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07:53 来源:网友分享
1、肝功能检查
各型肝炎均以肝损害为主,丙肝也不例外,因此需进行肝功能检查。此检查可直接判断肝脏受损伤的情况,了解肝脏的合成能力、代谢能力、储备能力等等。
2、病原学检查
抗HCVIgM和抗HCVIgG:HCV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而是HCV感染的标志。抗HCVIgM阳性提示现症HCV感染,抗HCVIgG阳性提示现症感染或既往感染。
HCVRNA:其阳性是病毒感染和复制的直接标志。HCVRNA尚可进行基因分型,而基因分型在流行病学和抗病毒治疗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意义。
3、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阻塞性黄疸、脂肪肝以及肝内占位性病变,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4、肝组织病理检查
此检查是明确诊断、衡量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及评估疗效的金标准,同时还可在肝组织中原位检测病毒抗原或核酸,以确定病毒复制状态。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1、急性丙肝
(1)因急性丙肝一般为自限性,大多可完全康复,所以一般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2)适当休息:症状明显或病情较重如有黄疸者应强调卧床休息,卧床可增加肝流量,有助恢复。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过劳。
(3)合理饮食: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适当补充维生素,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热量不足者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适当的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得益消化食物有利肝脏修复,不必过分强调高营养,以防发生脂肪肝,避免饮酒。
(4)药物辅助:辅以药物对症及恢复肝共冷,药物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肝脏负担,一般肝功能正常的患者13个月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采用抗病毒治疗,急性丙型肝炎则是例外,因急性丙型肝炎容易转为慢性,早期应用抗病毒药可减少转慢率。可选用干干扰素或长效干扰素,疗程24周,可同时加用利巴韦林治疗。
(5)心理平衡:使病人有正确的疾病观,对肝炎治疗应有耐心和信心。切勿乱投医,以免延误治疗。
2、慢性丙肝
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合理的休息和营养,心理平衡,改善和恢复肝功能,调节机体免疫,抗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可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目的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组织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或延缓肝硬化和HCC的发生。
1、保持良好的心态:
应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以及有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肝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使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药物时要遵照医嘱服用,不可随意服用各种药物以免加重肝脏负担。
2、适当的营养供给:
不宜过多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体质来决定,严禁烟酒。
3、注意适当休息:
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特别有利于肝脏营养的供给和肝细胞的修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对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的形成,都具有积极意义。
4、定期复查:
肝功及肝、胆、脾、b超,因为丙肝易迁延、复发,定期复查肝功能及丙肝病毒检测,及时掌握病情发展变化,以便及时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