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与抑郁伴生的“心魔”

2015-09-09 14:42 来源:网友分享

  今年9月10日是第13个“世界预防自杀日”。前不久,资深调查记者朝格图因抑郁症跳楼自杀的消息让媒体同仁扼腕叹息,也再一次引起公众对“抑郁症”、“自杀”这个话题的关注。

  事实上,这种极端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背后,还有诸多生物与社会学因素,记者向有关专家求证,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自杀,但自杀是可以干预和预防的,有自杀 意向的人在自杀前也可能出现“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劲”等征兆,只要周围人多加注意,发现有自杀念头的情况及时就医,自杀,其实可以预防。

  国内自杀率在世界属中低水平

  自杀是一种用极端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这种行为并不新鲜。早在公元前322年,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选择了跳海自杀,并说道“愿厄里帕的水吞没我吧,因为我无法理解它。”美国知名作家海明威也在和高血压、糖尿病等痼疾“搏斗”后于1961年7月用双管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国台湾地区著名女 作家三毛最终也选择了自杀身亡,另一方面,张国荣、崔真实等演艺明星最终选择用自杀手段结束生命的方式也让不少人哗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黄悦勤告诉记者,简单来说,自杀就是自己通过任何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这种行为古今中外都有。

  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

  黄悦勤告诉记者,根据统计,目前国内自杀率不到10/100000,从1998年至2013年,农村自杀率从23.31/100000下降到8.77 /100000,城市自杀率从6.83/100000下降至5.29/100000,在国际上属于中低水平。农村自杀率高于城市是一个特点,“1987年 中国卫生部开始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交自杀率报告。中国自杀率的农村高于城市的现象十分明显。我国农村自杀率较高,也是因为农药的获得相对容易,且急救措施不 利,对致死性农药管控的加强也是自杀率得以下降的原因之一。”黄悦勤告诉记者,在世界范围内,通常男性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杀率也会增加。

  老年人自杀几率相对更高

  另一方面,自杀率与年龄也息息相关。黄悦勤介绍,在中国,老年人的自杀率与西方国家随年龄增长的趋势相同。就地区而言,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是城市老年人的约2倍。

  至于老年人自杀率高的原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张玲解释,一方面是年龄因素,高龄老人很容易觉得生无可恋,另一方面与 躯体状态有关,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或重症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有些疾病带给患者常年的痛苦并无法得到缓解,容易让老年人感到绝望。另外,现在独居的老年人 增多,家庭支持较差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老年人心理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安慰。但黄悦勤同时表示,由于自杀的全国性统计和科研有限,中国自杀的结论尚需要 验证和改善。

  ■ 抑郁症患者自杀的行为特征

  1 十分坚决而隐秘

  2 多发生在疾病缓解的初期

  3 多发生在清晨

  4 当患者有绝望、后悔、自责和焦虑性抑郁症状时十分容易发生自杀

  5 药物治疗开始后的两周内,由于药效还未发挥,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容易发生自杀

  6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时,容易发生自杀

  ■ 探因

  约三分之二自杀者患有精神障碍

  黄悦勤介绍,自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生物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原因。

  就生物学因素来看,神经递质可以维持人体的思维、情绪、行为等,简单来说,人在没有其他明显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出现的自杀,可能就是高级中枢神经信息在传 输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的“信号”,即神经递质出现功能缺陷,引起人体的不当思维、行为或情绪。这一类人的自杀通常并没有明显的诱因。

  另一方面,文化、失恋、挫折等都是可能导致自杀的社会学因素。有些人在疾病状态或非正常状态时会有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有些自杀是由疾病引起的,其中多数 为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统计,自杀者罹患精神障碍的比例为63%,60%的自杀死亡者和40%的自杀未遂者罹患严重的精神障碍。

  黄悦勤解释,通过对自杀死亡人群的心理解剖(通过自杀死亡者的亲戚、朋友、同事等了解其生前状态等,以期发现自杀死亡者的死亡原因)发现,大约三分之二的自杀死亡者患有精神障碍,而这种自杀是医学完全可以进行干预的。

  张玲表示,这种精神障碍可能是抑郁症、酒药依赖、精神分裂症及人格障碍等。“举个例子,有些人可能本身患有癌症等,觉得治疗没有希望,在这种基础上可能伴有抑郁症等精神障碍,可能出现自杀行为。”但也有部分人是冲动的自杀。

  另一类自杀是冲动型的,情绪不稳、外界因素等都可能导致冲动型自杀,“当然,也有部分自杀者将自杀作为达成某种目的的手段。”黄悦勤表示。

  ■ 预防

  把“没意思、没劲”挂嘴边,需提高警惕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另外,准确把握患者自杀前的一些征兆也非常重要,张玲告诉记者,以抑郁症患者为例,其中大部分人在患病期间产生过自杀的想法,但区别在于,绝大部分患者知道这种想法并不恰当,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自杀行为。即便如此,这少部分人的行为仍然有迹可循。

  通常来说,患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在停药后,病情有所波动,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新的治疗尚未及时介入,患者可能会出现轻生的想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较顺利的情况下,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时间一般在两周左右,但病情在这段时间内有可能继续进展,需要特别关注。

  另外,如果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抑郁情绪很严重,没有原因的病情突然好转,有说有笑,这也需要家属高度注意,“有些自杀意念比较坚定的患者,会伪装病情转好,让周围人放松警惕。”

  有些人会偷偷写好遗书,周围人注意关注其朋友圈、微博等,如果内容多为负面、极端情况,需引起注意。突然将银行卡密码装作无意告诉周围人、安排家里老人、小孩事宜,如果平常没有这样的行为,这种类似“安排后事”的行为需引起注意。

  黄悦勤提醒,有些人会直接声称要自杀,“觉得生活没意思、没劲”是有些自杀者经常挂在嘴边的话。黄悦勤提醒,周围人可以从中注意,预防可能出现的自杀行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理资讯心理 FM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