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的美食 一边担心卫生一边吃

2015-08-03 11:17 来源:网友分享

私房美食“杀”入朋友圈的营销大战中:让人垂涎欲滴的麻辣小龙虾、貌美如花的烘焙蛋糕、齿颊留香的卤味、泡椒鸡爪、醉蟹钳、熏鲅鱼等等,虽然价格不菲,但卖得也不错。一来,这项“熟人经济”看起来用料上乘,主打安全无添加;二来,由于其活跃在相对封闭的朋友圈中,一旦出问题,谁来监管没有定数。

所谓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朋友圈里的美食怎样才能让人真正“爱”起来?本期抢头条从多个角度探讨。

朋友圈厨师说:大众创业的开始

朋友圈里炫富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在朋友圈里炫吃的;朋友圈里卖面膜已经很难赢得信任,卖自己做的无添加私房美食才是王道。

我身边有这么一个闺蜜,平日爱倒腾各种烘焙,小饼干、杯子蛋糕,做好拍照发上朋友圈,每次总能收获一大堆点赞。她曾经说过,把自己做的美食发上朋友圈只是为了分享,偶尔也会带给朋友尝尝。经过大家口口相传后,她成为了朋友圈中的烘焙师。

朋友圈里的厨师们,大多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有的则是家庭主妇,除了带孩子外,空闲时间做美食分享。对他们来说,与其说是赚钱,不如说是一项兴趣的寄托。现代人日常生活繁琐而忙碌,难得有项兴趣能自己做着开心,别人吃着放心,何不坚持?跟这位闺蜜一样,很多“大厨们”跃跃欲试,从做着玩玩到小量贩卖。但对他们来说,赚钱并不是首位,认同感才最重要。基于爱与美食不可辜负的原则,“厨师”们大汗淋漓在厨房炮制的美食能被朋友欣赏、称赞,这种成就感只有吃货们才懂。

朋友圈里卖的私房美食因为量小、精致而成本更高,没有大量链条生产,没有高成本的宣传,靠什么打动人?除了用心,还讲究用料。

朋友圈销售是一道熟人经济的哲学。在食品安全问题频出的今天,越来越多人关注食物原料的来源、优劣。别看很多朋友圈美食卖得一点也不便宜,但这些厨师们都是美食爱好者,更懂得换位思考,用最好的原料来待客。就拿烘焙来说,市面上的烘焙店用的雀巢奶油与私房美食爱用的进口蓝风车、铁塔奶油,在口感与质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这就是差别。

更重要的是,当下是职业百花齐放的年代。朋友圈美食正是创业的一种形式,而且它创业成本较低,能够与兴趣找到契合点,迈开步子自然更加容易——不用众筹、不用租场地,从零做起实现梦想。而现实中也不缺成功例子,城中最火的一家蛋糕卷烘焙店,其一开始也只是在朋友圈中传播,现在已经在珠江新城有自己的店面。所以,这种创业力绝不可小觑。

朋友圈吃货说:一边担心卫生仍一边吃

作为一名吃货,我对眼下流行的“家庭版自制美食”心存惦念,各种私人订制、手工打磨,很好地满足了我的口腹之欲。不过,不时爆出自制美食中毒新闻,又让我吃得嘴嘴惊心,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成了进食不干净食品事件的主角。我相信,这会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家庭版自制美食”确实够劲。从我有限的几次购买经历来看,此类食物在味道、口感、新鲜度上确实远胜实体店,色泽、创意和造型更是甩实体店几条街。更重要的是,由于制作者要么是亲戚,要么是朋友,要么是朋友的朋友,我们对食材、成品、原料可以提诸多要求,挑三拣四也没问题,算是彻头彻尾的私人订制,这种主导食品的感受是去实体店买不来的。更遑论那些开通快递服务的“家庭版自制美食”,手机屏幕轻轻一点,坐在家里就可收到完全符合自己口味、成分、营养要求的食品,购物体验堪称完美。

但我还注意到,刚开始在朋友圈兜售“家庭版自制美食”的,主要是烘焙和蛋糕高手,如今在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可购买的食品种类越来越多——自制牛肉干、肉松、麻辣小龙虾、酱肉,自家水果、蜂蜜,甚至有人在朋友圈卖自己种的蔬菜。诸如“纯天然”“无添加”“不使用植物奶油”“没有反式脂肪酸”等辞藻,让那些对食物分外讲究的人心花怒放。选择多,口味自主定制,食品成分清晰,成交双方又因朋友关系往往还卖得很便宜,甚至送货上门......“家庭版自制美食”不火才怪。但另一方面,食品卫生和安全的忧虑,也是“家庭版自制美食”绕不过的问题。尽管制作者是自己的相熟之人,但双方毕竟存在金钱交易,当它变成一件商品,尤其是紧俏的商品,相应的卫生和安全问题就会凸显:此前,新闻报道杭州有家庭蛋糕店隐秘在居民楼内,制作者换完尿布连手都没洗便去制作蛋糕,令人反胃。

