很不一致,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腮腺肿胀最具特征性,一侧先肿胀,但也有两侧同时肿胀者;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而具坚韧感,边缘不清,当腺体肿大明显时出现胀痛及感觉过敏,张口咀嚼及进酸性饮食时更甚,局部皮肤紧张发亮,表面灼热,但多不红,有轻触痛,腮腺四周的蜂窝组织也可呈水肿,可上达颞部及颧骨弓,下至颌部及颈部,胸锁乳突肌处也可被波及(偶尔水肿可出现于胸骨前),因而使面貌变形。
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偶尔1周后)累及对侧,双侧肿胀者约占75%,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同时被波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颌下可扪及柔韧而具轻触痛的椭圆形腺体:舌下腺也可同时被累及,舌下腺肿大时可见舌及颈部肿胀,并出现吞咽困难。
腮腺管口(位于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上)在早期常有红肿,唾液分泌初见增加,继因潴留而减少,但口干症状一般不显著。
腮腺肿胀大多于1~3天到达高峰,持续4~5天逐渐消退而回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0~14天。
不典型病例可无腮腺肿胀而以单纯睾丸炎或脑膜脑炎的症状出现,也有仅见颌下腺或舌下腺肿胀者。
流行性腮腺炎西医治疗
1、针对发病原因。纠正机体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平衡。必要时输入复方氨基酸等以提高肌体抵抗力。
2、选用有效抗生素。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适量头孢霉素等抗革兰阳性球菌的抗生素,并从腮腺导管口取脓性分泌无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选用最敏感的抗生素。
3、其他保守治疗。炎症早期可用热敷、理疗、外敷如意金黄散,引用酸性饮料或口含维生素C片或口服1%毛果芸香碱3-5滴(2-3mg)恩,每天2-3次,可增加唾液分泌。温热的硼酸、碳酸氢纳溶液等消毒漱口剂也有助于炎症的控制。
4、切开引流。以发展至花农时,必须切开引流。其特征是: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局部有跳痛并有局限性压痛点,穿刺踌躇脓液;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全身感染中毒症状明显。切开引流的方法:局部侵润麻醉。耳前及下颌支后缘处从耳屏往下至下颌角作切口,皮肤、皮下组织及腮腺咬肌筋膜液积聚于筋膜下者,即可得到引流。如无脓液溢出,可用弯血管钳插入腮腺实质的脓腔中引流脓液。因常为多发性脓肿,应注意向不同方向分离,分开各个腺小叶的脓腔。冲洗后安橡皮引流条,以后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更换引流条。
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方法
1、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
2、一般抗生素和磺胺药物无效。有试用干扰素者似有疗效。
3、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尚无肯定效果,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时可考虑短期使用。
4、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对止痛、消肿有一定的效果。
及早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完全消退为止,接触者一般不一定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包括医院,学校),部队等应留验3周,对可疑患者,应立即暂时隔离。
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鸡胚细胞培养减毒活疫苗,国外自1966年开始大量使用,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小儿可达97%,成人中可达93%,腮腺炎活疫苗与麻疹,风疹疫苗同时联合使用,结果满意,三者之间互不干扰,免疫后,腮腺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至少可保持9.5年。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的免疫途径除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外,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在气雾室内进行)效果也良好。
我国材料证明,免疫半年后(喷鼻和气雾吸入合计),儿童免疫组发病率(7.4%)明显低于相应的对照组(78.5%),成人免疫组的发病率(0.33%)也低于相应的对照组(4.6%),均无不良反应,针对我国本病发病率高,病情重,应有计划地安排腮腺炎疫苗的使用(包括成人),尤其对幼儿园的新入园的班级,普遍免疫可明显减少发病,目前我国国内已开始逐步推广该疫苗的应用。
腮腺炎活疫苗不能用于孕妇(以防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不良后果),和先天或获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对鸡蛋蛋白过敏者(因为活疫苗系从鸡胚中所得)。
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其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能有用,但来源困难,不易获得,且用后保护时间短,仅2~3周,故使用不多,其效果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