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8 07:50 来源:网友分享
心血管病全称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眩晕、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紫绀是体征,指粘膜和皮肤呈青紫色。体内还原血红 心血管疾病蛋白(未经氧饱和的血红蛋白)绝对值超过5g%(6~7vol%的不饱和度)。
心悸是主观感觉及客观征象的综合症状 心血管疾病。主观上患者感觉心脏跳动快速、不整或搏动有力。客观检查可见心跳频率过快、过缓或不齐,即有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的脑缺血、缺氧,导致大脑皮 心血管疾病质一过性功能障碍,引起突然的、可逆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的一种临床病征。在发生意识丧失前常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
心血管病全称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指循环系统的一系列疾病,包括心脏、动静脉血管、微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以及心脑血管硬化、中风等等。临床表现主要有心悸、眩晕、紫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个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随着心脏每次收缩将携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流经主动脉输送到全身,以供给各组织细胞代谢需要。在主动脉的根部分出两条动脉,负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动脉。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高血压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心前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类型。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塞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脂、磷脂和未脂化的脂酸等血脂成分增高的一种疾症。高血脂症一般表现不是很明显。绝大多数的高脂血症自己没有感觉,大多是在检查身体时,或者做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的。高血脂症出现的主要表现是并发症,动脉硬化、心脏问题、脑供血问题或者出现肝功能异常或者肾脏问题、高脂血症胰腺炎,这些都可能成为高脂血症的症状。有的人脸上有黄色瘤,就是脂肪瘤在眼睛眼皮上面可以出两块黄色的斑,这是黄色瘤,这些症状都是高脂血症的症状。
心脏病
心脏病是心脏疾病的总称。心脏病的种类有很多,包括:风湿性心瓣膜病、 风湿性心脏病、先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主要病因:
1 遗传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糖尿病存在家族发病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临床上至少有60种以上的遗传综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个DNA位点参与发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发现多种明确的基因突变,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2 环境因素
进食过多,体力活动减少导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容易发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统异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后导致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素β细胞。
主要症状: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查眼底。
2、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3、糖尿病足
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愈合,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4、糖尿病口腔溃疡
糖尿病患者伴有口腔疾病约为正常人口腔疾患的2~3倍。男性糖尿病患者口腔疾病发病率显著高于糖尿病女性组。此调查结果提示:糖尿病易引起牙周病,而牙周感染造成的全身中毒,又加重了糖尿病的病情。5、糖尿病昏迷1)低血糖昏迷:当血糖低于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严重低血糖会发生昏迷。常见的原因有:胰岛素用量过大或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而进食少;运动量增加了,但没有相应增加食量。 2)酮症酸中毒昏迷:原因有包括以下几点: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或病情加重;各种急慢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手术、分娩、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饮食失调,进食过多或过少,饮酒过度等。3)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这种昏迷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病人。以严重脱水、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和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按照目前的疾病分类标准,糖尿病和冠心病分别属于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许多医生在内,似乎也习惯与把糖尿病和冠心病作为两个完全独立的事件。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4倍,大约2/3的冠心病人存在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人的5-6倍;2/3以上(60%-80%)的2型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人的潜在危险与心肌梗死病人相差无几。大量的医学证据表明,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从某种意义上讲,糖尿病就是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与冠心病两者间有许多共同的病理基础:
(1)糖尿病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有许多相互关联的易感基因;
(2)糖尿病人几乎具有所有与心血管病有关的危险因素,如高血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黏度、高血凝状态、肥胖、高胰岛素血症、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低度系统性炎症等。因而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大大增加。
在2型糖尿病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当中,危害最严重的当属心血管并发症(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血管病变),据统计,大约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肌梗死。糖尿病人的心脏病不但发生率高,而且具有发病年龄早,症状隐匿或不典型、病变严重、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容易发生休克、心衰、猝死等严重心血管症状,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非糖尿病人的冠心病。值得警惕的是,由于糖尿病损害了病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末梢神经),使病人痛觉减退或迟钝,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疼痛也较轻微甚至没有心绞痛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或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高,因此,不容易被及时发现,这一点应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广大市民的重视。
医学试验表明:单纯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眼底和肾脏等微血管并发症,但对于心肌梗死等大血管并发症并没有显著降低。而通过严格控制血压,却能明显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因此,改变以单纯控制血糖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代之以全面控制包括血糖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降糖、降压、调脂、戒烟、减肥等),并力求治必达标,已经成为当今糖尿病治疗的最新理念,这也是减少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必由之路。
糖尿病人心血管病的高致死风险固然可怕,但更为可怕的是,超过三分之二的糖尿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是心血管病的极高危人群,他们或者已经是心血管病患者,或者与心血管病只是“一步之遥”,但却不知道该做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检查(如血脂、血压、心电图等),更不知道除了严格控制血糖以外,还要严格控制血脂、血压及戒烟;还要及时纠正体内的高血黏、高血凝、高胰岛素血症状态,如此的后果往往非常严重。
因此,对于病程长,年龄大或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即使临床上无心血管相应症状,仍应予以高度重视,需要定期检查各项代谢指标(如血压、血脂、血粘等)及心电图,必要时应做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无创性心脏检查,以便于及早发现、早期干预,从而有效减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