况且,哪怕制作者再小心,也难免会有疏忽的时候,一旦食品出现问题,导致进食者身体抱恙,轻则碍于朋友情面不好意思维权,重则没有证据、没有渠道维权——明明知道对方无证无照,为何还要购买其制作的食品呢?此前,福建就有市民通过微信订购蛋糕,全家食物中毒,想维权时,发现盒子上没有任何信息,更没有生产日期,仅有的证据只是微信上的几条交易信息,工商部门最终都“爱莫能助”。所以,吃货们对“家庭版自制美食”的感情是复杂的;爱它非一般的口感、味道,支付和送货的快捷;恨它无证无照、出了问题不知找谁维权。

实体商家说:微商和我们形成不公平竞争

朋友圈里各色自制美食越来越多,在丰富了小伙伴们选择的同时,也让一些做实体餐饮生意的朋友有些担忧。有的人就说,现在朋友圈里开店,既不用交铺租也不用交税,成本自然要低一些。同样一款烘焙蛋糕,微店里的价格可以比实体店低三成,这样一来,谁还去实体店买东西?甚至有的朋友打算,干脆关掉自己的实体店,转型去做微商。

这样的担忧正是不少实体店商家的心声。微店固然有自己的优点,但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朋友圈自制美食也好,微商也好,与传统的实体店实际上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朋友圈微商和实体餐饮店之争,正是电子商务和传统商业模式之争的一个缩影。举例而言,淘宝店是不是应当普遍征税就是争议极大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在其发展初期可以宽松管理,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严格规范管理,在平等的税制下合理竞争。

朋友圈自制美食也是如此。在我看来,电子商务抹平了很多商业门槛,拥有技术上的先天优势,管理部门就更有责任去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让实体店和电子商务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大家都是卖食品,实体店就要交税,自制美食就不用交税,公平何在?千万不要小看这里面的区别,有媒体曾报道,眼下餐饮业税负偏重,形象地说卖一只白切鸡就有一个鸡腿被税负“吃”掉。在税收方面一碗水端不平,只会进一步打击实体餐饮业的积极性。无论从微观上的老百姓消费习惯来看,还是从保障国家税收的角度来说,尽管电子商务发展迅猛,但实体店仍然是更为主流的销售模式。新兴的朋友圈商业可以扶持,但只能是发挥互联网沟通成本低的技术优势,而不能钻政策的空子,在税收、监管等方面形成新的不公平。

监管说: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食品安全有多重要,想必无须赘述。一个小小的三聚氰胺,至今难让国产奶粉赢回消费者的信任。朋友圈里自制美食大多打着安全无添加的旗号,到底可不可信也不能盲目下定论。虽然朋友圈大多是熟人,但一方面“骗的就是熟人”不乏实例,另一方面制作者具不具备专业的辨别能力保障食品安全呢?恐怕也得打个问号。

实体餐饮店的监管网络相对健全,工商注册登记、餐饮许可证,厨房卫生标准和经营场地大小都要达到一定标准,从业人员也需要取得健康证,此外还要通过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的审批。但朋友圈的自制美食却处于一种近乎监管真空的状态。进货原料是不是真的安全优质?制作过程是不是真的干净卫生?仅仅凭借卖家的吆喝,而没有相关部门的介入,“凭良心”“靠自觉”还是靠不住的。当然,也不是说相关部门不愿介入,而是因为朋友圈中的互联网交易监管难度大,买卖双方基本属于私下交易,有时连卖家姓甚名谁家住何处都不知道,监管部门又从何取证?消费者如何维权?

除了部门监管,第三方平台的监管责任如何划定也不明确。不排除有的平台可能还认为管得太严,无异于赶走商家,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多数第三方平台为了吸引商家进驻,都是竭尽所能地减少开店验证程序,“一分钟开店”看似节约了时间,但几乎不用提交任何身份证明信息的做法,给后面的监管留下无穷的隐患。

曾经引来轩然大波的“毒面膜”“假包包”等实例都已证明,监管跟不上商业发展的速度,朋友圈里做生意一样可能沦为假冒伪劣的重灾区。而卖面膜卖假包好歹要有进货渠道,做食品却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在朋友圈里卖所谓的自制美食,吃进嘴里的东西更需要监管。对一些真正有水平的商家来说,甚至还应主动要求监管,以突出自身的品质保障,区别于那些浑水摸鱼的跟风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