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30 07:07 来源:网友分享
一旦有人因为心脏病或其他原因发生心跳呼吸停止,需要立即展开急救,但要进行正确、有效的急救,要注意抓住五要点。
一、抢救场地要硬一点。
心脏按摩必须在硬床或台子上进行, 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
二、按压胸骨才有效。
有些人在做心脏按摩时,拼命挤压左侧胸壁,是错误的操作方法。其实心脏大致位于胸腔中央,一定要把一只手掌放在胸骨中央下1/3处,用另一手放在它上边加强力量,使心脏受到挤压,迫使心脏内的血液流出,恢复血液循环。
三、压迫减压要彻底。
压迫胸骨时,手腕要挺直,慢慢地把体重加上,压迫胸骨使之下沉4~5厘米,然后突然放松减压。
不管是压迫还是减压,都要完全彻底,但是减压时,手仍然不能离开胸壁。
四、频率不能太慢。
心脏按摩的胸部按压频率要达到每分钟100次,过慢不能发挥作用。
五、按摩呼吸配合好。
由两个人抢救一个人时,应该由一个人做15次心脏按摩后,另一个人做2次人工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人,应特别注意心脏按摩者手的动作,在其停止按压的间隙,立即吹气,吹气要大要深要快,每次吹气时间应持续2秒以上。如果是一个人独立抢救,也要掌握心脏按摩15次、人工呼吸2次的频率。
需要提醒的是抢救儿童时,力度一定要小一些,比如心脏按摩时按压胸骨,只用一只手就可以了,压力大约为成人的1/2左右,但频率要较成人略快,要大于每分钟100次。
首先,触摸的手足,若温度略有回升,则进一步检查颈动脉搏动。只要能触到一点搏动,就是心跳开始的证据,此时应立即停止心脏按摩。
心脏骤停或心源性猝死的临床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前驱期、发病期、心脏停搏期和死亡期。
1.前驱期
许多病人在发生心脏骤停前有数天或数周,甚至数月的前驱症状,如心绞痛、气急或心悸的加重,易于疲劳及其他非特异性的主诉。这些前驱症状并非心源性猝死所特有,而常见于任何心脏病发作之前。有资料显示50%的心源性猝死者在猝死前一月内曾求诊过,但其主诉常不一定与心脏有关。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的存活者中,28%在心脏骤停前有心绞痛或气急的加重。但前驱症状仅提示有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而不能识别那些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亚群。
2.发病期
亦即导致心脏骤停前的急性心血管改变时期,通常不超过1小时。典型表现包括:长时间的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难,突然心悸,持续心动过速,头晕目眩等。若心脏骤停瞬间发生,事前无预兆警告,则95%为心源性,并有冠状动脉病变。从心脏猝死者所获得的连续心电图记录中可见在猝死前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常有心电活动的改变,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早搏的恶化升级为最常见。猝死于心室颤动者,常先有一阵持续的或非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这些以心律失常发病的患者,在发病前大多清醒并在日常活动中,发病期(自发病到心脏骤停)短。心电图异常大多为心室颤动。另有部分病人以循环衰竭发病,在心脏骤停前已处于不活动状态,甚至已昏迷,其发病期长。在临终心血管改变前常已有非心脏性疾病。心电图异常以心室停搏较心室颤动多见。
3.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内进入死亡期。罕有自发逆转者。
心脏骤停是临床死亡的标志,其症状和体征如下:①心音消失;②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抽搐,抽搐常为全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生于心脏停搏30秒后;⑥瞳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30~60秒出现。但此期尚未到生物学死亡。如予及时恰当的抢救,有复苏的可能。
其复苏成功率取决于:①复苏开始的迟早;②心脏骤停发生的场所;③心电活动失常的类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心电机械分离、心室停顿);④心脏骤停前病人的临床情况。如心脏骤停发生在可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场所,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在医院或加强监护病房可立即进行抢救的条件下,复苏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病人在心脏骤停前的临床情况:若为急性心脏情况或暂时性代谢紊乱,则预后较佳;若为慢性心脏病晚期或严重的非心脏情况(如肾功能衰竭、肺炎、败血症、糖尿病或癌症),则复苏的成功率并不比院外发生的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高。后者的成功率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时心电活动的类型,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的预后最好(成功率达67%),心室颤动其次(25%),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的预后很差。高龄也是影响复苏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4.生物学死亡期
