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尿肾病是什么病 如何治疗蛋白尿肾病

2018-10-01 08:45 来源:网友分享

一、蛋白尿肾病的相关常识

  蛋白尿肾病是什么病

  蛋白尿本身就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个疾病,可以说引起蛋白的病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主要就是一个肾炎,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等等。主要是肾单位的病变的损伤造成的。建议去医院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的检查,明确诊断。每日减少盐的摄入量,蛋白质定量摄入。

  蛋白尿肾病病因

1. 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

  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

  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根据病变滤过膜损伤程度及蛋白尿的组分分为两种   ①选择性蛋白尿: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IgG,IgA,IgM,C3,C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②非选择性蛋白尿: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的清蛋白及小分子量蛋白质,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也可出现蛋白尿。

  2. 肾小管性蛋白尿 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

  3. 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

二、蛋白尿肾病的症状

  (1) 肾小球性蛋白尿:凡能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的各种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肾淀粉样变、糖尿病肾病等,均可促进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增多,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故出现了以白蛋白为主的蛋白尿。

  (2) 肾小管性蛋白尿:由于间质性肾炎、镇痛药肾病、慢性镉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及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引起肾小管功能缺陷,尽管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质数量并未增加,但肾小管重吸收蛋白的能力下降,尿中出现了蛋白。

  (3) 溢出性蛋白尿:血中有异常蛋白质,可经过肾小球滤出。由于溢出量过多,肾小管不能完全将其吸收,因而产生了蛋白尿。

  (4) 分泌性蛋白尿:肾组织本身可分泌含蛋白的物质进入尿中。正常情况下,肾小管分泌一种T—H蛋白,每日排出量约为10~140毫克。在各种原因引起的蛋白尿中这种蛋白均会增加。另外,正常尿液中也含有少量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管-间质性炎症及肿瘤时,含蛋白的分泌物亦会进入尿中,由这些原因引起的蛋白尿,称为分泌性蛋白尿。

  (5) 组织蛋白尿:正常尿中只含有很少量的可溶性组织分解代谢产物,属于小分子量蛋白,这些蛋白在患病时可增加。

三、蛋白尿肾病的治疗

  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小于150 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如果尿蛋白含量≥3.5g/24h,则称为大量蛋白尿。

  那么这种疾病吃哪些药比较好呢?然我们一起来看下面:

  1. 钙通道阻滞:剂近年不少研究认为,只要将血压控制在靶目标值,虽然会扩张入球动脉使肾小球内压力增高,但同样可发挥一定的降蛋白尿作用,尤其是在ACEI控制血压不佳时,CCB是较好的联合用药选择。常用的CCB类药物有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

  2. 蛋白尿吃什么药还是不能以偏概全的说,患者在选择药物时,需要与自己的医师进行沟通,确定自己对药物是否过敏,再决定药物是否选择。在治疗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对饮食的选择,蛋白尿饮食选择正确,对于蛋白尿的治疗能起到推动的作用,患者也要重视对饮食的选择啊。

  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致使水肿顽固难消,机体抵抗力也随之下降,因此在无肾功能衰竭时,其早期、极期应给予较高的高质量蛋白质饮食,如鱼和肉类等。

四、蛋白尿肾病的护理

  ①在植物蛋白质中,出现蛋白尿的患者应该少用,其中,蛋白尿患者还应该少用豆制品、大豆类和含有蛋白质高的食物。

  ②蛋白尿患者的饮食量应该按照正常的供需量,成人每天每公斤体重应该摄入0.8-1.0的蛋白质。应该选择生理性价值高的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蛋类、乳类等。对于神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症者,可以供给高蛋白的饮食,每天的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5-2.0克。

  ③不但在尿中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同时还丢失和蛋白质结合镁、锌、钙、等物质的肾病综合征病人,应该多食用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应该补充含镁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内脏、小米、小麦、大麦等;含锌丰富的食物,如玉米粉、大白菜、小米、小麦;补充含钙高食物,如海带、鱼类、绿色蔬菜、牛奶、虾皮、芝麻酱等。

  具体的饮食措施如下:

  1、每天要多饮水:补充足够的水分也是必不可少的。

  2、尽量少吃坚果类食物:例如瓜子、花生等坚果类食品。

  3、油炸食物:避免吃或是尽量不吃油炸的食品

  4、水果:平时要多吃一些水果,但要在饭后吃,而且最好在两餐之间吃水果,这样可以避免低血糖,还可以使血糖稳定。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