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9 11:04 来源:网友分享
事件回放
广州某媒体报道,深圳市卫计委近日公布了今年系统内15家单位的预算,今年预算增长了三成。人均工资福利最多的为深圳市血液中心,人均工资福利为35.7万元,比其上级单位深圳卫计委还高了一倍多。此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人们纷纷质疑这么高福利。对此,深圳市血液中心7日下午开发布会辟谣:①实际人均工资福利支出预算19.68万元(含个人所得税及社会保障缴费),实际在职人员总人数165人。②市血液中心业务收入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不挂钩。(7月7日《晶报》)但网友随即评论:近20万年薪也不少啊,说不挂钩就不挂钩?那收入从哪来倒是说清楚啊。
担忧
过高工资危害献血
虽是预算,虽然辟谣,但人均工资福利的高数据依然亮瞎众人眼。如网友所言,“一群年入两万的在献血,一批年入二十万的在转手……”虽然话糙了一点,可也实在。即使辟谣中说业务收入与在职人员工资福利不挂钩,那高昂的用血费用都去了哪里?
之所以引发众议,与深圳市血液中心的性质不无干系。公益性卫生事业单位,就难以与高收入挂钩,高收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听着别扭,更有欺骗献血者的嫌疑。外加无偿献血者及家属临床用血时的手续之繁琐,被加剧的不信任感将会腐蚀公益献血事业的根基,对于献血、用血以及医疗卫生事业而言,害莫大焉。不能让献血用血事业进入“无偿献血宣传、血液中心高收入、悬殊对比将欺骗和不信任感传递给民众、减少献血导致血荒”的恶性循环。
朱清建
质疑
凭什么这样高
若干年前,一个朋友对我说:我工作十余年了,收入还不如血站参加工作不久的,凭啥呢?反正我不会再献血。咱们分析一下血液中心薪酬凭什么这样高。
技术含量高吗?化验血型,抽血之类好像不是多么高超的技术。节能降耗牛吗?我献一次血,就给我一个献血证,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一个本本大概也要数元成本,看来一点节约意识也没有啊。要说没有节约,还真冤枉了他们,献血时送的某名牌伞可是质量不咋样。服务质量优?常常看到报道,某人多次献血,等到自己或亲人用血时多方麻烦,要自己先垫钱,事后再报账之类,这算得上服务一流吗?
财产公开了?一系列的投入产出,血液中心从来就没有完全公开过。
李云勇
提议
先降工资再说献血
血液管理中心的高工资、高福利和高收入,都会归罪于这样一个人人共知的不公体制——无偿献血,高费用血。说白了,当在大学校园里、广场上、汽车站旁边看到“义务献血”的红色大巴车时,许多人都会提醒自己是不是为这个社会义务做了什么,是不是能够为“血荒”和“救人于危难”贡献出自己一分力量和爱心,然而,如果我们或者亲属朋友在需要用血时,就必须要付出高额成本才可以。血液管理体制做着“无本万利”、“稳赚不赔”的生意。
许多人认为,我国需要像欧美一些国家那样,变“义务献血”为“强制献血”。但是,必须要有前提:一是,改革血液管理制度,把用血的成本降下来,实现透明化管理;二是,把工资来源说清楚,用血收入去处交代好;三是,按《献血法》第7条所规定的,公职人员在献血过程中一马当先,起表率作用。
王传涛
分析
究竟是否“吸血鬼”
尽管血液中心获得无偿献血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必须无偿,或把工作当公益来做。他们理应获得市场化的薪酬回报。而从血液中心的职业门槛来看,接受专业的培训,血液制品的采集、检测、保存,事关血液质量与用血安全,更意味着相关从业者要承担较大的专业责任与风险,如果这类专业人员的市场供给又比较稀缺,平均薪酬较高其实不无合理性。
当然,即便是与市场接轨,血液中心人员的职业门槛、工作强度、责任与风险如何,市场上同类专业人员的薪酬状况如何,显然不应付之阙如。此外,只需公示血液中心的相关财务账目,确认无偿献血没有被有偿使用,没有被用来发放福利奖金,并公示人员薪资福利的财务来源,相信误解不难澄清。
武洁
三 言 两 语
怎么觉得免费献血的人好可怜。每次看到农民工,学生是献血主力,就想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会献吗?——吴语
我献血献十多年。现知错了。以后都不再献了。——容桂
为何难以服众?除了与制度设置本身有关之外,还与信息不透明有关。倘若薪酬支出坦坦荡荡、正大光明,公众除了羡慕,似乎也不会有更多的情绪;倘若其像如今一般只有一个笼统的数据,想不引发质疑都难。——市民
有业内人士表示血站实行的是财政收支两条线,医院买血的钱不会直接给血站。血站供应给医院的血液价格是低于成本价的,不足成本部分由政府来补贴。是这样吗?
——龙敏飞
公众只能看到高薪,无法看到这“高薪”从何而来。一方面,这样的工资是“被平均”的吗?普通员工的工资离这个数有多远?另一方面,是否合理?需要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南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