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4 07:11 来源:网友分享
1二甲双胍
因为二甲双胍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脏内源性葡萄糖生成,所以二甲双胍对降低空腹血糖有着较好的作用。研究显示,使用二甲双胍每年可以减少2%~11%的IFG向糖尿病转化。研究还发现二甲双胍对餐后血糖升高和老年(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人群效果差。
2噻唑烷酮类的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该类药物为胰岛素增敏剂,主要通过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空腹血糖。
3长效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美脲
阿卡波糖(拜糖平)、瑞格列奈(诺和龙)等药物作用维持时间较短,控制餐后高血糖效果较好,而对空腹高血糖效果欠佳,而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长效降糖药物,能够较好地控制基础胰岛素水平,对降低空腹血糖较好。Lindblad等认为1mg格列美脲是预防IFG向糖尿病转化的最佳剂量。Bavirti等的研究发现格列美脲20μg/kg体质量可使FBG有效下降12%,血糖产生速率下降7%。
餐后血糖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一天当中,机体大约有1/3的时间处于空腹状态,其余2/3的时间处于餐后状态。餐后血糖是在空腹血糖基础上的“水涨船高”。如果能先把空腹血糖降至正常水平,餐后血糖就比较容易控制。因此,在糖尿病的诊疗过程中,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监测与控制都很重要,皆不可忽视。只有降低总体血糖水平,才能大大减少高血糖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从而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参考值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为3.9-5.6mmol/L;如大于6.1mmol/L而小于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如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考虑糖尿病;建议复查空腹血糖,糖耐量试验。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 mmol/L可确诊糖尿病。如血糖低于2.8mmol/L,临床产生相应的症状称为“低血糖”。
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7.8mmol/L,又小于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考虑为糖尿病(需另一天再试)。(排除应激状态外,如感染、外伤)。这时就要正规治疗。
正常值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3、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临床上所称的血糖专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个个体全天血糖含量随进食、活动等情况会有波动。一般在空腹时的血糖水平为恒定。临床检测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异的测出真实的血糖浓度。血糖浓度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而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些调节失去原有的相对平衡时,则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
(一)生理性高血糖:见于饭后1~2小时;摄入高糖食物;也可由运动、情绪紧张等因素引起。
(二)病理性高血糖:
1、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颅内压升高,如颅内出血,颅外伤等。
3、由于脱水引起的高血糖,如呕吐、腹泻和高热等也可使血糖升高。
4、胰岛α 细胞瘤
(三)生理性低血糖:如饥饿或剧烈运动。
(四)病理性低血糖;
1、胰岛β细胞增生或癌瘤等,使胰岛素分泌过多。
2、对抗胰岛素的激素不足,如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3、严重肝病患者,肝脏不能有效地调节血糖。
4、糖原累积症。
空腹血糖受损
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0mmol/L(<140mg/dl);
而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尚未达到糖尿病水平,即≥6.1mmol/L(≥110mg/dl)但<7.0mmol/L(<126mg/dl)。
空腹血糖受损也是从正常过渡到糖尿病的一个过渡阶段,在这阶段,患者如果注意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也许还可加一些口服降糖药)的话,血糖有可能逐渐变为正常。否则的话,也有可能发展成为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和空腹血糖受损者约有1/3在几年后发展成糖尿病,有1/3维持不变,另外1/3转为正常。因此,这些人也应该经常检查,并且积极预防。
预防及治疗
1、控制饮食,减少总热量。吃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可以降低血糖的食物有荞子茶、桑叶 [1] 、南瓜、芹菜、冬瓜、竹笋、木耳、蘑菇、洋葱、胡萝卜等。吃白肉(鱼鸭鸡肉)比红肉(猪牛羊肉)好,粗细粮要搭配。先吃菜后吃饭,血糖可减半,先吃饭后吃菜,血糖要翻番。平时多食苦瓜、黄瓜等,可以配合降低血糖。
2、合理运动,减轻体重,消除将军肚很重要。坚持锻炼,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打门球、太极拳、太极剑、骑自行车、登楼梯、爬山坡等。
3、要有好心情。人遇到焦虑、忧愁、悲伤、愤怒、紧张时,可使血糖上升。若生活环境稳定,精神愉悦,笑口常开,血糖就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