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5 07:24 来源:网友分享
1、口渴。口渴是高血糖的典型症状,身体缺水和血糖高都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口渴的症状。如果糖尿病患者按医嘱服药或打胰岛素后,突然口渴难耐,老是想喝水,最好还是先测个血糖,弄清楚是何原因导致口渴。
2、强烈的饥饿感袭来。许多糖尿病人认为,肚子很饿的时候就有可能是低血糖了。其实不然,有些胰岛素抵抗的患者血糖很高,但不能被身体所利用,也会产生饥饿感。因此,感觉特别饿的时候一定要查查先血糖。
3、名感觉疲劳。据了解,血糖出现波动时,病人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觉得全身没劲、困倦时,应该测一下血糖,以免引发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事件。
4、开车前。由于血糖过高、过低就有可能引起糖尿病人头晕、手抖等情况,所以开车的患者最好在开车前测一次血糖。血糖偏低可以先吃些汤,15分钟后再测一次,正常再开车;如果血糖偏高,最好还是不要开车。
5、突然脾气变差。据了解,低血糖时人们容易焦虑、易怒、心慌、出汗、饥饿等,如果糖尿病人莫名脾气变差,还出汗,最好先查一查血糖。
6、心理压力变大。当家庭发生变故、工作压力骤增时,糖尿病人的心理负担也会增加,血糖水平很难维持在稳定水平。所以,压力越大,越要“看住”血糖,测量要比平时更为频繁。
7、睡得特别沉。有些糖尿病患者睡眠比较深,血糖高或低都没有什么感觉,无法弄醒。这样的患者如果近期血糖不太稳定,家人最好设个闹钟,半夜也要测量一次,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8、工作变忙碌。工作忙碌本身就会使血糖波动,加上忙碌容易让人忘记测量血糖,就更为危险。所以,糖尿病人即使工作再忙碌,也要设个闹钟提醒自己测量血糖。
9、制定运动方案初期。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五架马车”之一,有利于控制血糖稳定。然而,运动会使血糖短暂升高,然后回落,甚至更低。所以,糖尿病人在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初期,要检测好血糖值,运动时也要随身携带应急的糖、手机、血糖仪。
正常人血糖指标是:空腹:≤6.11mmol/l ,餐后两小时:≤7.8mmol/l 。
糖尿病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大于7mmol/L,餐后2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
高血糖的血糖指标:所有大于正常人血糖指标的属于高血糖,另外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糖尿病一是血糖高。
低血糖的血糖指标:当然低血糖的标准,也是更具正常人血糖指标而定,凡是小于正常人血糖指标的都属于低血糖。
糖尿病的治疗若不达标,几乎等于不治,等于放任并发的发生,发展。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50%的失明、20%的肾功能衰竭、10%的冠心病和80%的非外伤性截肢的祸首是糖尿病。高血糖与这些并发症关系密切。长期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就可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形成的并发症,也能减轻其损伤程度或使病情稳定,这在发病后的头lo年尤为重要。
老年病人的血糖达标要求可适当放宽,对没有或并发症较轻者,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3毫摩尔研(i50毫克/5一)一升)、10。1毫摩尔/升 (180毫克/分升)就可以了;并发症多且病情较重者,空腹后和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8.9毫摩尔./升(16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研(200 毫克份升)是允许的。血糖波动较大的病人,还应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它能反映治疗前日周的平均血糖水平,即便能降到80%左右,对病人也十分有益。
血糖监测的间隔时间及频次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初用降糖药物者或变更药物种类时应每周测1次。血糖已稳定控制也要每月测1次。有些老年患者,由于心态不佳,对治疗信心不是:或仅凭自我感觉良好,数月甚至经年不测血糖,其危害与后果是严重的,甚至难以补偿。也不能以尿糖加号的多少来评估血糖,老年病人可因肾功能受损,血糖已很高,但尿糖仍阴性。
糖尿病有关的检测指标很多,医生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建议选择不同的检测指标,从而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分型、观察疗效。
一、诊断指标
包括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随机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等,主要用来判断是不是得了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前期状态。
这类指标检测的是各种状态下的血糖水平,其中空腹血糖最稳定,葡萄糖耐量试验最准确(金标准)。检测这些指标时一定要严格按要求来做,比如测空腹血糖,检测前不要特意控制饮食,应该与平时一样,这样才能反映出人体空腹血糖的真实水平。病人如果在服用降血糖药期间检测空腹血糖,不能停药,只是早上那次药在抽血后再服用。空腹状态指空腹8~10小时,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好。一般是晚餐后就不再进食,直到第二天早上抽血,中间可以喝少量水。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方便监测血糖,自己买了便携式血糖仪在家检测血糖。便携式血糖仪使用时要注意定期校准、试纸条防潮、试纸条有效期等,最好定期把结果拿来与医院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保证结果的可靠。
二、病因诊断指标
包括胰岛素、C肽、糖尿病自身抗体,用于判断糖尿病病因,主要围绕胰岛素来检测。
胰岛素是胰脏产生的一种降血糖激素,胰岛素生成过程中会顺带产生C肽。胰岛素的异常包括两方面,一种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称为Ⅰ型糖尿病;另一种是胰岛素分泌正常,但分泌的胰岛素对人体不起作用或作用不强,这种称为Ⅱ型糖尿病。由于两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所以医生要通过胰岛素和C肽的分泌情况对糖尿病进行分型,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另外,对于Ⅱ型糖尿病,有些患者是由于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导致的,所以有时还要检测糖尿病自身抗体。
三、监控指标
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酮体、尿微量白蛋白等,主要用于评价血糖的控制效果,监测并发症。
比如糖化血红蛋白,它反映的是患者2~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主要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是糖尿病监控的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越高,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越大。一般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6个月检查一次,如果控制得不好则要加大检测频率。
其他像酮体(β-羟丁酸)、尿微量白蛋白等主要用于判断有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可以用来诊断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肾病。
一、肾脏的危害,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二、心脑血管的危害,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主要表现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小血管内皮增生及毛细血管基膜增厚的微血管糖尿病病变。血管收缩与扩张不协调,血小板粘聚,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形成高血糖、高血脂、高粘血症、高血压,致使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系数。
三、急性并发症,糖尿病危害还包括急性并发症,尿病合并感染:发病率高,两者互为因果,必须兼治。常见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和肺结核、泌尿系感染和皮肤感染。危害还在于糖尿病高渗综合症:多发生于中老年,半数无糖尿病史,临床表现包括脱水严重,有时可因偏瘫、昏迷等临床表现而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死亡率高达50%。
四、乳酸性酸中毒危害,患者多有心、肝、肾脏疾病史,或休克、有感染、缺氧、饮酒、大量服用降糖灵史,症状不特异,死亡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