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风靡网络的化妆品谣言 你真的了解吗?

2015-08-08 10:50 来源:网友分享

近日,2015净化网络环境打击化妆品谣言”研讨会在新华网全媒体播控中心举行。研讨会由新华网主办,国家网络安全、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并得到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中国美发美容协会和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的支持。本土老牌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日本资生堂、强生、韩国爱茉莉太平洋、新生代品牌花印、韩束,传统直销品牌如新、玫琳凯等被邀“现身说法”。

自媒体无序失控,微信平台成谣言滋生温床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

国家食药监总局新闻宣传司副司长申敬旺认为,近年来公众对化妆品安全信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是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自媒体发布的无序失控,各种谣言也随之滋生蔓延。

以《七五成面膜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易致乳腺癌》为例,《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调查发现,这条谣言于今年(2015年)春节期间出现,由微信公众号“脉脉养生”于2月22日最先传出,随后在朋友圈传播开来,2月24日,中国化妆品网转载该文。记者进入“脉脉养生”公众号发现,此公众号内容均为健康养生,平均每篇文章点击量达9万,并曾多次传谣。该公众号推送文章多以声称某产品含致癌物博取眼球,如《蓝月亮洗衣液被爆含致癌物,杨澜被起诉》、《星巴克承认在中国所售糕点含致癌橡胶底原料》,或以“伪中医”知识获取关注,如《泻血疗法,治百病》、《阳气是最好的治病良药》。其传播内容被多人举报,且其所传播的“伪中医”理论数次被第三方医学网站辟谣。

而那份所谓的“禁用化妆品”名单,事实上早在2004年就曾在互联网出现,从2004年到2014年间,每年都能在网上看到“禁用化妆品名单”的身影,还会“与时俱进”,分别冠以不同年份发布的字样,有时还会穿个“马甲”,以“315禁用名单”、“有毒的化妆品名单”等标题吸引眼球;传播的平台也从最初的BBS论坛发展到博客、微博、微信。

全国工商联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分析了化妆品行业谣言的几个特点,一是具有非常强悍的商业化背景,背后有利益支撑;二是谣言不断升级,四到五个月版本会升级一次;三是经常冒充中国药监总局、质监局等相关机构发布,对政府公信力有极大破坏;最后是传播速度快,在朋友圈以病毒式传播扩展。

陈少军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促使行业自律,香协联合所有会员共同签署了自律公约;其次,作为行业协会,如果会员企业发生问题,会第一时间提供技术资料,全力配合相关管理部门监管。此外,该协会将与新华网等主流媒体进一步合作,对消费者进行化妆品行业科普,“将谣言扼杀在摇篮中”。陈少军强调:“目前,微信公众号是化妆品谣言病毒式传播的重要渠道,化妆品行业成为谣言重灾区,谣言传播扩散面广,希望腾讯微信和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度上有所跟进。”

据悉,早在去年同期,微信就发表声明称将加码清理微信谣言,清理重点集中在公众号,尤其是刻意散布虚假信息、诈骗、色情以及诱导用户进行分享的公众号。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还曾与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手,在全国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但治理行动结束后,微信谣言又“春风吹又生”,继续肆虐朋友圈,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家相关部门和腾讯微信应尽快出台长效监督机制。

国内外化妆品企业纷纷“躺枪”直呼冤枉

“化妆品行业是仅次于食品行业的问题多发地”,有业内人士认为,关注越多,“牛鬼蛇神”也就越多。生产和传播化妆品谣言者,哗众取宠、博取眼球者有之,恶意竞争、诋毁他人者有之,在一茬又一茬的谣言里,许多知名化妆品企业常常无辜“中枪”。

全球直销企业,进入中国大陆14年的如新公司便是“躺枪”的企业之一,曾被列入所谓“国家质监局315禁用名单”中。如新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李潮东对此感到委屈:“如新公司作为一家美国上市公司对品牌做了最严苛的要求,我们几乎用了做药品的工艺和流程管理我们的化妆品和保健品。但是仅因这一谣言,我们公司的电话被打爆了,企业花了很多时间做辟谣,谣言对企业的公信力和产品质量造成了极大伤害。”

强生中国消费品业务公关部负责人王勋彪则对网上屡禁不绝的“防腐剂致癌”的谣言十分头疼:“就算一杯水,不添加防腐剂,别说放在卫生间三年,就是放三个星期,水里都会充满细菌,更别说是每天要用手接触的化妆品了。合理使用防腐剂恰恰是保护消费者,却被许多消费者误解。”他强调,企业在面对化妆品谣言时,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监管,保证产品质量;一方面要坦然面对谣言,积极公开产品信息,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产生足够的信心,这样的话,谣言就会不攻自破。

