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听障儿童被拒入学 民校破例接收帮其圆梦

2015-08-19 17:31 来源:网友分享

  长安镇两名8岁孩子因听障屡遭学校拒收,一所民校投资人答应破例接收终圆其入学梦。日前,两名患有听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小涛和小婷(均为化名),接到了长安民办学校东安小学入学通知,并办理入学手续,可以正式进入课堂。但两个孩子历经数年的就学艰难历程,则折射出社会对非莞籍残障儿童教育保障水平亟需提升。

  不幸外表看不出区别的“特殊孩子”

  小涛和小婷均来自不同的新莞人家庭,小涛家住厦岗,父母是做水果小生意的“老商贩”;小婷也住厦岗,父母在上沙的工厂打工多年。相似的是,他们都在长安出生、长大,都是一名听障儿童。此前,他们也都在厦边社区的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接受康复治疗。

  “除了双耳戴着的‘耳塞’,无论语言还是行为,看不出小涛与其他孩子有什么区别,只是回答问题的反应比正常小孩子来得慢一些。”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负责人冯树梅告诉记者,其实,小涛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跳舞跳得很不错,除了耳边的助听器,提示他是一名听障儿童。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小涛已能与人正常交流,也会说很多话语,发音也已接近正常儿童。她还说,助听器的质量好坏与否,也决定了听障儿童与外界沟通的质量。

  小涛的妈妈廖女士告诉记者,在送儿子上了一年半民办幼儿园后,花费1万多元为儿子佩戴了助听器。后经人介绍,廖女士索性送孩子入读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不读幼儿园了。如今,小涛在向日花康复训练中心做康复治疗已达3年之久。

  来自湖北的小婷同样有着类似的境遇。身在湖北老家的小婷妈妈何女士通过电话连线告诉记者,她唯一的女儿小婷经医生诊断为先天性失聪,在接受了3年的康复治疗后,感觉变化还是很大的,比如长句的话语会说了,说话咬字也清晰多了,交流起来也基本没什么问题。

  困境因“听障”屡遭学校拒之门外

  据冯树梅介绍,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后,两位小朋友已基本通过了“希一内学习能力测验”(美国心理学家Hisky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为聋哑人设计,目前已成为国际流行的非语言智力测验之一)的专业评估,无论在听觉、认知、语言、言语、沟通方面都已表现得不错。

  考虑到孩子渐渐长大,情况也有了明显改善,廖女士与何女士都希望尽快将8岁的超龄孩子送进普通小学入读。

  “但校方一听到须靠助听器才能听清,就立马说要将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然后再回复,但至今我们仍未收到校方的回复……”谈到这,小婷妈妈何女士难过地表示,小婷爸爸此前到处为小婷找学位,但每次总是失望而回。

  “曾经去过一家学校,他们的招生处老师就直接回应:‘正常的学生都接收不过来,你们这些情况我们真的很难接收’。”何女士说,虽然他们也理解学校的难处,但面对女儿一次又一次天真的提问:“爸爸、妈妈,我什么时候可以去上小学啊?我要上学、我要上学……”夫妻俩只能对眼相望,含泪而不敢哭。

  尽管这样,何女士与丈夫并没有放弃,经朋友介绍,他们也曾在网上了解过市区一些特殊学校,无奈招生对象主要面向的是本地户籍人口,且名额很有限。

  小涛妈妈廖女士说:“我也找过附近的一些民办学校。记得有一次,报名资料都填好了,户口本等必备资料也带齐了,准备交学费时,招生老师发现孩子8岁多才上一年级,又有听力障碍后,就立马停止交费程序,最后拒收。”廖女士表示,其实她也很能理解学校的做法。但她与丈夫也并无过分奢望,只要能为儿子找到在长安范围内的学校读书,哪怕收费高一些,哪怕学校办学质量不怎么样,我们只是想为儿子圆读书梦。

  转机一民校投资人鼎力相助

  为圆两位听障小朋友的读书梦,冯树梅曾向市镇残联部门多方求助,但由于市里的启智学校、康复实验学校等特殊学校主要招收本市户籍子女,且学位有限等多种原因,也一直未能如愿。

  “考虑到两位小朋友有听力障碍问题,市、镇残联部门都建议将小孩送到市里的特殊学校就读,认为这样会更适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但家长却认为小孩已康复得不错,能进普通学校就尽量进,更重要的是就近,能照顾孩子。”冯树梅说,眼看快到新学期开学日子,但学校仍未有着落,两位家长愈显紧张与焦虑。

  长安民办协会会长、东安教育集团董事长麦良辉在听说两名孩童遭遇后,有感于两位听障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苦心与重视,表示东安小学的大门愿意为他们破例敞开。日前,小涛在妈妈廖女士在冯树梅的陪同下,已办理了报名手续,并现场缴交了学费。与此同时,远在老家的何女士一家听到女儿有学校愿意接收的消息,也欣喜地表示要尽快赶回长安办理入学报到手续。

  追问非莞籍特殊儿童受教育权由谁保护

  小涛和小婷的例子告诉我们,特殊儿童上学之路并不容易,但普通学校拒收也似乎并无道理,那么,非莞籍特殊儿童如何入学?他们受教育权由谁保护?为此,记者走访了一些部门。

  据市残疾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家长角度看来,即便他们的孩子是特殊儿童,但他们仍是希望孩子能到普通学校接受正常教育。但从他们专业角度看来,患有聋哑、视障、智障等问题的“特殊”儿童,应到市内的特殊学校接受特殊的教育。

  长安镇社会事务局有关工作人员也建议,“特殊”孩子应到正规、有资质的特殊学校上学,认为这样才更有利“特殊”孩子的身心发展。

  但两位家长表示,《东莞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政策措施中提出,东莞将制定非户籍残疾人医疗、教育、就业、文化体育、交通、基本生活保障等优惠政策,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如今仍没有明文规定非莞籍‘特殊’儿童教育的具体安排,希望社会能加强对非莞籍‘特殊’儿童受教育的保护。”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