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8 20:57 来源:网友分享
这两天,刘大伯还躺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病区的病房里,不过,气色渐好。一周前,他刚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医生从他的肚子里摘下一个直径28公分的间质瘤。如此大的肿瘤连医生都表示非常罕见,“比篮球还大,带盆近10斤重,把肚子里头的胃、结肠都压扁了,要知道这样的肿瘤直径超过5公分就算大了。”
刘大伯的肚子是去年上半年开始大了,但一点感觉都没有。他本身酒量不错,而且爱喝,一天8两白酒,中午晚上还要各加一瓶啤酒。看着他肚子慢慢长大,家人都以为他是中年发福,长出了啤酒肚。直到有一天刘大伯正在帮朋友装修,突然感到腹部疼痛,在家人的催促下去医院做检查,才发现原来“啤酒肚”里是一个巨型肿瘤——间质瘤。
间质瘤常被误诊为肠胃疾病
胃肠间质瘤在肿瘤家族中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成员,在过去大半个世纪里,胃肠间质瘤都被误认为是来源于平滑肌的肿瘤,常被称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
“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或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部包块、呕血、黑便和贫血等症状,才由内窥镜检查或作为伴发疾病检查时被发现长了胃肠间质瘤。因此常常容易被误认为其他消化道疾病。”武汉协和医院胃肠外科主任陶凯雄教授介绍说,直到本世纪初才正式命名为“胃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这种肿瘤没有截然的良恶性之分,但具有侵蚀性和无限制性生长的风险,可自发地经血液转移到肝、肺。
20%患者首次就诊已是晚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张信华博士介绍,和胃癌、大肠 癌来源于上皮细胞不同,胃肠间质瘤来自于胃壁、肠壁的其他层次,是黏膜外肿瘤,60%发生在胃,发生在小肠、大肠的分别占25%、5%,还有可能生长在食 管。高发年龄在50~65岁之间,全球年发病率在每百万人10~20例左右,以此计算,每年中国的新发病例会在两万例左右。
“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包括黑便、呕血、腹痛、消化道梗阻等。不少患者都没有症状,多数是在体检时发现的。”张信华说,即使出现症状,也容易和其他消化道疾病混淆,有20%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了。
“国外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以发现胃癌、胃肠间质瘤等肿瘤。我们也建议40岁后应该做一次,假如条件不允许每年做,而又没有特殊胃肠道症状的,可以放宽到三年做一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中心主任医师、教授何裕隆表示。
治胃肠间质瘤去专病门诊
“胃肠间质瘤就像韭菜,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很多胃肠间质瘤患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因此完整手术切除后靶向药物是治疗的唯一选择,且治疗预后远远优于其他胃肠恶性肿瘤和癌症。
2015年4月,武汉协和医院在胃肠外科主任、胃肠间质瘤首席专家陶凯雄教授的牵头下设立了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每周四上午)。胃肠间质瘤专病门诊主要为间质瘤既往病人提供复诊检查和定期的随访,为新病人提供病情咨询,并帮助他们开展援助申请;在这里,申请到援助的患者可以很方便地领取药单。
温馨提示:
饮食营养是维持生命,保持健康的物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饮食对机体的机能和状态有重要的影响。
肿瘤(Tumor) 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学界一般将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肿瘤发生是由于细胞电子平衡失调所致。活性氧(自由基ROS)是一种缺乏电子的物质(不饱和电子物质),进入人体后到处争夺电子,如果夺去细胞蛋白分子的电子,使蛋白质接上支链发生烷基化,形成畸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