浙江章华保健美发实业有限公司表示其也遭遇了不少恶性竞争和诋毁。章华代表马震诉苦称,前段时间在重庆有些人冒充消费者,通过网络和卖场传播不实消息,称其产品有质量问题,对公司进行了500多次的申诉,“对我们的打击很大”。

不仅化妆品企业受到谣言中伤,政府机构公信力也被谣言所挫。申敬旺在发言中表示,现今许多谣言都冠以食药监局、质检总局相关机构的名义传播,让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深受其害,化妆品成为重灾户。每次谣言暴露出来监管部门都要开展相关各项工作,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使应急成为常态,扰乱正常监管工作,浪费了大量的行政成本和监管资源。

谣言止于智者,政府、企业、媒体、消费者四方缺一不可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发布的无序失控为低成本高效率的谣言生产提供了最好的温床,但如运用得当,网络技术亦能成为打击谣言的利器。在研讨会上,“打击谣言净化网络”宣言正式被签署宣读,这表明了各方坚决打击化妆品网络谣言的决心和共同捍卫健康网络环境的明确态度。

申敬旺表示,作为政府监管部门,一方面要监管执法;另一方面,谣言止于智者,要让消费者知道如何理性看待化妆品谣言。政府部门有责任告诉广大消费者一些实用的科普知识,减少谣言可能产生的危害。同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

李潮东则强调,企业在面对化妆品谣言时,一方面要提高企业内部监管,保证产品质量;一方面要坦然面对谣言,积极公开产品信息,让消费者对企业的产品产生足够的信心,这样的话,谣言就会不攻自破。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理事长陈少军与其观点一致,“号召行业内的广大企业,特别是协会的会员企业严守行业规范,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产品”,通过行业自律让谣言失去生存土壤。

强生王勋彪表示,首先,最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问题和媒体报道的科学理念的问题,防止公众形成羊群效应。其次,打造或者改善社会的诚信系数,即塑造一个对专家、科学、政府权威机构信任的氛围。再次,信息的实名制,也就是说法律的底线不能突破,让信息传播走上良性化。

附:那些年走红的化妆品谣言,你信了吗?

·七五成面膜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易致乳腺癌?辟谣: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2015年过年期间,文章《台湾消基会:七成五面膜含有防腐剂,长期使用导致乳癌》在微信朋友圈疯传。文章大量捏造事实,无中生有,将国家规定的可用防腐剂说成禁限用物,并且“抛开剂量谈毒性”在无科学依据前提下指出长期使用面膜可致癌,并“揪出”了一大批平时常见的面膜品牌,欧莱雅,屈臣氏、美即、俏十岁、逸佰芬、森田,我的美丽日记、百雀羚、韩后、森田、OLAY等都不幸“中招”。

·质检部门公布《禁用化妆品名单》,大牌含激素、铅汞含量严重超标?辟谣:无中生有

今年315时期,一份《禁用化妆品名单》再次在朋友圈中流传,文中冠以“国家质检总局”的幌子,称包括美宝莲、欧莱雅、玫琳凯在内100多个国内外知名化妆品牌的系列产品,因“含激素、铅汞招标、致癌”被“禁用”。事实上,这份“禁用名单”,早在2004年就曾在互联网出现,十多年间不断被换上“新马甲”,以“315禁用名单”、“有毒化妆品名单”等标题吸引眼球。但过国家质监总局官网、媒体多次澄清却屡禁不止。

·牙膏管尾颜色代表不同成分?辟谣:只是为方便生产

2013年5月,一则名为《留心牙膏标识》的网帖引起了许多网友的恐慌。帖子上写着:牙膏管尾部的颜色彩条分为红、绿、蓝和黑4种颜色,红色代表天然+化学成分,绿色代表纯天然,蓝色代表天然+药物成分,黑色最可怕代表纯化学成分。帖中还特意提醒说,国内的儿童牙膏大多是化学的。

而实际上,首先,牙膏管底的颜色条只是为了方便生产;其次,专家指出,所有牙膏都含有化学成分,不存在纯天然一说。

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表示,牙膏管底部的颜色调是用于牙膏生产过程中产品封尾时的定位与识别,被称为电眼定位点,常用的有红、蓝、绿、黑等颜色。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也出来辟谣说,牙膏包装外部的颜色只是企业自己的一个内编码,并不能作为购买的依据,也不能作为含不含有化学成分的判断标准。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