心脏骤停向生物学死亡的演进,主要取决于心脏骤停心电活动的类型和心脏复苏的及时性。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如在4~6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则预后很差。如在8分钟内未予心肺复苏,除非在低温等特殊情况下,否则几无存活。从统计资料来看,目击者立即施行心肺复苏术和尽早除颤,是避免生物学死亡的关键。心脏复苏后住院期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缺氧性脑损伤和继发于长期使用呼吸器的感染占死因的60%,低心排血量占死因的30%,而由于心律失常的复发致死者仅占10%。急性心肌梗死时并发的心脏骤停,其预后取决于为原发性抑或继发性:前者心脏骤停发生时血液动力学并无不稳定;而后者系继发于不稳定的血液动力学状态。因而,原发性心脏骤停如能立即予以复苏,成功率可达100%;而继发性心脏骤停的预后差,复苏成功率仅30%左右。
1.初期与二期复苏
(1)恢复有效血液循环 ①立即胸外心脏按压。要点是:病人仰卧,背置地面或垫硬板,术者双掌重叠,双肘直,用肩部力量以掌根垂直按压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使胸骨下段下陷4cm左右,频率70~80次/分。②心电监测,若是心室颤动,即行直流电非同步除颤。③肾上腺素:首先静注,如来不及建立静脉通道则可心内注射或气管注入。④如一时难以电除颤,或电除颤一次不复律,可选用胺碘酮、利多卡因、溴苄安或普鲁卡因胺静注,药物除颤与电除颤同时交替使用,能提高复苏成功率。⑤如心电监测时心室静止,可加用异丙肾上腺素静注,3分钟后可重复。⑥如心室静止用药无效,尽快行胸外心脏起搏,或经静脉心内临时起搏。⑦复苏20分钟仍无效,可开胸心脏按压,并继续用药,直到无望。
(2)呼吸停止时立即疏通气道及人工呼吸 ①将病人头后仰,抬高下颏,清除口腔异物。②紧接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要捏住病人鼻孔,如病人牙关紧闭,可口对鼻吹气,使病人胸部隆起为有效,每分钟吹气12~16次,人工呼吸要与胸外心脏按压以1:5或2:10交替施行。③吸氧。④15分钟仍不恢复自主呼吸,应尽快气管插管使用机械通气,而不提倡用呼吸兴奋剂,以免增加大脑氧耗或引起抽搐惊厥。
(3)纠正酸中毒 过去常规早期大量使用碳酸氢钠,而现代主张使用原则是:宁迟勿早,宁少勿多,宁欠勿过。因为心脏骤停时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低灌注和C02蓄积,大量静注碳酸氢钠反可使组织C02增加,血液过碱,使Hb氧合曲线左移,氧释放受到抑制,加重组织缺氧,抑制心肌和脑细胞功能,引起高钠、高渗状态,降低复苏成功率。所以当建立稳定血液循环及有效通气之前,最好不用。
如果心脏骤停患者发生在院外现场,应先就地进行徒手复苏操作,并尽快设法边急救边护送至附近医疗单位作二期复苏。
2.复苏后期处理
(1)维持血液循环 心脏复苏后常有低血压或休克,应适当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维护血压在正常水平。
(2)维持有效通气功能 继续吸氧。如自主呼吸尚未恢复,可继续用人工呼吸机;如自主呼吸恢复但不健全稳定,可酌用呼吸兴奋剂,如尼可刹米、山梗莱碱或回苏灵肌注或静滴;还要积极防治呼吸系统感染。
(3)心电监护 发现心律失常酌情处理。
(4)积极进行脑复苏 如心肺复苏时间较长,大脑功能会有不同程度损害,表现为意识障碍,遗留智力与活动能力障碍,甚至形成植物人,因此脑复苏是后期的重点。①如意识障碍伴发热,应头部冰帽降温;如血压稳定还可人工冬眠,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静滴或肌注。②防治脑水肿:酌用脱水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白蛋白等。③改善脑细胞代谢药:如ATP、辅酶A、脑活素、胞二磷胆碱等。④氧自由基清除剂。⑤高压氧舱治疗。
(5)保护肾功能 密切观察尿量及血肌酐,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1、多吃杏仁
杏仁中含有多种能够养护心脏的物质,能够缓解心脏的压力,很好地保护心脏的作用,还能够强健我们的心脏。所以心脏不好的人可以多吃点杏仁,正常的人吃杏仁也能够帮助预防心脏病。
2、多吃芦笋
芦笋中所含的物质能够有利于心脏的健康,能够很好地帮助你消炎。所以有心脏病的人可以适当多吃点芦笋,能够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频率。正常人适当吃点也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健效果。
3、吃西兰花
要想保护心脏,平时生活中就要注意补充维他命B和叶酸,而西兰花能够很好地帮助身体补充这些物质。另外还要注意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使得心脏免受不良情绪的迫害。
4、多吃蓝莓
心脏不好,跟平时的不良情绪是分不开的,压力、焦躁、烦心等等都会使心脏承受更多压力。所以多吃蓝莓,能够帮助我们减压,从而从这个角度进行心脏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